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发伤伤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ISS、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35例多发伤病人伤后第1、3、7天的血清HMGB-1水平,同时评定其ISS、APACHEⅡ分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HMGB-1水平变化与ISS、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以ISS≤6为分组界限,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HMGB-1水平与ISS分值明显相关(P〈0.01)。以APACHEⅡ≤20为分组界限,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HMGB-1水平与APACHEⅡ明显相关(P〈0.01)。而创伤后第1天,HMGB-1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伤后第3、7天的HMGB-1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1),常规检测创伤后血清HMGB-1水平并联合评定IS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类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6月伤后24h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入ICU及胸外科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明损伤分级90版(AIS-90),纳入AIS≥3分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以是否输血、是否为单纯性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是否ISS25分以及是否GCS9分分组,比较入院24h内凝血功能变化差异。结果共纳入228例患者,死亡15例,死亡组IS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14.49,P0.01),GC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t=14.44,P0.01)。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多发伤组、ISS评分25分组及GCS9分组均高于相应的单纯胸部创伤组、ISS﹤25分组及GCS9分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ISS25分组中,高于ISS≤25分组(P0.01)。结论合并多发伤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在受伤早期,D-D和FDP明显升高,且该类患者多具有GCS和ISS高评分特点,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创伤患者入院后0h、24h、7d血清EpoR水平,并记录对应生理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糖),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28d预后。根据损伤类型将患者分为脑损伤组和休克组,根据28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EpoR浓度的动态变化及组间差异。同时分析患者各时间点血清EpoR浓度变化与入院后0h的ISS、APACHEⅡ评分及生理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糖)的相关性。结果脑损伤组与休克组血清EpoR浓度均为24h升至高峰,7d时仍维持在显著升高水平;休克组的血清EpoR浓度在24h、7d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脑损伤组;中、重度脑损伤组血清EpoR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死亡组7d EpoR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死亡组血清EpoR浓度在0h、24h、7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EpoR浓度在各时间点与ISS、APACHEⅡ评分、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在0、24h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在7d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EpoR可作为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可反映病情的变化趋势,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胸腹联合伤的创伤评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创伤评分系统对胸腹联合伤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生存组和死亡组修正创伤评分 (RTS)、ISS、AIS和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因此认为RTS≤4、ISS≥ 1 6患者应急诊手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清钙在多发伤早期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多发伤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估Ⅱ(APACHEⅡ)系统评估严重创伤导致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RDS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ISS值、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感染、ARDS情况。结果 伤后24小时内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计分正相关(rs=0.601,P〈0.05),发生ARDS者降钙素原及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后,降钙素原值显著高于感染前(P〈0.05)。结论 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病情凶险,易致并发症,病死率也较高。为了客观评估多发伤的严重程度,国内外相继推出了多种创伤评分系统。其中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及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估Ⅱ(APACHEⅡ)。笔者分析了105例多发伤患者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指标,试图寻找不同创伤评分与血细胞参数和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规律,以便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或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胸外科的多发肋骨骨折使用机械通气患者406例,排除合并重度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患者181例,共纳入225例,包括内固定手术患者119例,未手术患者106例,通过一般资料分析疾病谱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分布特点,统计分析病死率、胸部简明损伤评分(AIS)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整体平均使用机械通气时间(5.80±6.53)d,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患者AIS、ISS均显著高于未手术患者(P<0.05),而病死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整体比率略低,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与入院时心率、胸部AIS、头颈部AIS、IS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评分呈相关性,ISS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AAST评分、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也增加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P<0.01).结论 ISS、AAST评分、肋骨骨折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脓毒症增加是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入院后应尽早对患者进行ISS、AAST等评分评估全身伤情,对多发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GCS与AIS、ISS接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评分中目前较通用的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和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评分不统一 ,影响了对伴有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总体伤情的评定。作者提出一种方案 ,试图将GCS评分与AIS及ISS接轨 ,并分析其临床依据 ,以便于对伴有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进行快速、简捷的ISS评定  相似文献   

10.
AIS 2005与AIS 1998在评价创伤救治结局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简明损伤定级(AIS)2005与AIS 1998在评价创伤严重度及创伤救治结局的差异,探讨最新版AIS 2005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AIS 2005和AI S1998,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救治的3110例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随ISS值递增,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ISS〉20,AIS 2005组病死率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在ISS〉15~≤20,AIS 2005组病死率较AIS 1998组有显著降低(P=0.001)。除AIS 2005组ISS≤15并发症发生率较AIS 1998组下降外(P=0.035),其余各ISS分值段AIS 2005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IS 1998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随ISS值升高,修正创伤评分(RT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ASCOT-CHINA值逐渐降低,且AIS 2005生存概率预测值分布较AIS 1998大。AIS 2005预测性评分指标的区别度和敏感性均高于AIS 1998,除ASCOT-CHINA准确性、ASCOT特异性低于AIS 1998,ASCOT存活误判率高于AIS 1998外,ASCOT、TRISS准确性,ASCOT-CHINA、TRISS特异性均高于AIS 1998,ASCOT-CHINA、TRISS存活误判率较AIS 1998低,AIS 2005对生存组、死亡组生存概率预测优于AIS 1998。结论 以AIS 2005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等方法评价创伤及其结局预测总体上优于AIS 1998;建议使用AIS 2005评价多发伤时,以ISS〉20界定为严重多发伤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部钝挫伤患者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武警江苏总队医院住院治疗的胸部钝挫伤82例为观察组, 全部胸部钝挫伤患者(ISS≥16分)根据有无合并心肌损伤分为两组, 即合并心肌损伤组(A组), 无合并心肌损伤组(B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伤后3 h、6 h、12 h、48 h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进行检测, 同法测定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观察组在不同时段血清cTnI、H-FABP及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A组在伤后6~48 h, cTnI、H-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段A、B两组Mb浓度虽均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TnI、H-FABP、Mb的动态变化与胸部钝挫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 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拉木  齐艳东  外力  高宏  余理  朱良 《武警医学》2017,28(12):1246-1248
 目的 探讨创伤炎性因子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9-02至2014-03收治的114例多发伤患者,伤后1、2、4、6和12 d血清降钙素(PCT)、血清IL-6 与TNF-α含量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纳入患者根据国际AIS-ISS评分标准[3]进行创伤评分。依据ISS评分,ISS<16分者列入轻伤组(n=49);ISS≥16分者列入严重伤组(n=65)。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PCT、IL-6与TNF-α值分别于受伤当日、2 d及4 d 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病情缓解逐渐下降。轻伤组各时间段的血清中PCT、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段重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体内PCT、IL-6 与TNF-α等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发展。对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值、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计分及记录血常规、血糖、感染、MODS情况。结果 伤后24h,3,7d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后24h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计分呈正相关(r=0.601,P〈0.05),发生MODS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血糖及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前后,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和中性粒细胞、血糖相关;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多发伤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代谢调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多发伤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代谢调理作用。方法  64例多发伤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4例 ,基础治疗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rhGH)和对照组 (3 0例 ,基础治疗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 ,观察两组患者氮平衡、血浆蛋白浓度、免疫球蛋白、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估 (APACHE)Ⅲ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 7d后 ,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均有明显上升 ,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 ;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 ,APACHEⅢ分值明显改善 (P <0 .0 1)。 结论 低热量营养支持加rhGH联合应用能迅速有效改善多发伤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 ,提高血浆蛋白含量 ,增加免疫功能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伴有多发伤漏诊规律和防治策略.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ISS≥20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漏诊组和尤漏诊组,对ISS、GCS、漏诊的部位、时间、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32例患者中有54例漏诊,ISS为(42.97±10.94)分,与无漏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GCS≤8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漏诊组(P<0.05). 结论 迅速准确的程序化伤情判断、贯穿生命第一原则的全面体检、重点辅查及动态复查是防止漏诊、提高重型颅创伤合并多发伤生存率并减少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ARD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 1 2 6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 ,并将住院时间 >2 4小时的 1 1 0例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 ,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 30 .2 % ,肺挫伤并严重多发伤ARDS发生率较单纯肺挫伤高 (P <0 .0 1 )。交通伤为肺挫伤最主要原因 ,ARDS组挤压伤多 ,坠落伤较少 (P <0 .0 1 ) ;ARDS组损伤严重 (ISS >2 5 ) ,ISS评分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 ,其浮动胸壁、休克、多发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结论 合并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浮动胸壁、休克等是肺挫伤致ARDS重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其进行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动态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TNB显色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53例患者伤后第1,3,7天的血清ChE、白蛋白(ALB)、血细胞比容(HCT)、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记录ISS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Ⅲ(APACHE Ⅲ)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伤后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持续下降,与APACHE Ⅲ及ISS呈负相关.血清ChE活性在ISS≤25分组先下降后恢复,ISS>25分组持续下降,在死亡和生存组均持续下降.伤后第1天与血清ChE变化显著相关的是HCT、PAB、TRF,第3天与TRF、ALB、CRP相关,第7天与PAB、CRP、ISS、TRF相关.结论 血清ChE活性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监测多发伤伤情,肝脏合成、血液稀释、炎症反应可不同程度影响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