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鞘内吗啡泵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晚期癌痛病人采用吗啡注射泵鞘内镇痛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变化,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30例病人治疗后24h、72h、1周、1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30例病人在鞘内吗啡泵输注过程中未发生蛛网膜下隙感染。[结论]针对晚期癌痛病人采取鞘内吗啡泵镇痛效果好,应用安全。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知识、人文关怀理念,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及沟通能力,提高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方法]对40例晚期癌痛病人术前做好疼痛及用药评估、心理护理、积极的病人准备;术后做好呼吸、循环系统监护、吗啡用量的调整、输注系统的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护,出院后病人鞘内泵的自我管理教育及做好随访工作。[结果]40例病人术后疼痛控制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全面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达到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40例,A组为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3例);B组为安慰剂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n=12例);对照C组为口服吗啡进行镇痛(n=15例)。在达到疼痛缓解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维持给药至观测终止。分别观察A、B、C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72 h、1周、1个月的VAS,睡眠质量,药物毒副反应的差异;比较至观测终止时吗啡的日消耗量;治疗前、观测终止时T细胞、NK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为期1个月的研究,分析3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发现:(1)评价疼痛控制程度及睡眠质量、药物的毒副反应、吗啡的日均消耗量,与B、C组相比,A组疗效最好,吗啡日消耗量最少。(2)与B、C组相比,A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16+/CD56+等指标升高最为显著,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吗啡输注能更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吗啡的消耗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及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吗啡经皮下埋植药物泵注入蛛网膜下腔治疗晚期癌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复杂而痛苦的症状,我科在三阶梯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对那些治疗不佳的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采用吗啡经皮下埋植药物泵注入蛛网膜下腔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5例患者均经临床认定为癌症疼痛,经应用WHO三阶梯止痛第三级药物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以及氯胺酮治疗,采用数字评估量表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2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联合氯胺酮经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操作简便、镇痛作用强、效果满意,既可减轻反复肌内注射的痛苦,又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鞘内吗啡镇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剖宫产、前列腺切除,ASA1-3级,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793例,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383例:吗啡0.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腰麻病人伴以0.5%布比卡因2~2.5mL一起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吗啡镇痛组410例:首剂量吗啡1.5mg,维持量吗啡80~100μg/h。观察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分别为286、211、8例;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分别为139、131、3例,P<0.05。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不适用于术后镇痛,但可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5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应用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8例,轻度缓解4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应用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给药效果满意,且简单易行,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吗啡)输注系统治疗晚期癌痛的方法、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3例晚期顽固性癌痛病人均给予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术后鞘内持续泵入吗啡,剂量1 mg/d~6 mg/d。[结果]3例病人疼痛均有效缓解,无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植入性中枢靶控镇痛药物输注系统对于晚期顽固性癌痛疗效好,可明显减轻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肿瘤的发展及机体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全身给药不但镇痛效果差,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良好的疼痛控制依然是极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的主要医疗诉求。本文介绍利用电子镇痛泵经鞘内输注系统注射吗啡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护理观察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对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30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一般信息、持续鞘内输注吗啡时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非鞘内途径阿片类药物用量、鞘内吗啡用量、阿片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与调控至满意剂量所需时间和术后吗啡输注剂量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8±21.6个月,随访时间5.7±8.1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2.8,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分别为5.6±2.5、4.3±2.1、3.3±2.0、3.2±2.3、3.3±2.7,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术后非鞘内途径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下降,鞘内吗啡用量逐渐增加。有5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术后吗啡剂量调整至稳定剂量所耗费的时间为17.1±5.8天,24小时吗啡用量为4.4±2.1 mg,明显长(高)于疼痛至手术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结论: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持续输注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浦凤燕   《护理与康复》2018,17(9):98-100
总结1例经鞘内植入输液港应用吗啡镇痛泵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的护理体会。重点是做好鞘内输液港的护理、吗啡镇痛泵的护理,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吗啡镇痛泵的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癌痛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本例患者出院时疼痛控制效果满意,疼痛评分小于3分。连续随访6个月,患者每日镇痛泵追加次数在3次以内,阿片类药物相关并发症较前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前提高。  相似文献   

12.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70%的晚期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无剂量限制,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2]。持续泵入吗啡后血清吗啡浓度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3],可避免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从而为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晚期癌痛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007年4月,我们对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对治疗老年性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一般由30~60mg开始,予以皮下泵24小时维持,观察1~2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3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药物最小剂量为40mg/日,最大剂量为120mg/日,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治疗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75%~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症状,癌痛已成为倍受关注的医学、心理及社会问题。癌痛病因复杂,涉及到肿瘤压迫、转移、神经侵犯、炎症等综合因素,即便应用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仍有10%~30%的患者存在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癌痛[1,2],且伴随镇痛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对此WHO专家推荐应用介入镇痛方法进行治疗,即第四阶梯镇痛方案,其中全植入式鞘内(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泵创伤较大且费用昂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当代护士》2008,(12):38-39
总结5例晚期胰头癌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动脉药泵置入灌注化疗的护理。包括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及对化疗药泵置入的精心护理,使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认为严密的观察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月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691-691,699
我们对癌性疼痛采用硬膜外腔(PCEA)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改用蛛网膜下腔持续微量注入吗啡 ,收到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例均为男性 ,35~5 7岁 ,ASAⅡ~Ⅲ级 ,其中肝癌术后复发 3例 ,晚期肝癌 2例 ,胃癌转移 2例 ,直肠癌术后复发 1例。治  相似文献   

19.
癌性疼痛是由于癌症及某些癌症的治疗措施引起患者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状况、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他们对生存质量的满意度[1-2]。2012年2—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例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了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方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采用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患者,做好植入前的筛选、宣教,植入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取得满意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细致的病情观察和系统的护理是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