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鄱阳湖洲垸型疫区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鄱阳湖洲垸型疫区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的目标人群(1-5年级在校学生)血防知识及格率和血防态度正确率均显著提高,娱乐型疫水接触率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新感染、再感染比率明显下降。目标人群不良卫生行为有了明显改变,接触疫水的年人均频次由4.77%次下降至0.78%次,接触疫水每次人均面积由10.5%下降至3.2%。在疫水现场观察中、个别学生因生活生产需要、仍有偶尔接触疫水现象,且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这些提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生活生产型接触疫水的危害性的教育和个体防护重要性的教育,并提供防护药品和用具,以减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全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终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目标人群因生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的行为,促进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在项目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基线调查比较干预后目标人群知识,态度等指标,疫水接触行为采用追踪记录法和现场观察法。结果 1998年黄陂县全国试占目标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均达到85%以上,≤15岁低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查病阳性率病明显比高年龄组人群低;1998年项目省试点县终期评估抽样调查人群相关知识及格率明显提高,人群减少接触疫水行为正确率显增加。结论 以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不仅能增强目标人群的血防意识,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还能有效地促进实施周期性化疗,环境局部灭螺,安体供水和粪便管理等防治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控制血吸虫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之一,这是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评价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感染风险。方法 收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最新统计资料。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GIS空间技术,以人水相互作用机理为主线,计算湖区血吸虫病综合感染风险程度。结果 疫水扩散和涉水活动与区域血吸虫病疫情相关,且经济社会因素在人水相互作用机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空间分析中,人类行为和疫水扩散两类风险在综合风险评价中所占权重分别为0.59和0.41,湖区有15个地区综合感染风险位于60%~80%的峰值区内。结论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综合感染风险程度存在峰值区,这些区域是血防工作的重点地区,应加强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是一种受行为因素影响的传染病。人们接触疫水的频度与其文化水平、职业、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并受当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索有效的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1 992年~ 2 0 0 0年我市有组织地开展了血防健康教育。现将健教干预效果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常识及行为常识,减少居民接触疫水率,提高人畜化疗依从率,促进环境改造的进程。健康教育结合改水、改厕等环境改造的辅助措施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人们不良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血吸虫病疫区居民血防的干预效果,为相关控制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县(都昌、彭泽、星子)进行相关综合教育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进行抽样评估。结果干预后居民在血防认知、态度方面整体有大幅度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为方面,干预后居民接触疫水的人次数大幅度下降;在疫水接触方式中,除居民放牧构成比增加外,其他接触方式的构成比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吸虫病重疫区,除了开展血吸虫病普查、普治的同时,还应加强改水、改厕和综合性健康教育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四川省蒲江县血防示范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居民血防知识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调查,对人群的血防知识行为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干预后人群血防知识正确率均达100%的有3项,正确率上升的有5项,正确率下降的有1项;血防行为比较正确率均达100%的有2项,正确率上升的有3项;正确率长秋乡高于寿安镇。结论血防健康教育可使疫区居民保持和增强血防意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手段;生产性接触疫水的行为改变不易,需结合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让人群避免接触疫水;血防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对疫情相对较轻地区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直接面视下的流动人群血防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群在直接面视下的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外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血防知识及格率、态度正确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疫水接触率下降明显。结论:直接面视下的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余干县实施了大规模分层化疗和血防健康教育,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由20.8%提高到80.6%,娱乐型接触疫水频率由19.2%下降至2.0%,生产生活型接触疫水无明显变化。全民化疗覆盖率由66.8%提高到95.4%。一层村居民感染率、感染度分别由20.6%、0.90下降至4.2%、0.18。二层村居民感染率、感染度分别由4.20%、0.16下降至1.60%、0.05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阶段——健康促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肯定了几年来血防健康教育的成绩,主要表现疫区人群血防知识的普遍增长,疫区学生接触疫水行为明显下降和疫区人群化疗依从性的提高。对疫区人群生产生活性接触疫水等危险行为改变收效较小进行了分析。提出血防健康教育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健康促进是今后血防健康教育的方向,应在继续强调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主导作用,多部门的合作与参与,全方位的改造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目标人群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179名疫水接触史职工血吸虫感染状况,为控制血吸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79例桥工段疫水接触史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以间接血凝(IHA)和胶体金方法按规程检测。结果现场共采集179份血样标本,检出阳性结果三例,间接血凝法与胶体金方法结果相吻合。结论职工存在血吸虫感染或疑似感染,各年龄段感染没有差异,应加强职工血吸虫病的健康监护、评估及健康干预,以减少血吸虫病危害的发生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2.
沈松林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680-681
血吸虫病是当今世界性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有 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 ,约有 2亿人口受到血吸虫病的感染[1] 。南京军区部队部分置身于我国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疫区。自 1 989年以来我区部队认真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特别是每次洪涝灾害后更加努力落实防治措施 ,积极认真地做好抗洪抢险部队的“血防”工作 ,确保了广大指战员的身体健康 ,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的发生。“血防”过程中我们既重视查螺灭螺等拔源措施的实施 ,又重视查病治病确保人员健康 ,更重视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增强执行防护制度的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定量调查及再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血吸虫再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对策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某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观察试区,定量调查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和规律及再感染发生的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发生疫再感染的关系。结果:成年男性以生产性接触疫水为主;成年女性生产性接触疫水和生活性接触疫水并重;青少年主要为生活性接触疫水,且暴露水平较低;该疫区的再感染年龄分布呈双峰型曲线分布;暴露强度与再感染发生有密切关系:“易感组”平均年龄较“拮抗组”小19.89岁。结论:湖沼型疫区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的特点不同,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其行为改变,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目的成人接触疫水多系生产性或生活必需的,要减少其疫水接触在现实中可能比较困难,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暴露强度是影响血吸虫再感染的重要因素,但可能存在着年龄依赖的对血吸虫再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力,因此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免疫、遗传及生理条件等。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主要为学生、成年男性、成年妇女及流动人口,虽然各人群对血吸虫的易感性没有差别,但因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的方式不同,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就不同.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特点,进行有效的血防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5.
1989年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以疾病防治代替过去的传播阻断。这一防治策略着眼于人及人的行为,认为引起血吸虫病传播的是人,而不是媒介螺蛳,是人引起水源污染,是人通过日常活动接触疫水,并获得感染。要求人们认识到血吸虫病传播卞要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习惯等结果。从这一认识出发,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及防治策略应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来考虑,应对社会经济因素、社会人群的特性进行研究。因此自1984年以来,WHO建议把血防工作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上,重视人的作用,使人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于传播和预防血吸虫病都有密切关系。199…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血防健康教育试点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云南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目标人群的血防知识、行为及疫情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目标人群血防知识及格率由1993年的18.3%提高到1998年的85.8%、屙野屎率由1993年的17.5%减少到1998年的0.4%、接触疫水率由1993年的95%减少到1998年的50%、查病依从性由1993年的12.9%提高到1998年的75.1%,血吸虫病疫情减轻,并探索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健康教育模式.结论健康教育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重疫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将疫区居民分成小学生、成年妇女和成年男性3 种目标人群,于基线调查后,分别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上述3 种人群血防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学生和成年男性对血吸虫病检查与化疗态度的正确率,以及成年妇女血防价值观正确率均明显上升;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除成年男性外,小学生和成年妇女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成年妇女,尤其是小学生血吸虫感染,并能提高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嘉鱼县 洲湾地区三面环绕长江,是血吸虫病重疫区。1998年8月1日洪水期间江堤溃口,6万余名干部群众接触血吸虫疫水,引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流行。本文通过对1998年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病人调查,同时与1997、1999、2000年急血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大水之年防止急血爆发流行的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所有统计资料均由嘉鱼县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提供.嘉鱼县血防所、住院急血病人病历及个案调查卡来源于 洲湾血防站。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卫生部编《血防手册…  相似文献   

19.
朱芸  谌力贞  曾庆芳  彭汛  刘家栋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842-1843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法总结16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职工的血防工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89年的13.7%下降至2.9%,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释义: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传染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简称"疫水"),就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感染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预防血吸虫病应做到:不要接触有钉螺(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滋生的湖、河、塘及水渠的水体,不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