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离断兔耳 ,在不同时限再植后末梢血流、组织细胞变化 ,探讨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缺血时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兔耳离断再植模型 ,分别观察离断 8、12、16、2 0、2 4、>2 4h再植后 ,末梢毛细血管血流的变化 ,以及兔耳最终存活后组织细胞的变化。结果 :离断 8h组末梢毛细血管灌注良好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12h组 ,末梢灌流稍差 ,但断耳最终存活 ;>16h组仅有大血管灌流 ,且慢 ,呈摆流 ,毛细血管内呈淤血或无灌流状态 ,断耳最终 4/32存活。病检显示 ,12h以后各组 ,组织细胞出现逐渐加重核固缩现象。结论 :兔耳离断再植的最佳时限应该 <8h。结合临床 ,与兔耳组织类似的手指 ,再植或异体组织移植的时限也最好 <8h ;而耐缺氧较差的其他复合组织移植时或出现危象后再探查的时限应该更短 ,否则即使存活 ,组织质量也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血容量对机体血凝状态与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兔耳动脉再植模拟断指再植血管模型,在失血后不同时间行再植术.同时设置对照组,观察低血容量对大白兔全身凝血系统及小动脉吻合口的影响.结果 低血容量可以造成大白兔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随着伤后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凝血酶无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不明显.低血容量组小动脉吻合口易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较对照组大,数量多.结论 低血容量对兔耳动脉再植有很大影响.临床上断指再植患者的术前和术中补液非常重要.提倡晶体液和胶体液同时输入,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和小动脉的痉挛.  相似文献   

3.
断指再植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始于断肢再植.在再植医学史上,1964年王澍寰、卢家泽在放大镜协助下首先完成了兔耳再植的实验研究,同年为1例儿童手指完全离断再植获得成功,开创了断指再植先例[1].相继1965年Komatsuhe和Tamai,1966年1月陈中伟院士获得断指再植成功,半年后中山医学院附一院也接活了断指[2].……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7年5~8月施行兔、鼠实验性组织移植手术16例,成活15例,失败1例,成活率为94%,其中兔断耳再植7例,成活6例;兔下腹部游离皮瓣移植4例、兔耳背游离皮瓣移植2例、鼠断肢再植3例均完全成活。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1年8月,首次对右耳完全离断8小时的患儿进行了再植,并获得成功。病例简介患儿男,7岁,右耳被人用刀割伤,从根部完全离断,7个半小时后来我院行断耳再植术。在全麻下先吻合耳前静脉1根,再取颞浅动脉分支转移与残耳1根动脉吻合,手术历时6小时。术毕再植耳色泽红润、弹性好。术后8小时再植耳苍白、毛细血管反应消失,急行止痛、解痉、扩管等治疗,25分钟后血运恢复。术后14小时再植耳高度肿胀、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迅速。经切开耳垂放血减压,15分钟后肤色红润,持续6天,再植耳成活,住院68天出院。目前再植耳成活良好,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兔耳郭后动脉和耳后静脉内侧支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的岛状皮瓣(简称兔耳岛状皮瓣)为基础,建立透明质酸动脉栓塞皮肤缺血模型。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16只兔耳),制作以耳中央动静脉为主要血供的岛状皮瓣(面积为6.0 cm×1.5 cm)。将兔耳岛状皮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完成岛状皮瓣,不注射透明质酸;实验组完成岛状皮瓣后,从耳郭后动脉远端向耳郭后动脉内注射透明质酸40μl,分别于注射后即刻,1、7、15 d观察皮肤颜色、皮瓣水肿程度、微循环变化和栓塞皮瓣面积变化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皮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对照组则未出现皮瓣坏死,且全部成活。结论以兔耳郭后动脉和耳后静脉内侧支为供血动脉和兔耳岛状皮瓣为基础,从耳郭后动脉(中央耳动脉)远端注射透明质酸,可以成功地制作出透明质酸动脉栓塞模型。  相似文献   

7.
奇正消痛贴膏对兔耳软组织损伤影响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对活体兔耳软组织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作兔耳软组织损伤模型,在第1、2、3周分为3组,每组10只兔耳,空白给药组和实验组兔耳外敷奇正消痛贴膏提取液,模型组外用生理盐水。采用显微放大、数字采集系统,红外测温仪及测厚仪等对用药后0、0.5、3、5h的兔耳软组织局部微循环血流速度、温度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观察第1~5天的兔耳局部肿胀程度。结果:空白给药组3h的血流速度加快,5h恢复正常。模型组3、5h的速度持续加快。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5h血流速度明显慢,兔耳损伤部位肿胀程度于3、4、5h明显缩小。结论:奇正消痛贴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损伤急性期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加快,防止进一步水肿及出血。在慢性期,能够有效地减小兔耳损伤部位肿胀程度,与急性期比较,明显发挥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残留皮肤对无回流静脉的断耳再植成活的重要性。方法:选取一例右耳撕脱离断患者,残留少许皮肤,术中未找到可吻合静脉,应用顺行法给予再植。结果:该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给予针刺放血治疗,3d后颜色明显好转,7d后患耳成活良好。结论:残留皮肤可充当静脉回流作用,对断耳再植的成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耳及断鼻再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耳及断鼻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再植4例,其中撕脱伤2例,切割伤2例。断鼻再植吻合鼻尖动脉,鼻背静脉,断耳再植吻合颞浅动脉,颞浅静脉。结果 再植4例均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外观良好。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进行断鼻及断耳再植的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可靠的兔耳软骨牵引模型,对牵引后软骨的生长方式、愈合方式进行研究。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每只兔随机选取一侧兔耳制作模型,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横向截断兔耳软骨,安装软骨牵引器,预固定2周,持续牵引2周,再固定1周;对照组术后不作牵引。于手术后即刻、预固定后、牵引后及再固定后分别取材,行HE、Masson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生长愈合情况。对照组术后不作牵引。结果依靠外加牵引器进行持续牵引可促进兔耳软骨横向截断后产生新生的软骨细胞并修复组织缺损,基本恢复解剖形态。结论软骨截断后,通过外固定组织牵引技术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再生和组织愈合,有望为软骨移植修复缺损提供更多的组织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西兰白兔25只,切取5只兔10只耳60份全层组织标本,进行正常组织学观察;20只兔40只耳,每只兔耳腹侧各建立直径为8mm的全层皮肤缺损6个,总计240个创面.其中10只兔120个创面随机分为4组,手术后7d给予不同处理;另外10只兔120个创面术后不做处理.连续观察创面愈合以及瘢痕增生情况6个月,分别于手术后4、8周留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测量瘢痕增生指数.结果 正常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不一致;建立兔耳瘢痕模型,部位宜选择在双侧兔耳腹侧内侧缘中、下侣部位,创伤深度宜破坏软骨膜,瘢痕形成率高,瘢痕增生指数高,持续时间长;术后剥痂可促进创面愈合,不利于瘢痕形成与增生.结论 兔耳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与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选择合适的建模部位、合理的创伤深度、术后恰当的处理均可影响瘢痕的形成和增生程度,可以提高增生性瘢痕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Kligman和Fulton法制备兔耳痤疮模型,于兔耳内侧涂抹煤焦油,时间2周,待造模成功后,痤疮合剂组灌服痤疮合剂(17.52g/kg/d)30d;阳性组灌服清热暗疮胶囊(0.12g/kg/d)30d;空白组与模型组灌服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末次给药后,24h内取静脉血及局部皮肤组织病理活检。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外周血清IL-3、IL-4、IL-13、TNF-α、GM-CSF水平,HE染色法观察兔耳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痤疮合剂能有效减轻兔耳表皮层的厚度、脓肿、结节和兔耳毛囊开口收缩及扩张的程度,抑制毛囊漏斗内角质化物质的大量增殖,降低真皮炎症细胞的增生和浸润。除空白组外,各组血清IL-3、IL-4、IL-13、TNF-α和GM-CSF表达水平在造模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痤疮合剂组和阳性组血清IL-3、IL-4、IL-13、TNF-α和GM-CSF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痤疮合剂能通过降低外周血清炎性因子浓度,调节免疫功能而改善兔耳痤疮模型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3.
Vp532nm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可调脉宽(Vp)532nm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按不同时间取材,对比研究Vp532nm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激光治疗后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Vp532nm激光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14.
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耳腹侧中段作1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192个,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及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动态组织病理学、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纤维合成等检测。结果:兔耳腹侧中段创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其发生率为91.5%,增生块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20多天。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15.
软骨创伤愈合是整形外科的一个重要问题。关节软骨破坏后依靠纤维组织愈合 ,直接影响到关节的抗压性能及关节活动 ,甚至造成关节强直。我们从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现象得到启示 ,在怀孕 2 3d的胎兔耳上制作了胎兔软骨创伤愈合模型 ,并比较观察了胎兔和成兔耳软骨创伤愈合的过程。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选择 选择怀孕 2 3d(孕期为 31d)的日本大耳白兔 15只 ,成兔 15只。孕兔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3只。每只孕兔取两只胎兔于其左耳部做切口 ,右耳作对照。第 1,2 ,3组分别于创伤后第 1,3,6d取材 ,第 4 ,5组于创伤后 14 ,2 1d取材。成兔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总结与显微外科相关的特殊组织器官离断再植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5例耳廓离断、1例颏部组织离断、1例头皮撕脱离断、1例阴茎完全离断、1例足部长组织块离断、1例足部五趾完全离断的组织器官进行显微再植,手术分别吻合了耳后动脉下耳支、面动脉颏支、双侧枕动脉和颞动脉、阴茎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弓动脉、趾动脉和趾(跖)背动脉.结果 1例再植断耳失活,1例再植头皮失活,1例足部长组织块离断再植后部分足跟软组织坏死,予以皮瓣修复,其余再植组织及器官均成活.术后随访3~28个月,再植器官外观、感觉恢复良好,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完全离断的特殊组织或器官一般均可找到知名血管予以吻合,预防血管危象是成活关键,再植后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ALA光动力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ALA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ALA-光动力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ALA对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ALA-光动力学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变薄;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明显稀疏,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ALA-光动力学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过医用高能电子线照射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后,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瘢痕愈合后的病理改变及肌动蛋白(ACTIN)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8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直径6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个。将总计360个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其余5组为照射组(各3只)。将照射组每只兔耳随机用200cGy、400cGy、600cGy、800cGy、1000cGy的6Mev电子线照射兔耳缺损创面,照射野周围用铅板防护,观察兔耳缺损创面的愈合情况变化及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进展情况。并于致伤一个月后对实验模型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兔耳腹侧面圆形创面缺损,能产生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块。各照射组,缺损创面愈合延迟。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单次不同照射剂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日本大耳白兔可以形成类似人的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可以用作增生性瘢痕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证明,医用6Mev高能电子线照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瘫痕的方法,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分5次照射、单次剂量400cGy,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苦参碱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苦参碱后,按时间段取材;VG和HE染色显示真皮层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12周后,对照组苦参碱组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密度分别为3.25±0.89/2.15±0.12,4517.5±879.6/3551.2±234.1,39.89±14.12/28.75±10.87。结论:苦参碱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一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兔耳瘢痕动物模型 ,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 32只新西兰白兔的 6 0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 2cm× 5cm全层皮肤 ,创面用 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 ,换药 1次 /周。未作手术的 4只兔耳作对照。 (1)术后连续 12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 (2 )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 (3)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 1~ 6个月的瘢痕指数。 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 ;1~ 2个月的瘢痕指数 2 .2 9± 0 .74较 3~ 4个月 (2 .82± 0 .36 )和 5~ 6个月 (2 .90± 0 .84 )低 (P <0.0 5),其变化与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 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经自然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瘢痕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 ,该模型是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