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硫酸镁。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氧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治疗PPHN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将40例达到机械通气标准的PPHN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18例在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从气管插管内滴入PS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相同。比较分析两组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PPHN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性间歇呼吸道正压通气(无创SNIPPV)防治晚期早产儿(LPI)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LPI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病例126例,根据患儿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SNIPPV模式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发生PPHN的比例、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的比例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结果 治疗组发生PPHN的比例(17.14%比41.07%)、机械通气使用率(25.71%比85.71%)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4.29%比25.00%)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SNIPPV治疗LPI的NRDS或MAS,可有利于减少PPHN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改善高危LPI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7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15例和未行机械通气组12例。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无创机械通气组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机械通气天数少于有创机械通气组(P<0.05),好转出院率明显高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SaO2和P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宝华  郑玉龙 《江苏医药》2003,29(3):202-203
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序贯性和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撤机成功/失败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序贯性机械通气组较有创性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VAP的发生率减低(P=0.05)。而撤机成功/失败及死亡率两组间无显差异。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辛绍斌  阎皓  沈莉  孙强  齐勇 《河北医药》2016,(22):3468-3470
目的:探讨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EG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住ICU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210例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纳入研究。以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为主导实施EGDS。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及对照组(无EGDS),每组70例。比较3组镇静达标时间;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低氧血症等)发生率,谵妄发生率[通过ICU意识模糊评分( CAM-ICU)评估];机械通气治疗率和入住ICU时间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丙泊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丙泊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右美托咪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右美托咪定为主导的EGDS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安全可行。 EGDS可以降低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治疗率,并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肺挫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入院第1、3、5、7天时2组血清VEGF水平,并比较相关临床指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机械通气例数及时间,住院时间,72h内死亡例数及72h后死亡例数。结果2组血清VEGF发病后即升高。对照组之后各时段逐渐升高;观察组血清VEGF伤后第1天开始逐渐下降,伤后第3、5、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IRS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72h内及72h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严重肺挫伤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减轻其高表达所带来的肺损伤,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2016,(19):3029-3032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2小于对照组( P >0.05),PO2大于对照组( P <0.05),pH值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62例经口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抢救方法加HP治疗30例为治疗组,常规抢救方法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恢复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是救治重度AOPP的有效方法,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加用机械通气,观察组则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天数以及病情转归。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13.61±57.93)h,吸氧时间为(180.83±65.47)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82.64±109.97)h及吸氧时间(247.63±109.75)h(t=3.92、3.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χ2=3.96,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5.41,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11.11%,3 d内死亡率为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与15.56%(7/45)(χ2=4.29、3.42,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21.35±3.3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14±3.58)d(t=15.38,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鱼  雷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63-965
目的:观察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15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天;10天后改为1次/天,再用10天停用。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继发CVS 4例(14.3%),对照组13例(50%)。治疗组患者脑动脉的收缩率流速(Vp)较对照组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后与治疗前Vp相经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复方硫酸镁液外用防治输液性静脉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贵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86-2888
目的:探讨复方硫酸镁液外用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输液性静脉炎患者62例和易发生静脉炎的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成治疗(预防)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复方硫酸镁液局部涂布或湿敷,对照组30例采用50%硫酸镁涂布或湿敷;分别观察两组综合疗效、主症改善程度、痊愈速度和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3.8%、53.3%,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见效和治愈速度快,主症改善幅度大,复方硫酸镁液能有效预防输液性静脉炎。结论:外用复方硫酸镁液,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可靠、迅速和高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46例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而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凝血功能变化,血压、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期待治疗时间为(14.6±2.6)d,而对照组期待治疗时间为(20.3±5.4)d,P〈0.05。实验组D-二聚体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比较,均有P〈0.05,但实验组在治疗后改善的更明显。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点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35-3736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硫酸镁治疗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1~2d后,50%硫酸镁纱布浸湿后加温平铺于炎症区域,2~3次/d,30min/次,连续使用2~3d。结果观察组治愈37例(92.5%)、显效2例(5.0%)、有效1例(2.5%)、无效0例(0.0%),对照组分别为18例(51.4%)、4例(11.4%)、8例(22.8%)、5例(14.3%),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224,t9〈0.05)。结论微波联合硫酸镁治疗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26例对照组使用面罩机械通气法.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19.2%;观察组治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观察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低于对照组,呼吸(R)、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林以棠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9-2091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疗效及对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fFN)的影响。方法选择368例先兆早产产妇,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盐酸利托君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硫酸镁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阳性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缩短明显,妊娠延长天数、治疗成功比例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3.4、9.6,χ2=12.0,均P<0.05)。治疗前,两组fF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P>0.05),治疗后观察组fFN阳性率为28.26%,对照组为4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29.35%)(χ2=4.8,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疗效较佳,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延长妊娠天数,而且可显著降低fFN阳性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谭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2,(4):23+25-23,25
目的研究对比单独应用机械通气和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62.2%,观察组治愈率为93.3%。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优势互补作用,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症状,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予以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指标(哮鸣音、气短、咳嗽)、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68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哮鸣音消失时间[(1.04±0.35)d]、气短消失时间[(2.11±1.25)d]、咳嗽消失时间[(3.75±1.08)d]及住院时间[(5.28±1.53)d]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267,P>0.05).结论 与单纯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相比,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效果更加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肺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救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的通气组,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气组36例患者中32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由于多项器官出现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抢救成功,但各项指标稳定性不强,5例死亡.治疗后,通气组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技术在治疗重症哮喘过程中效果良好,能及时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分泌物对患者呼吸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