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为了研究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GP)含量改变,对1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GPⅡa、GPⅡb、GPⅢa、GPⅠb、GPⅨ。结果15例中13例(86.67%)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10例GPⅡa、7例GPⅡb、8例GPⅢa、7例GPⅠb、6例GPⅨ含量均<50%。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ntin,TPO)水平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45例ITP患者(ITP组)和2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PO浓度,同时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骨髓涂片法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并根据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疗效情况,将ITP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结果 ITP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及巨核细胞计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O浓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TP组中治疗无效组的TP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和对照组(P>0.05),而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有效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PO水平在ITP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相关性分析。方法:对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24h,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值,输注后24h CCI≥4.5×109/L为输注有效,CCI<4.5×109/L为输注无效。利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测定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 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膜糖蛋白(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观察GP1 Ib/Ⅲa表达阳性率与血小板反复输注效果的关系。结果:12例GP 1 I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18例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5例阳性率≥85%ITP患者组之间血小板输注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低于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二者又低于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85%ITP患者组,首次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5%、44%、60%,2~3次输注有效率分别为17%、28%、60%,4次以上输注有效率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50%ITP患者组为11%,阳性率50~85%ITP患者组为25%。结论:ITP患者GP1 I b/Ⅲa表达阳性率愈低血小板输注效果愈差,随输注次数增多,有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a、GPb、GPa、GP、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的变化,探讨其对诊治ITP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2例ITP患者组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结果:ITP患者组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8.4±14.1)×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36.7±54.1)×109/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者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为50.5%±28.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8.7%±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与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临床诊治ITP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TP患儿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与ITP的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BD厂家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和GPIbⅪ(CD42b),对66例ITP患儿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根据其表达不同为两组,A组CD41a下降组,B组CD42b下降组。两组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球、α-干扰素治疗,甲泼尼龙,5 mg/(kg·d),连用3 d,后改为醋酸泼尼松口服,4周渐减停;IVIG 0.2 mg/(kg·d),连用5 d,同时α-干扰素5万μ/kg,肌注每周3次,连用12周。结果两组在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激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b与血小板呈正相关,可用于ITP的诊断,不论CD41a下降或CD42b下降均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郑淑蓉 《上海医学》1994,17(8):480-480,48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体会上海市纺织局第二医院郑淑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称ITP)是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病很相似,容易造成诊断混淆。本文就我院1986年至198...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杪 《中外医疗》2014,(25):32-3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患病时PAIg的表达评价其在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PAIgG)、采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测定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GPIIb/IIIa、GPIb/I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PAIgA、PAIgG、GPIIb/IIIa、GPIb/IX、血小板计数对照组分别为(4.22±0.78)ng/107PA、(23.17±3.46)ng/107PA、(0.33±0.01)A值、(0.31±0.01)A值、(137.82±42.37)×109/L,ITP组分别为(45.58±5.32)ng/107PA、(243.34±12.21)ng/107PA、(0.42±0.06)A值、(0.41±0.05)A值、(35.50±21.35)×109/L,两组以上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血小板计数与特异性抗体GPIIb/IIIa、GPIb/IX之间具有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P〈0.05)、-0.31(P〈0.05)。结论在ITP患儿中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抗体均有明显升高,呈现阳性表达,ELISA法、MAIPA法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并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廷丽  黄巧冰 《医学综述》2009,15(15):2304-23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目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IV和肝炎病毒等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ITP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此外,脾功能亢进以及雌激素等也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凉血解毒饮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饮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别服用凉血解毒饮和强的松,连续用药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凉血解毒饮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疗效、改善血小板计数、改变巨核细胞成熟障碍、降低白介素2水平诸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均优于激素治疗组。结论凉血解毒饮能较好地升高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之间的关系及清除Hp对CITP的疗效。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60例CITP患者,并选择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将60例受检者中的43例Hp(+)CITP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1)Hp感染率比较,CITP组为43例,占71.67%,健康组为11例,占55.00%,两组比较P>0.05;(2)疗效:①Hp清除率:20例Hp(+)C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Hp清除者19例(95.55%),在接受Hp清除疗法者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血小板降低;②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14/21)两组比较P<0.05;6月内复发率治疗组9.52%(2/21),对照组42.86%(6/14)P<0.05。结论:CITP患者Hp感染率与健康组无统计学差异,对合并Hp感染的CITP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结论观察偶联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对于ITP的发病机制、诊断、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抗体,并探讨其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ITP患者、非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健康人血小板抗体,并在健康人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ITP患者血清,观察其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 MAIPA法对ITP患者主要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65.4%,ITP患者中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者,且血小板数量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其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GPⅡb/Ⅲ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724);GPⅠb/Ⅸ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GPⅠb/Ⅸ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571),26例患者中10例血清抑制了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中9例为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仅1例为抗体阴性患者.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抗体不仅影响血小板数量,还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瘦素(Lp)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的变化,探讨Lp和sL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6例ITP患者及24名健康献血员的血清Lp和sLR的水平。结果:①ITP患者平均血清Lp水平为(20.8±8.2)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6.2±2.9)μg/L,P<0.05;②ITP患者平均血清sLR水平为(13.5±6.4)μg/L,与正常对照组(22.7±5.4)μg/L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血清Lp及sLR水平存在异常,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ITP的关系。方法:用碘化丙啶DNA染色法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发的ITP患者治疗前、治疗恢复正常后及20例正常人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布比例,比较初发ITP患者治疗前、治疗恢复正常后与正常人的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结果:初发ITP组G0/G1期B淋巴细胞比例是(81.70±5.53)%,较治疗后恢复正常(90.38±0.92)%和对照组(91.53±2.09)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ITP组S期B淋巴细胞比例是(10.23±4.11)%,较治疗后恢复正常(5.60±0.91)%和对照组(5.18±1.21)%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发ITP组G2/M期B淋巴细胞比例是(8.33±3.43)%,较治疗后恢复正常(4.03±1.76)%和对照组(3.30±1.84)%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恢复正常和正常组比较G0/G1期、S期、G2/M期B淋巴细胞无差异(P>0.05)。结论:初发ITP患者治疗前S期和G2/M期B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提示ITP患者的B淋巴细胞有过度增殖的现象,抑制ITP患者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的转换可能是治疗ITP的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发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已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凝血26例,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将PBMCs分为地塞米松(DEX)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相同条件培养48 h.采用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PBMCs中GILZ mRNA及Bcl 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检测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在10-7 mol/L DEX刺激下,DEX刺激组ITP患者PBMCs的GILZ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EX刺激组Bcl-2 mRNA及Bcl-2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有效上调GILZ基因表达;GILZ的高表达可以下调Bcl-2表达量,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