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诱导的抑郁症病理机制与多种内源性代谢物有关,按化学类别该内源性代谢物可以分为氨基酸、脂肪酸、糖类、核苷酸、脂蛋白、N-乙酰糖蛋白、苯丙乙酰甘氨酸、胆碱、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物质;按代谢途径可以分为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肠微生物代谢、酮体代谢等途径。抑郁症病理机制不是某个代谢途径异常或某个特定区域单独受到扰动的结果,而是多个代谢途径异常或者多个区域的联合效应。对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CUMS诱导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狭小空间法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M),检测抑郁症大鼠的生理指标、行为变化及海马区的改变;将其与常规抑郁模型——慢性温和不预知应激(CUMS)抑郁症大鼠的相应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亟望为抑郁症大鼠模型构建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取30只大鼠将其随机分成3组:(1)M模型抑郁症大鼠(M组):采用10 cm×10 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CUMS模型常用的刺激因子、造模时长以及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10年来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CUMS相关的文献,并对其按一定标准筛选后整理归纳CUMS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结果 雄性大鼠的使用频率高;实验宜选择7~9种刺激因子且3~7d内不重复...  相似文献   

4.
马普替林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清铜锌钙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金属元素铜、锌、钙、镁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Katz刺激方法制备CUMS抑郁模型。结果采用孤养和CUMS刺激方法成功制备动物抑郁模型。模型组血清铜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模型组血清锌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马普替林组较模型组比较均能够逆转上述改变;关于钙和镁未发现其差异性。结论微量元素锌和铜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突触可塑性、内分泌、神经递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诱导的大鼠经典抑郁症模型中着重研究糖皮质激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讨论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空白对照实验方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共四个组,比较各组间小鼠的体重、糖水比例、海马synapsin l等指标;所用实验结果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结果低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有有明显的抑郁症样行为,包括糖水摄入比例减少,旷场试验显示CUMS大鼠活动明显减少,水平移动、垂直活动、理毛活动均减少,而粪便数增加,海马内synapsin l数量增多。而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经糖皮质激素拮抗剂治疗一周后,抑郁症样行为明显减轻,海马内synapsin l数量减少。结论糖皮质激素拮抗剂高剂量的mifepristone处理一周能够快速改善上述抑郁症样行为,说明了mifepristone对抑郁症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mifepristone阻止了兴奋性氨基酸对海马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UMS模型大鼠尾壳核(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SD大鼠进行21d的应激刺激,制成6只CUMS抑郁模型,采用旷场试验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定其行为学改变,同时观测体重变化以及应激前后24h糖水摄取量的变化.灌注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21d长期应激造成大鼠在行为学等指标上有抑郁症的表现:模型组穿行方格数(82.50±43.26)个,站立次数(1.16±1.47)次,24h糖水消耗量(120.67±17.07)mL,强迫游泳不动时间(68.00±18.73)s,体重增长(81.5±11.4)g,模型组上述各指标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或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模型组20.50±5.37,对照组16.25±5.59,P<0.05).部分神经元变大,突起变粗.结论 CPu区的NK1受体可能参与抑郁症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敏感的小鼠品系,并初步研究其敏感机制.方法 选用KM、ICR、BABL/c、C57BL/6小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通过体质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得分考察不同品系小鼠对CUMS的敏感性.通过对小鼠海马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5-羟色胺(5-HT)、犬尿氨酸(KYN)含量的测定,对其易感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造模后C57BL/6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等指标均对CUMS表现出显著敏感性,BABL/c小鼠对糖水偏好、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较为敏感.对照组C57BL/6小鼠海马组织GR、KYN含量与其他三种小鼠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筛选的4个品系小鼠中,C57BL/6小鼠对CUMS最为敏感,适于建立CUMS抑郁症动物模型,其敏感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GR、KY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 CUMS)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探讨大鼠海马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蛋白表达以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12只/组.建立CUMS模型后,分别采用体质量检测、糖水消耗和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11β-HSD1基因转录水平;采用组织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11 β-HSD1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前,两组大鼠体质量和糖水消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UMS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海马11β-HSD1 mRNA转录水平下降(31±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11β-HSD1免疫阳性细胞数[(92±11)个]较对照组[(223±13)个]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致大鼠产生抑郁行为并引起海马组织11 β-HSD1表达显著降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体内11β-HSD1低表达及糖皮质激素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种应激因素的加剧,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理生理改变认识的逐步深入,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抑郁模型大鼠接受再次急性和慢性应激后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改变,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CUMS组(CUMS+生理盐水),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急性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急性游泳应激),CUMS再应激组(CUMS+氟西汀+药物清洗期+CUMS).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使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微管结合蛋白2(MAP-2)及磷酸化微管结合蛋白2(phospho-MAP-2).结果 (1)CUMS再应激组糖水偏好[ (43.38±7.84)%],总行程[(859.21±653.62)cm],运动平均速度[(2.05±0.60)cm/s]及直立次数[(0.12±0.30)次]均减少,与对照组及CUMS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CUM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 CUMS再应激组Acet-Tub表达升高[(244.24±8.90)%],Tyr-Tub表达降低[ (30.92±11.00)%],与对照组及CUM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AP-2的表达与对照组及CUM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hospho-M AP-2的表达减少[(24.75±8.83)%],与对照组及CUMS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再应激组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氟西汀组各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UM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动物再次暴露于CUMS后,其行为和微管动态性损害更严重,同时伴随微管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变化,提示临床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复发的町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