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老年MCI患者572例,分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衰弱(FRAIL Scal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老年抑郁量表30项版(GDS-30)对老年MCI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功能情况、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老年人MCI发生率较高,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程度有关;老年MCI患者发生继衰弱及衰弱前期的发生率较高,老年MCI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3.64%,轻度衰弱发生率为28.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抑郁负面情绪、睡眠障碍、合并慢性病是老年MCI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较高的文化程度、经常体育锻炼、益智类游戏及社会支持是老年MCI的衰弱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MCI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在对老年MCI患者的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应注重衰弱的评估,并根据其危险因素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离退休老人抑郁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20例住院离退休老人进行抑郁程度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结果:220例中34.5%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轻度69例(31.4%),中重度7例(3.2%);患者抑郁状态与配偶、继续工作、日常锻炼、子女关心及业余爱好有无、文化程度高低、患躯体疾病数量及健康自评好差等有关(P〈0.05)。结论:注意观察离退休老人的情绪变化;早期实施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躯体疾病康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失能老人的孤独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对浙江省居家和机构失能老人362例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孤独得分为(44.34±10.38)分,表明失能老人孤独体验明显,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失能数量和健康自评状况对失能老人孤独得分有影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44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571,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社会支持是失能老人孤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失能老人孤独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需加以重视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高干病房空巢和非空巢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方便抽取高干病房内36名空巢老年患者和30名非空巢老年患者,使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住院空巢和非空巢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36名住院空巢老年患者和30名住院非空巢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66名患者中,只有75.76%(50名)的患者既不存在焦虑也不存在抑郁情绪,其余24.24%(16名)的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问题,有6.06%(4名)的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存。抑郁情绪随年龄增加而增强(rs=0.312,P<0.05)。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间具有中度正相关(rs=0.579,P=0.000)。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其他干预措施,转移和缓解高干病房住院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以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评估及需求调查问卷"对湖州市的8家养老机构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2名失能老人进行调查,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进行失能等级评估。结果养老机构内失能老人高龄化,80岁以上失能老人占52.8%;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佳,50%以上的老人有肢体活动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养老机构老人失能情况较严重,重度失能的老人占38.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老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问题,23.6%失能老人没有物质和情感支持,30.5%失能老人反映出入无障碍设施有问题;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依次是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聊天和文化娱乐。失能等级是影响服务需要的主要因素,年龄、健康状况、失能持续时间、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其服务需求。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较多,机构应改善老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满足失能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从可行性、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四个方面对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纳入2011年8—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人以及参与成都市跳伞塔社区调查的老人,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调查结果,考察量表的可行性、信度(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效度和分半信度)、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和反应度。 结果:先后3次评估中量表的接受率均为100%,量表的完成率分别为98.8%、100%和100%。完成量表的平均时间为(14.75±2.37)min。量表总分及其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和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均大于0.7;克朗巴赫系数均大于0.8;除“器官功能”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和领域以及整个量表的Spearman-Brown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均>0.7。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量表与Barthel指数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和0.855。此外,量表能够较好的区分治疗措施对于老年人功能的影响。 结论:老年失能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良好的可行性和反应度,为老年失能研究提供了质量可靠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焦虑的状况及程度。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3年本科收治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中61.7%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44.7%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心功能不全重度患者抑郁发生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焦虑情绪是住院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负面心理问题,在治疗原有疾病的同时应采取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在农村失能老人负性情绪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9年1—10月,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健康行为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开封市农村地区329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软件SPSS21.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失能老人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0.05),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正相关(P<0.05)。焦虑抑郁可以直接影响失能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失能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12%。结论 自我效能在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区人员可以通过提高失能老人自我效能,降低负性情绪来改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市失能老人的养护模式、失能程度、养护康复需求等现状,为我国寻求适用于失能老人的科学的养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古塔区范围内的社区及养护机构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实际调查对象632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ADL能力量表和自行编制的失能老人养护康复需求量表。结果: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状况、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失能程度、子女数量是养护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通过Pearson列联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失能老人失能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养护模式、年龄、文化程度、配偶情况、子女数量、患病种类及收入水平(P0.05)。不同养护模式失能老人的养护康复需求各维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我国应该建立针对失能老人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社区保健为依托、机构养护为支撑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满足失能老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条件:①主观感觉有记忆力减退。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24分。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2分。符合①②③为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共28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治疗前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大于35分重度抑郁刊、于8分无抑郁症状)、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划界分: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低于划界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10项,0~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100分自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再次评定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显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有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无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显著高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67.0&;#177;~.2,57.9&;#177;9.1)岁;(62.2&;#177;7.6,54.4&;#177;11.5)岁(t=2.536,2.035,P〈0.05)]。②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614~26.840,P〈0.01)。③简易智能状态评分:治疗6周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4.371,P〈0.01)。㈤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疗效: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64.3%,32.1%;75.0%,46.9%),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认知损害有关,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近期干预效果较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这是抑郁症患者在改善抑郁症状后仍不能恢复正常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4个区8个社区的115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筛选失能老年人,使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调查问卷对其照护服务需求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共有220名失能老年人,失能率为19%,其中轻度失能90名(40.9%),中度失能68 名(30.9%),重度失能62名(28.2%)。失能老年人存在多方面的照护需求,排序前3位的身体照护服务需求是:上下楼梯、洗澡和室内行走;排序前3位的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是:家务助理、代购和陪同;排序前3位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是:吸氧、口腔护理和鼻饲喂养;其他服务需求的前3位是:紧急救护、康复治疗和小饭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慢性病的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失能 程度、慢性疼痛、跌倒经历是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迫切,其中身体照护需求最高,影响该人群照护需求的因素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照护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沈阳市皇姑区265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采用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居家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价照护者的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照护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265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中,40.4%存在抑郁情绪,抑郁得分(53.21±4.35)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月收入、失能老人巴塞尔指数、社会支持得分、照护年限、每日照护时间。结论沈阳市皇姑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且家庭经济状况、失能程度、社会支持水平、照护时限和每日照护时间5个因素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需加强医院、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的配合,给予失能老人照护者专业的照护技术支持、心理支持和帮助其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以达到有效缓解照护者的心理压力,改变不良主观感受,缓解抑郁情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特大型城市老年人日常抑郁情绪水平及相关因素、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中心7个居委会的184名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老年抑郁量表(GDS)测量、老年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个别心理咨询.结果 本组社区老年人轻度抑郁情绪发生率达17.93%,独居老人占10.9%.抑郁的发生与婚姻状况、居住、家人支持(P=0)、养老经费来源(P=0.001)、养老收入(P=0.001)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医药费用支出之间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心理疾病.社区老年人的婚姻、养老经费、健康与医疗保障状况、是否独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抑郁情绪的老年人要引起关注,力争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中国康复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3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达80.7%,抑郁总分(15.44±7.69)。得分指标排在前4位条目为抑郁情绪(49.8%)、全身症状(49.5%)、体质量减轻(40.5%)、激越(36.0%);得分指标排在后4位条目为有罪感(20.5%)、自杀(16.8%)、自知力(16.5%)、胃肠道症状(9.0%)。多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功能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为主。护士需重视存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言语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筛查,帮助患者树立对功能障碍正确的认知,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康复治疗以合理有效的应对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住院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5名住院空巢老人中,95名(82.7%)存在焦虑症状,32名(28.3%)存在抑郁症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住院空巢老人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经济压力和宗教信仰;影响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躯体疾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子女探视间隔时间以及既往职业等。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科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0例内科老年病房患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41例。分别给每日帕乐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1例中,轻中度抑郁障碍占87%,重度占12.1%,以躯体障碍为主要症状,经服用帕乐西汀治疗6周后HAMD量表评分结果治愈率65.9%,显效率29.2%,无效4.9%。结论:综合医院老年抑郁障碍患及时识别、诊断,适当用抗抑郁剂治疗后,可缓解抑郁症状和身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会有利于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老年骨折患者抑郁程度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抑郁程度与家庭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随访82例患者。测量工具包括个人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SF-36问卷、Harris评分表和FIM量表。统计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抑郁症占30.49%;抑郁与家庭康复有关(P值〈0.001);抑郁程度与生存质量、髋关节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呈负相关(r=-0.32—0.54,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患者抑郁症状较社区老年人高,抑郁程度明显影响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水平。提示要重视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适时的功能康复和适合的活动,减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龄居家老人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市年龄≥80岁的居家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882份,其中1 866例(99.15%)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中度失能670例(35.60%),重度失能553例(29.38%)。纠正混杂因素的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痴呆程度、听力障碍、近30 d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和运动是高龄居家老人综合能力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居家老人能力状况不容乐观,中重度失能率较高,因此应针对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慧颖  朱遂强 《中国康复》2007,22(3):169-171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老年PD患者(PD组)与非PD患者(对照组)各50例,采用自填结合个人访谈法,选用老年抑郁量表(O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及Schwab-England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功能、认知功能及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①PD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L、认知功能及抑郁程度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改善这3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440例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照顾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一般人口社会学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焦虑得分为(46.63±6.74)分,焦虑检出率29.55%,抑郁得分(46.12±5.78)分,抑郁检出率27.73%。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在患慢性病数量、Barthel指数、照顾者年龄、照顾者性别、是否全职工作、与被照顾者关系亲近、自身健康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变量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病数量、照顾负担、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与照顾者抑郁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照顾负担和自我效能。[结论]上海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来自失能老人和照顾者多方面,照顾负担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向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从而改善照顾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