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2004~2006年高氟水源筛查及改水降氟工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制定新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未改水病区屯采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饮用水样,检测氟含量;在已改水病区调查改水工程管理、使用情况并采集水源水和末梢水样检测氟含量;调查部分病区16岁以上人群Ⅱ度及Ⅱ度以上地方性氟骨症检出率。饮水氟含量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骨症诊断按现行标准进行。结果在未改水病区或虽已改水但防氟井损坏而仍饮用小井水的病区屯共调查了2101个病区屯,采集水样10505份。饮水氟含量在0.1~10.0mg/L之间。超过1.0μg/L的病区为1493个(71.1%)。在4个地区的3164个病区屯中,有1407个病区已改水,改水率占被调查病区数的44.5%,其中,能够正常使用的为776个防氟井,正常使用率为55.2%,有173个水氟含量超过1.0mg/L,占正常使用井数的22.3%。超标井水氟含量最高可达4.0μg/L。调查了663个病区屯中Ⅱ度及Ⅱ度以上地方性氟中毒病人患病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屯Ⅱ度以上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较以前减少58.1%。结论截至2006年,我省多数病区尚未改水。在未改水病区,约1/3屯水氟含量在1.0mg/L以下。现有防氟井因损坏和管理不善而未使用以及部分正在使用的防氟井水氟含量超标制约了防治效果。今后应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防病改水效益;随时掌握病情变化,为调整、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这是在我省最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四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与主要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未来区域性可持续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梳理病区屯历年高氟水源清查、防氟改水调查、防氟井水氟监测以及病情调查资料。结果改水病区屯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和尿氟合格率、成人氟骨症患者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未改水病区屯并且双辽、梨树的未改水和防氟井报废病区屯水氟含量超标问题突出(P0.01),改水病区屯氟骨症患者尿氟合格率与未改水病区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平市防氟改水取得了显著成效,存在问题是地氟病区屯改水进度和防氟井使用率较低,今后应采取防氟改水、设施管理、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队伍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可持续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掌握广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状况.方法 2006年按照国家(2005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对广西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地区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病情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诊断分度法检查,氟骨症按全国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判定.结果 共筛查了61个村屯305份水样,超标71份,超标率为23.28%.检测了8处降氟改水工程,除1处工程报废外,其余工程水氟均未超标.调查了8~12岁儿童2627人,检出氟斑牙356人,检出率为13.55%;调查16岁以上成人1615人,检出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65人,检出率为4.02%.结论 广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延安市高氟水的分布和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降氟改水工程效果.方法 2006年,在延安市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共采集5份水源水样,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1份水源水样、1份出厂水水样和2份末梢水水样,采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氟;在水氟>1.00 mg/L的村中采用Dean法对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法对所有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结果 筛查293个村的水源水样726份,水氟中位数为0.59 mg/L,范围为0.10~3.50 mg/L;有25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暴露人口为11 610人,高氟村主要在吴起、延川县.筛查25个改水工程,100份水样,水氟中位数为0.58 mg/L,范围为0.30~2.00 mg/L;其中延川、吴起县各有1个工程水氟超标,水氟分别为1.85、1.60 mg/L,暴露人口分别为3083、708人.对12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238例患者,检出率为18.58%;对13 900名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检出375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2.70%.结论 延安市高氟水分布范围广,水氟超标情况和病情比较严重,改水工程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加快落实降氟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河南省2010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抽取10个县(区),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10个降氟改水工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轻、中、重原则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进行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监测。结果在10个县(区)共监测100个降氟改水工程,99个能正常运行,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率21%(21/100)。共调查30个病区村,其中8个为已改水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全部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的总检出率52.71%(496/941),缺损率5.84%(55/941),氟斑牙指数1.19,流行强度中等;22个为未改水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7.34%(1015/2144),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3.29%(285/2144),氟斑牙指数为1.15,流行强度中等。结论河南省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现象依然严重,氟中毒危害仍然较重。因此,应加强改水工程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竣工时工程验收,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坚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超标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贵德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居民户家中饮用水水样;对已改水病村,进行工程运转状况调查、采集全部水源水、末梢水进行改水工程质量监测,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2008年,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将贵德县氟中毒病区村按轻、中、重分类,分别抽取其中1、1、3个村作为调查村,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段抽检尿样6份,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重病区村,每村按年龄抽取20人(男女各半)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对85个村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其中有3个村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在16个改水降氟工程中,有8个间歇供水,3个报废,工程正常使用率仅为31.2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1.13%(116/282);尿氟中位数为1.06 mg/L,范围为0.20~9.44 mg/L;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95%(969/2021),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结论 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大部分改水工程供水不正常,病情有回升趋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保证改水降氟工程的正常使用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转与使用情况、儿童氟斑牙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个病区村开展改水情况调查,对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结果锦州地区现有病区村429个,改水率93.2%,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86.8%,水氟含量合格率86.8%;未改水病区村29个,水氟含量合格率96.6%。8~12岁儿童检出氟斑牙138人,患病率3.4%。氟斑牙指数为0.07,流行趋势为阴性。结论锦州地区仍有少部分村屯未进行改水或水氟值超标,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大于30%的村屯有14个,氟中毒病情需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秦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进度、防治效果及病情变化动态,为制定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Dean氏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含量,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成人临床氟骨症诊断参照GB16396—1996和WS192—1999标准。结果1991~2007年国家监测点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平均为51.48%(364/707),15.56%(101/707)的改水工程间歇使用,32.96%(233/707)的改水工程已报废,调查的改水工程水氟含量≤1.0mg/L的占45.01%(194/431),1.0~2.0mg/L的占52.44%(226/431),〉2.0mg/L的占2.55%(11/431)。监测点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水氟含量均在1.0mg/L以下;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37.79%,氟斑牙指数平均为0.73;尿氟含量均值在1.50mg/L左右。结论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尿氟含量也超标,应加强对改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和工程管理,保证病区饮用低氟水,以达到控制和基本消除地氟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运行现状.方法 2006年在甘肃省地氟病病区,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对已改水村进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在已查出的高氟村,对儿童进行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GB 16396-1996)标准.结果 共调查了26个县、1997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源,水源水含氟量>1.0 mg/L的村占29.94%(598/1997).共调查各类改水工程1215处.能正常供水的工程占工程总数的94.90%(1153/1215),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工程总数的2.96%(36/1215)和2.14%(26/1215).出厂水水氟均值≤1.0 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0.79%(1084/1194),末梢水水氟均值≤1.0 mg/L的工程占检测工程数的91.75%(1068/1164).共检查8~12岁儿童86 390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47%(19 414/86 390).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42 211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4.20%(5967/142 211).结论 甘肃省少部分病区高氟水源依然存在,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超标现象普遍;部分病区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尚在流行,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应加大改水力度,提高防病改水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评价阿克苏地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氟含量,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在监测村开展改水工程运转和水氟含量调查,开展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及尿氟含量调查。结果 12个监测村均已完成改水且正常运转,2016—2022年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分别是72.73%、81.82%、100%、100%、100%、100%和100%;2016—2022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7.44%、30.92%、28.47%、22.10%、21.97%、16.68%和14.25%;2019年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0.83%,尿氟几何均值为0.90 mg/L,成人尿氟>1.6 mg/L,占15.31%。结论 阿克苏地区防治饮水型氟中毒效果显著,但改水降氟防控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管理维护和日常监测,保证工程水源水量充足,同时应加大防病宣传,增强病区群众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国家监测方案在全省选择6个县(区),每个县(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并测定水氟含量,对未改水的监测村进行水源水氟含量检测;在每个村采用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检查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已改水病区村改水降氟工程均以小型为主,且均能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平均合格率69.20%;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的监测村,2013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已达到30.00%以下的病情控制标准;2013年临猗县(χ2=62.74)、太谷县(χ2=95.17)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4.38%、17.88%,与2009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明显下降;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及未改水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超出30.00%的控制线,检出率最高可达69.23%。结论山西省监测村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儿童氟斑牙病情已达到控制标准,水氟含量超标及未改水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病情仍处于流行状态;今后应加强水质和病情监测,提高改水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度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随机选取6个病区县作为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村,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对已改水村进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在每个村用Dean氏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监测已改水村17个,调查降氟改水工程17个,水氟含量合格9个,占监测工程总数的52.94%;监测未改水村1个,水氟平均值3.41mg/L;在降氟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村,检查8.12岁学生686人,氟斑牙检出率21.14%,氟斑牙指数0.4;在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村,检查8~12岁学生649人,氟斑牙检出率40.52%,氟斑牙指数0.9;在未改水村检查8~12岁学生27人,氟斑牙检出率44.44%,氟斑牙指数0.9。结论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的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基本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或未改水的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大多达不到国家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辽宁省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对改水和未改水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分层抽样开展饮用水含氟量筛查和8-12岁儿童氟斑牙,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病情普查,检测8-12岁儿童志愿者尿氟.结果 全省普查842个未改水村(屯)和1829个改水村(屯),未改水村(屯)居民饮用水水氟0.01-7.10 mg/L,平均(0.96±0.64)mg/L,29.2%(246/842)的未改水村(屯)饮用水含氟量>1.2 mg/L,在1829个改水村(屯)中调查了1234个降氟改水工程,水氟0.06-7.67 mg/L,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1.2 mg/L的工程占调查工程的68.31%(843/1234),已改水村(屯)有31.69%(391/1234)的工程没有发挥其降氟改水作用.普查12127名8-12岁儿童和85 636名16岁以上成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4.4%(2960/12 127),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2.22%(1900/85 636).轻,中,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5,P<0.01),重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个别未改水的重病区村(屯)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达到100%,成人临床Ⅱ度及以上氟骨症检出率为18.03%(97/538).重病区和轻病区(未改水及工程报废)儿童尿氟中位数分别为2.01,2.00 mg/L.结论 辽宁省未改水的饮水型地氟病中,重病区的病情仍然十分严重,工程停运或报废病区仍亟须落实降氟改水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防治效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在全省选择6个县(区),每个县(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检测水源水氟含量,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在每村检查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2013年和2014年18个监测村中已改水村16个,未改水村2个,已改水工程均运转正常;2015年18监测村中仅1个村未改水,已改水工程中16个运行正常、报废1个,2016年18个监测村全部完成改水,2016年和2017年各有2处改水工程报废,其余运行正常;所有改水工程规模以小型为主,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分别占56.25%,62.50%,58.82%,66.67%和66.67%;改水工程运行正常且水氟含量合格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总体在30%以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P<0.05);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和未改水村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病情超出30%的控制线,仍然处于流行状态。结论山西省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病情已达到控制标准,水氟含量超标及未改水的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病情仍处于流行状态;今后应加强水质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2000年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掌握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情况 ,了解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效果 ,发现问题 ,及时制定防治对策。 2 0 0 0年对吉林省乾安县 2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的病情情况进行了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监测点基本情况  让字乡位字井屯人口 5 0 5人 ,氟斑牙患病率4 5 .5 % ,氟骨症患病率 6 .0 %。改水前饮水氟含量 3.3mg/L。 1980年改水 ,改水后饮水氟含量 0 .3mg/L。属饮水型中病区。  让字乡淡字井屯人口 84 6人 ,氟斑牙患率 4 5 .8% ,氟骨症患病率 2 .3%。改水前饮水氟含量 2 .2mg/L。1987年改水后饮水氟含量 0 .8mg/L…  相似文献   

16.
2004-2007年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蒲城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制定我国21世纪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策略和陕西省长远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在非、轻、中、重病区按总人口的10%各抽取1个调查点,分别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重度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含量以及改水情况。结果未改水与改水病区水氟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改水后各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下降,改水越早下降幅度越大。而未改水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结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对降低氟斑牙患病率和减轻氟骨症患者病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之一,病区浅层地下水含氟量1.5~17.0mg/L。共有病区屯422个,重病屯88个,中病屯207个,轻病屯127个,分布在21个乡镇。氟斑牙患者70741人,患病率61.10%;氟骨症患者7355人,患病率6.33%;重度残疾患者293人。1961年在杨树林乡西张家店屯首次发现氟中毒,1963年采取防氟改水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成熟而有效的防氟改水工程(自来水)的建立是从80年代开始,至1993年末共打深井68眼,建化学除氟和联屯引水各1处,全部安装自来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甘肃省秦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其降氟效果 ,用于指导全省地氟病防治。方法  Dean氏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 ,X线拍片检查氟骨症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儿童尿氟含量。结果  2 0 0 0、2 0 0 1年泰安县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 35 .3%和 39.9% ,尿氟含量均值 >1.5 0 mg/L ;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 2 4 % ;两年均有 6 0 %左右的改水工程不能正常运行。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防病效果显著 ,但工程维修、管理不善影响了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