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130/0.4、长链及中长链脂肪乳剂预先给药缓解布比卡因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随机均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NS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长链脂肪乳剂组(L组)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M组)。四组分别输注0.9%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130/0.4、20%长链脂肪乳及20%中/长链脂肪乳,输注速率均为3ml·kg-1·min-1;5min后均静脉输注0.75%盐酸布比卡因10mg·kg-1·min-1,直至心跳停止后30s。记录出现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心跳停止时布比卡因的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心跳停止时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布比卡因浓度。结果与NS组比较,其它三组出现心跳停止时间延长,且心跳停止时布比卡因用量增加(P<0.05),而L组与M组较H组时间更长、用量更大(P<0.05);L、M组心跳停止时血浆布比卡因浓度高于NS、H组;而L组心跳停止时心肌布比卡因浓度高于M组。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长链脂肪乳及中/长链脂肪乳预先给药均可减轻布比卡因致大鼠心脏毒性,依次为长链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羟乙基淀粉130/0.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预先输注不同脂肪乳(lipid emulsion,LE)对下肢手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后血浆浓度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2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11)、中/长链LE组(MLE组,n=8)、长链LE组(LLE组,n=10).分别以2ml· kg-1· h-1速度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E、20%LLE,持续30 min.硬膜外腔注射1%罗哌卡因2 mg/kg后1(N1)、5(N2)、10(N3)、15(N4)、30(N5)、45(N6)、60(N7)、90(N8)、120 min(N9)时动脉采血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评分、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等.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质量评分、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先输注不同LE对下肢手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微,亦不影响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及血浆罗哌卡因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以0.5 ml/min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生脉 罗哌卡因组(SR组)在输注罗哌卡因前10 d每天预注生脉3 ml/kg,然后以同样方法输注罗哌卡因.连续监测MAP、ECG.记录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用量及其输注时间.在注药前、QRS波异常和MAP下降70%时测定动脉血血气及乳酸.心跳停止即刻,取心肌组织作电镜显像.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MAP下降70%时两组乳酸明显增多、pH下降、PaO2下降(P<0.05或P<0.01).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SR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高于R组(P<0.05),输注时间长于R组(P<0.05).SR组在MAP下降70%时乳酸明显低于R组(P<0.05).电镜下SR组的心肌细胞形态学损害较R组明显减轻.结论 生脉对罗哌卡因引起的心肌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大鼠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70 g,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组和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l%罗哌卡因5 mg/kg后,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注射液5 ml/kg;生理盐水组股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罗哌卡因后5、10、20、40、60和120 min时取5只大鼠,心尖取血样后取心肌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20 min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升高,给予罗哌卡因后5、10 min时心肌罗哌卡因含量降低(P<0.01).结论 20%脂肪乳剂可在短时间内与大鼠血液中的罗哌卡因结合,减少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降低其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局麻药(10calanesthetics,LAs)的心肌毒性与其亲脂性有显著的相关性。近来的临床报道发现输注脂肪乳剂是治疗局麻药引起的心跳骤停的一种好方法。人们假设其作用机制是“脂肪库”(1ipidsink)效应,该效应的强度可能取决于局麻药的亲脂性。本研究探讨是否脂肪效应与所使用的局麻药有关。方法用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甲哌卡因使离体鼠心脏骤停,之后给予或不给予心脏灌注脂肪乳剂(0.25ml·k^-1·min^-1)进行复苏。监测指标包括从开始输注脂肪乳剂到心肌活动出现的时间、心率恢复的时间和心率一压力乘积恢复到基础值90%的时间。结果输注脂肪乳剂对各组的心肌活动恢复时间均没有作用。但是,输注脂肪乳剂可以显著缩短布比卡因组中心率恢复时间和心率-压力乘积恢复到基础值90%的时间,而在罗哌卡因和甲哌卡因组中却没有这个结果。结论以上的数据表明脂肪乳剂解救局麻药引起的心跳骤停的效果取决于不同的局麻药。我们认为局麻药的亲脂性对使用脂肪乳剂治疗因局麻药引起的心跳骤停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骨科手术患者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后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单侧上肢手术患者2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65~80kg,随机分为2组(n=12):NaCl溶液组经10 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 ml/kg;脂肪乳剂组经10 min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1.5 ml/kg.随后在超声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鞘穿刺,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于给予罗哌卡因后2、5、10、15、20、30、45、60、90、120 min时各采集肘正中静脉血样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绘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NaCl溶液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45~120 min时血药浓度升高,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或0.01),血浆峰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可增加骨科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脂肪乳剂复合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诱发兔心脏停搏的复苏效果.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n=6),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开胸暴露心脏,麻醉给药后60 min,经耳缘静脉注射布比卡因10 mg/kg,心跳停搏后行胸内心脏按压,限定按压时限30 min,同时Ⅰ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Ⅱ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Ⅲ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s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 mm Hg;Ⅳ组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8 ml/kg 10 min,同时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25 μg/kg后静脉输注0.1%肾上腺素120 min,维持MAP 80~90mm Hg.肾上腺素极量为8μg·kg~(-1)·min~(-1).记录开始复苏后30 min内和120 min内兔生存情况,记录Ⅲ组和Ⅳ组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Ⅰ组和Ⅱ组复苏全部失败.与Ⅲ组比较,Ⅳ组开始复苏后120 min内的生存率升高,生存时间延长,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脂肪乳剂不仅可有效复苏布比卡因诱发的兔心脏停搏,还可降低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大鼠静脉输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的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心血管(CV)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静脉注射(ⅳ)0.5%罗哌卡因2mg·ks~(-1)·min~(-1),B组ⅳ 1.0%利多卡因4mg·ks~(-1)·min~1,C组ⅳ 0.5%罗哌卡因2mg·kg~(-1)·min~(-1) 1.0%利多卡因4mg·kg~(-1)·min~(-1)。麻醉及相关操作后持续监测脑电图、心电图、平均动脉压(MAP)。待呼吸、循环稳定20min后,血气分析值正常,记录此时的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输入相应的局麻药。记录出现CNS毒性(SZ)、心律失常(DYS)和心脏停搏(ASYS)三个中毒点的时间、计算输入局麻药累积剂量。在各点采动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血浆中局麻药浓度。结果 A组发生SZ、ASYS时罗哌卡因累积剂量大于C组(P<0.05),但发生DYS时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生SZ、DYS、ASYS时利多卡因累积剂量大于C组(P<0.05)。A组发生SZ、DYS、ASYS时罗哌卡因血药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发生SZ、DYS、ASYS时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0.5%罗哌卡因与1.0%利多卡因混合应用后增加了CNS和CV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对照组(NS组):输人生理盐水,正常饲养;(2)长链脂肪乳组(LCT组):静脉输注10%长链脂肪乳剂intralipid;(3)中长链脂肪乳组(MCT/LCT组):静脉输注中长链脂肪乳剂lipofundin。两脂肪乳剂组大鼠以等能量、等氮量、等液量匀速连续输入“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于第8天取血标本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结果 两脂肪乳剂组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种脂肪乳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能使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控制性低CVP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低CVP组(L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控制性低CVP下肝缺血再灌注组(LIR组).L组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0~30μg·kg~(-1)·min~(-1)和多巴胺30~40μg·kg~(-1)·min~(-1),在5 min内使CVP降至4~5 cm H_2O且维持MAP≥90 mm Hg,持续至再灌注6 h.IR组采用夹闭肝门30 min后再开放的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LIR组在控制性低CVP模型制备成功后立即进行肝缺血再灌注.分别于实施控制性低CVP前(T_0,基础状态)、再灌注即刻(T_1)、30 min(T_2)、1 h(T_3)、2 h(T_4)、4 h(T_5)、6 h(T_6)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测定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AST和ALT的活性.于再灌注6 h时,取肝组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L组各时点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T_(1~5)时肝动脉血流速度减慢,T_(5,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升高,LIR组T_(1~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度增快,T_(1~6)时血浆AST和ALT的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R组T_(1,2)时肝动脉血流速度增快,T_1~6时肝静脉血流速度增快,T_(1,4~6)时血浆ALT和AST的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LIR组肝细胞线粒体及窦周间隙面微绒毛的肿胀程度减轻,肝血寞窦壁覆盖完整.结论 控制性低CVP可减轻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再灌注期间肝血流量,减轻肝细胞及肝血窦损伤,从而改善肝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51~83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气管导管组(T组)和可弯曲喉罩组(F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组置入气管导管;F组置入可弯曲喉罩,然后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55,维持MAP基础值60%~70%,必要时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3μg·kg~(-1)·min~(-1)和艾司洛尔20~30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或可弯曲喉罩.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置人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3、5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即刻记录SP、DP和HR;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后5、30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即刻记录P_(ET)CO_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SpO_2;记录术中需要控制性降压情况、苏醒时间、患者清醒到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呛咳的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内咽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F组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即刻SP、DP和HR降低,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前即刻气道峰压降低(P<0.05),平均气道压、P_(ET)CO_2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需控制性降压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呛咳和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时,可降低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干扰,有助于麻醉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效果优于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患者在保持自主呼吸、清醒状态下耐受Proseal喉罩所需雷米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六组,每组10例.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061、0.048、0.039、0.03、0.025和0.02 μg·kg~(-1)·min~(-1),在喉罩置入5 min后开始输注.开始持续输注前每位患者先给予单剂量的雷米芬太尼0.25 μg/kg.持续输注25 rnin后观察喉罩耐受反应.分别计算雷米芬太尼的ED50.结果 保持自主呼吸、清醒状态下的患者耐受喉罩所需的雷米芬太尼ED60为0.027 μg·kg~(-1)·min~(-1),95%可信区间为0.023~0.030 μg·kg~(-1)·min~(-1).结论 持续输注小剂量雷米芬太尼可以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耐受喉罩的刺激,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七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时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BAR))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2组(n=22):对照组(K_0组)和氯胺酮组(K_1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K_0组吸入七氟醚,K_1组吸入七氟醚的同时静脉输注氯胺酮14 μg·kg~(-1)·min~(-1).初始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3.0%.采用改良的序贯法进行试验,切皮时患者的心率或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基础值的15%定义为阳性反应,记录平衡点后各个由阳性反应到阴性反应的中点的浓度,取其平均值,即为MAC_(BAR),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 K_0组七氟醚MAC_(BAR)为3.25%(95%可信区间为3.05%~3.45%);K_1组七氟醚MAC_(BAR)为2.20%(95%可信区间为1.96%~2.44%),K_1组七氟醚MAC_(BAR)低于K_0组(P<0.05).结论 静脉输注氯胺酮14 μg~(-1)·min~(-1)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_(BAR),增强七氟醚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u)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5~3.5 kg,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ALI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中剂量瑞芬太尼组(MR组)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C组经30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l;ALI组经30 min静脉输注大肠杆菌内毒索(LPS)0.5 mG/kg;LR组、MR组和HR组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4和0.8μg·kg~(-1)·min~(-1)至处死,输注15 min时开始给予LPS,方法同ALI组.于LPS输注前即刻(T_0)、输注结束后1、2.5、5.5 h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气道峰压(P_(peak),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浓度,称量肺组织湿重(W)和干重(D),计算W/D比,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ALI组MAP、HR和PaO_2,降低,W/D比、P_(peak)和血浆ICAM-1浓度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LR组、MR组和HR组MAP、HR 升高,肺组织W/D比降低,P(peak)和血浆ICAM-1浓度降低,PaO_2升高(P<0.05);与LR组比较,MR组和HR组MAP、HR、P(peak)、血浆ICAM-1浓度和肺组织W/D比降低,PaO_2升高(P<0.05);与MR组比较,HR组注肺组织W/D比降低,PaO_2升高(P<0.05).LR组、MR组和HR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ALI组减轻.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40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_(1~3)组).R_(1~3)组于麻醉诱导后30 min时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6、1.2和1.8 μg·kg~(-1)min~(-1),输注时间5 min,重复3次,间隔5 min;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瑞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T_0)、CPB开始前(T_1)、CPB 30 min(T_2)、CPB结束(T_3)时取颈内静脉血样3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T_(1~3)时各组血浆S-100β蛋白和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R_3组T_(2,3)时血浆S-100β蛋折和MDA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R_1组和R_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1.8μg·kg~(-1)min~(-1))预处理可减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PB诱发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开腹手术新生儿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足月新生儿60例,日龄7~28 d,ASA Ⅱ或Ⅲ级,体重2.4~4.2 kg,均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连接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泵,随机分为3组(n=20),镇痛泵配方:Ⅰ组舒芬太尼0.6 μg/kg(输注速率0.3 μg·kg~(-1)d~(-1)),Ⅱ组舒芬太尼1.2 μg/kg(输注速率0.6μg·kg~(-1)d~(-1)),Ⅲ组舒芬太尼2.4 μg/kg(输注速率1.2 μg·kg~(-1)d~(-1)),均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后24 h时停用舒芬太尼.于术毕即刻、术后4、8、12、24 h时记录呼吸频率、HR、SpO_2、MAP及疼痛评分.于术毕即刻和术后24 h时抽取桡动脉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毕即刻比较,Ⅰ组术后8~24 h时HR、MAP和疼痛评分升高,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升高,Ⅲ组术后8 h时HR降低,术后24 h时动脉血氧分压、血浆IL-6浓度降低;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8~24 h时HR、MAP及疼痛评分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降低,Ⅲ组术后24 h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术后8 h时HR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镇痛满意率高于Ⅰ组(P<0.05).三组呼吸频率、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开腹手术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6 μg·kg~(-1)d~(-1)行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