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是由人体内大多数有核细胞合成分泌的小分子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而肿瘤细胞表面也可存在β2-MG的异常表达。β2-MG在细胞表面并不是以锚定的形式存在,其可与外周循环中的β2-MG交换,因此健康个体血清、尿液及其他体液中可有较低水平的β2-MG存在,  相似文献   

2.
β_2-微球蛋白(β_2-MG)首先由Berggard等人从Wilson氏病和镉中毒患者尿中分离出,是由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有核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由于分子量小(仅为11,800),在正常情况下容易通过肾小球而滤出,但大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而分解。除血浆和尿外,脑脊液、唾液及初乳等体液中也有存在。血活中的β_2-MG含量与血清肌酐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测定血中β_2-MG含量是诊断肾功能低下的有价值的指标。β_2-MG也能在肿瘤细胞合成。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血中β_2-MG含量的上升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最初从人尿分离而得。现已表明,β_2-MG作为HLA抗原共有的亚基而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表面,亦存在于大多数的生物体液中。由于血清中β_2-MG水平的变化似是多种疾病的特征,临床上对β_2-MG引起了注意。体外实验表明,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中,如在携带有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的Burkitt淋巴瘤细胞,β_2-MG的合成增加。因此,对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儿童测定血清β_2-MG浓度  相似文献   

4.
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β2-微球蛋白(β2-MG)是有核细胞合成的一种低分子蛋白质,人体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其合成速率相当恒定,并广泛分布于血、尿、脑脊液中。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含量明显增高。作者观测了2000年10月~2002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的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值,旨在探讨这2项指标,特别是β2-MG浓度的变化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一种小分子量(分子量11800)的血浆蛋白,由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有核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血、尿及脑脊液(CSF)等体液中。由于体液中β_2-m含量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因而检测β_2-m有助于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B2微球蛋白(B2-Miroglobulin简称B2-MG)是一种分子量仅为11800的微小球蛋白,它与免疫球蛋白及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密切相关,是人体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的一个B-轻链。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B2-MG并附着细胞表面。被分泌至血清或其它体液。同一机体组织合成的B2-MG可被近端肾曲小管重吸收并加以分解,所以B2-MG在体内是相对恒定的。  相似文献   

7.
王惠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9):1068-1069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各种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是细胞膜上完整的组织相容抗原HL-A的一部分,以非结合形式存在于血清中,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目前认为β2-MG水平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作者通过测定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血清β2-MG水平的变化,研究并分析β2-MG与各相关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β2微球蛋白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β2微球蛋白(β2MG)是HLAⅠ类分子中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轻链部分,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1.8×103的蛋白质,基因定位于第15号染色体,由于其分子量小,电泳显带在β2区而得名。它为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部分,与HLA分子分离释放到体液中的β2MG经血液及淋巴循环到肾小球被自由滤过,但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以胞饮形式摄取,在局部被代谢降解为氨基酸供机体再利用。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β2MG,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胎滋养细胞外其他细胞均含有β2MG。β2MG以间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较多,最主要由淋巴细胞产…  相似文献   

9.
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iln,简称β_2MG)是瑞典学者Berggrd等于1968年首先从伴有肾小管损伤的Wilson′s病及镉中毒患者尿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质,由于其电泳在β_2M区,故称β_2MG。其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主要是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表面上。正常人β_2MG合成率及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以极微量存在于血、尿、脑脊液及肺泡液等体液中。通过测定以上体液中β_2MG,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分期、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0.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分子量11800,系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单链。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β_2M,并附着于细胞表面,以后被释放入体液中。在健康人体内,β_2M以一种相对不变的速率生成,其降解部位主要在肾脏,可被肾小球滤过而为近端肾小管所重吸收。正常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有生理性的下降而影响血清β_2M的水平,每增加10岁,血清β_2M可增高280μg/L。正常血清值为1.1~2.7mg/L,尿排出量<370μg/24小时。β_2M常用的最可靠的测定方法为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吸附法。  相似文献   

11.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1800的蛋白质。β2-M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_2微球蛋白(β_2MG)是Berggrd于1968年首先在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发现的一种低子蛋白质。人体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其合成速率非常恒定,并以游离形式广泛存在于血、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关手β_2MG的正常值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血清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肿瘤标志物定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  相似文献   

14.
β_2—微球蛋白(β_2—m)由Berggard 等(1968)首先发现。β_2—m 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000,与HLA—1的L 链及同种抗原决定簇(H链)成非共价结合,分布在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为主的绝大多数细胞表面上。一般认为B_2—m 是由肿瘤细胞直接产生或由肿瘤中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活化产生。如产生过多,超过肾脏的分解能力,势必造成血清中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β2-微球蛋白(β2-Micmglobulin,β2-MG)测定在评价肾脏功能、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显著,部分临床实验室已常规开展体液的β2-MG的测定,主要用两类方法进行血清和尿液β2-MG的测定,一类是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另一类是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β_2-微球蛋白(β_2-m)的测定,在生物学、免疫学和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已被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体内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β_2-m,附着于细胞表面,当细胞代谢或更新时,β_2-m 以游离的形式释放至血液或体液中。为了解献血者血清β_2-m 的变化,我们对149例献血者血清中β_2-m 含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分子量11,800道尔顿。它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轻链。健康人血清、血浆及尿中的浓度较低,在血清中的正常水平随年龄的升高有所上升,但常低于3mg/L。β_M 的免疫学性质不同于免疫球蛋白,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的氨基酸组成,可它存在于大多数有核细胞表面,且在淋巴细胞表面的浓度尤其高;在T、B 细胞表面者具有免疫组织化学特性;在血清中的生物学半衰期大约为40分钟;排泄由肾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儿童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肾脏疾病患儿(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与35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严重病变与轻度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疾病患儿血β2-MG增高异常率为80%,明显高于血Cr的12%及BUN的18%。结论血清β2-MG水平可作为肾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比BUN、Cr的测定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状态,联合测定血和尿β2-MG及常规生化肾功能指标对肾功能损伤的准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观月 《临床医学》1997,17(11):31-33
近年来国内外有报道,肝病、Graves病、多发性骨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变化。β_2-MG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估计病情、判断预后等。现将其化学本质及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简单综述。 1 β_2-MG的来源 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简称β_2-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分子量11800,因电泳在β_2区带而得名。由瑞典科学家Berggard 1968年首次从  相似文献   

20.
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银石 《临床荟萃》1994,9(20):941-943
β_2微球蛋白(β_2-micnglobulin,β_2m)是瑞典化学家Berggard于1968年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尿中分离出来的.近10多年来国内外对β_2m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现已知β_2m是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低分子蛋白,分子量为11800,由淋巴细胞等多种有核细胞合成,它广泛存在于人的血液、脑脊液、初乳、羊水及精液等体液中.正常人β_2m的产生速率非常恒定,约为每公斤体重0.13(范围0.11~0.18)mg/h合成与降解平衡,不受饮食的干扰.进入血循环的β_2m自由地通过肾小球,其中99.9%以上由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分解,释放山氨基酸供机体利用.因此,实际上滤过的β_2m不返回血循环,正常人尿中排泄很少,约5μg/h.近年发现在很多疾患时血或尿中β_2m可增高.本文就β_2m检测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