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属细菌所致的人和动物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在畜间传播,也传染给人。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又无特异性改变,故易漏诊、误诊。现报道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双下肢无力1 m,加重伴双侧拇指背伸无力10 d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 m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下肢无力,尚可行走,未诊治。入院前10 d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及视物双影,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而后双侧下肢无力加重,行走费力,进而不能站立。同时双侧拇指背伸无力,不能竖起。既往体健,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  相似文献   

2.
<正>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常见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症状缺乏特异性。如累及神经系统,则引起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NB症状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上易误诊,以眩晕起病极其少见,现报道1例于我院诊治的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3.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菌可通过皮肤、粘膜、眼结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典型者表现为慢性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约占1.7%~10%[1]。由于本病在非牧区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因单纯的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本文报告1例少见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致急性脊髓压迫症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可多系统受累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是神经系统受累的布氏杆菌病,是其少见且严重类型,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本文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6例NB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男15例,女3例,年龄22~60岁,平均41. 1±12. 3岁; 12例有明确牛羊接触史,1例父亲患有布氏杆菌病,1例从事动物粪便处理工作,4例无明确接触史; 10例为亚急性起病,6例为慢性起病; 10例发热; 12例听力减退; 6例复视; 10例尿便障碍; 1例癫痫发作; 10例腰穿压力升高; 1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 16例脑脊液葡萄糖降低; 18例脑脊液蛋白升高。全部患者给予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的2种或3种不同组合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含量在不同个体间变化较大,布氏杆菌虎红试验可能存在假阴性,影像学表现以大脑白质区类脱髓鞘改变为特点,需要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患者14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10:4,平均发病年龄(38.6±4)岁,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起病9例,以脑血管病起病3例,眼肌麻痹起病1例,周围神经病起病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者2例,肌电图异常1例。腰3-5平面椎管内异常强化影1例,后手术证实为布氏杆菌感染。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血培养阳性,6例患者行凝集试验均>1:160。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听力下降,流行病学的接触史,脑脊液不典型,应警惕NB的可能,必要时行血培养、脑脊液培养以及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由于该病早期发现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主要以病畜(绵羊、山羊、黄牛、水牛及猪)为传染源,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累及的组织器官广泛,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1].  相似文献   

9.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住院患者及29例文献报 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32岁;16例有接触史,3例食用过生的牛奶和奶制品.脑膜炎(16例,53.3%)和脑膜脑炎(6例,20%)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抗生素治疗6~8周(多西环素、利福平和头孢三嗪、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中的1种)痊愈29例,死亡1例.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需要和许多疾病鉴别,CSF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可以确诊,多种抗生素长疗程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农民,于入院前26 h独自开车下地干农活,入院前21 h被家属发现患者置身车与梨耙之间,全身多处擦伤,并出现抽搐发作,表现为意识不清,双眼发直,言语不能,上肢屈曲,下肢屈伸不止,身体向右侧扭曲,伴大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以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听力减退、视物模糊、小便潴留及便秘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脾肿大;头颅DWI未见异常1例(例1),头颅CT示基底核区梗死灶1例(例2),头颅MRI示双侧额叶皮质下及双侧岛叶散在缺血灶1例(例3),胸椎MRI示颈胸髓异常信号1例(例4);3例(例1、例2、例4)患者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好转,1例(例3)患者随访1年余走路仍不稳。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肢体无力、走路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同时可合并肝功能异常、脾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可以表现为脑缺血灶、梗死灶、脊髓脱髓鞘改变,也可以正常;血清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规范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2.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受累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如下. 1 病例男,19岁.因"头晕10 d,走路不稳1 d"于2007年11月9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数小时后缓解,2~3 d后头晕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曾有视物旋转1次;1 d前出现走路不稳;无发热、头痛及复视,无耳鸣及肢体活动障碍.5年前曾因发热在当地医院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为"布氏杆菌病",四环素治疗后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8岁,主因"间断发热、关节疼痛一年半,走路不稳3月"收入本科。患者于2010年9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右足踝关节疼痛,体温38~39℃,在当地私人医院草药治疗20d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有间断发热,逐渐出现髋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异性检查、脑穿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2岁;4例接触过感染的动物,1例食用过生的牛奶;3例腰穿压力增高,2例细胞数增多(30~178×106/L),2例蛋白增高(0.57~1.31 g/L),3例糖降低(0.9~2.28 mmol/L),3例氯化物稍降低(113~116 mmol/L);5例布氏杆菌血清凝集实验均为阳性;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膜炎,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1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颅内动脉狭窄。全部病例均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当遇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有证据表明存在布鲁氏杆菌感染时,应注意排除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正>布氏杆菌病(bmcellosis)又被称为马耳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bm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多发于牧区,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和西藏等牧区[1];其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布氏杆菌感染导致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牧民。因排尿费力3 d,双下肢麻木无  相似文献   

16.
<正>1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 d"于2014年5月20日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患者半年前有"发热"病史,主要是弛张热,伴多汗,乏力,因患者来自疫区,故当时就诊于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行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为阳性,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口服"利福平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治疗30 d,体温正常,自行停药;50 d前再次出现类似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胸背部持续性钝痛,活动、负重时加重,当时曾在我院门诊查胸椎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探讨改良抗酸染色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收治的2例NB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例1患者以头痛、发热、视物成双等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例2患者以泌尿系感染为首发症状,起初误诊泌尿系感染;(2)2例患者起初误诊后均通过追溯流行病学接触史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NB;(3)本文2例患者脑脊液(CSF)行改良抗酸染色均出现阳性。结论 NB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C)改良抗酸染色可以出现阳性,但同时还应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具有布氏杆菌病及吉兰‐巴雷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GM1 IgG阳性,考虑为布氏杆菌感染所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布氏杆菌表面可能作为GBS发病的一种潜在病因,特别对其疫区内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牧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分析1例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病临床资料。结果尽管没有明确病畜接触史,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等,仍能确诊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经系统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 y无复发。结论布病的流行在向非牧区扩散,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布病特别是神经型布病的认识,早期正规诊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电生理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病例组)和32名性别及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运动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otor active potentials,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latency,SL)、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累,其中感觉神经占55.47%,运动神经占16.80%,上肢以正中神经(64条)最多见,下肢以腓肠神经(16条)最多见。四肢运动神经256条中43条传导速度减慢,占16.80%,四肢感觉神经256条中142条传导速度减慢,占55.47%,SCV较MCV改变明显,上肢病变重于下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