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女,52岁。因“间断性头晕、头痛两月”入院。患者头痛症状集中在顶部,呈刺痛,自服药物可缓解;既往曾因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入院时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可见一大小约7.5cm×5.5cm×4.3cm的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图1A),囊性成分呈长T1、长T:改变,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病灶周围水肿较明显,实质部分向对侧蔓延生长,并紧密包绕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内血管流空影消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5岁。因头昏,反应迟钝,少语10余天,加重伴呕吐半天,于2001年11月30日入院。CT检查:左额叶见一5cm×4cm×4cm大小的囊性包块,边界清,囊壁厚约4mm,肿块周围有大片低密度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术中见肿瘤呈球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边界清,瘤体组织暗红,鱼肉状,内有一含淡黄色液体30~40ml囊肿,供瘤血管丰富,局部硬脑膜、颅骨未见浸润。肿瘤肉眼全切。术后病理检查:星形细胞瘤(Ⅱ~Ⅲ级)。术后发现患者舌根有一直径1cm肿块,患者诉术前已存在1月余。病理检查:星形细胞瘤,与颅内肿瘤同源。由于经济困难,未行放、化疗。出院3个月死亡。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5岁,农民。以“发作性抽搐7天,意识不清5天”入院。患者7天前干家务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持续约4~5分钟症状缓解。缓解后未诉明显不适;5日前患者不明原因从梯子上摔下,当时意识清楚,并可用电话联系家人,通话过程中出现言语不清,电话中断,家人赶到急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扶助下患者尚能行走,头CT示“左颞顶部片状低密度灶,灶内两处条索状高密度影,右颞顶部小片低密度灶”,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4岁,因头痛3年、加重1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身高中等,肥胖,唇周及下颌长有胡须,喉结略突出,阴毛较浓密,较同龄儿童早熟;视力视野正常,双眼底正常;四肢感觉、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泌乳素18.18 ng/ml(正常值2.64-13.13 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Ommaya囊置入联合伽玛刀治疗大型囊性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立体定向Ommaya囊置入抽吸结合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例资料,病人平均年龄61.2岁.周边剂量13~20 Gy(平均16.3 Gy),等剂量曲线为45%~60%(平均52.1%).结果 18例囊性转移瘤中,Ommaya囊置入前肿...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2岁。因阵发性抽搐4个月,经头CT检查发现左侧颞极见有囊性病变,颞叶受压,考虑为蛛网膜囊肿入院。头CT及MR扫描表现左侧颞极见有大片低密度病变。术中所见:病变位于左侧颞极,与硬脑膜无粘连,与软脑膜关系密切,与脑组织分界清楚,呈囊性,囊壁呈活水母样外观,其表面血管丰富,囊液澄清透明,囊壁切除后脑组织完整。囊壁组织学检查:肿瘤由多形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局部略呈编织状排列。多形细胞核大小明显不等,形态怪异,着色深,核仁不清,胞浆丰富,嗜酸性,可见脂滴空泡,没有细胞坏死、核分裂及血管增生。可见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网织纤维沉积。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头皮肿物20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颞部头皮可触及一椭圆形肿块,最大直径约4 cm,质韧,无压痛,不能推动,颌下、颏下、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颅骨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因持续性头痛、头晕1个月入院。近3d头痛剧烈、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既往无囊虫病史。查体:右眼底视乳头水肿,颈强直,左巴彬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头部CT提示:右枕颞顶叶囊性低密度(占位)伴囊内出血。在全麻下取右枕马蹄形切口并跨越颞顶部开颅,术中见硬脑膜与脑表广泛粘连,颞顶枕叶交界处见脑组织,囊实混合性,有包膜6cm×5cm×5cm,囊液为淡黄色稀薄有少许半透明均匀胶冻样分泌物,实质部分肿瘤硬韧,色泽灰暗与白质分界模糊欠清,其中囊肿见变性液化坏死组织,并有陈旧血凝块及3个白色囊泡样物大小不等约0.5cm×0.2cm大小,行囊…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5岁。系“发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半月”入院。体检:左侧鼻唇沟浅于右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示:右颞叶一直径约7cm等、低密度病灶,边界尚清,右侧基底节区、侧脑室皆受压,中线右移明显;头颅MRI示:右颞叶可见一大小7.8cm×7cm异常信号,边界光滑,形态欠规则,T1加权呈等、低混杂信号,T2加权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周水肿不明显,中线向右移位。于全麻下经右侧改良翼点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硬膜张力极高,先穿刺囊腔将淡黄色囊液缓慢放出,再切除颞极暴露瘤体,肿瘤色红,实质部…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性 ,31岁。因右面瘫 8年入院。患者于 8年前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向左侧歪斜 ,不能皱右额。 3年前发现右耳后肿块 ,并出现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 ,逐渐加重。体格检查 ,右侧周围性面瘫 ,右侧舌前2 / 3味觉消失 ,右耳听力下降 ,右鼓膜完整 ,右侧乳突后下方触及直径约2mcm质韧肿块 ,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平扫显示 :右侧中颅窝底部、乳突区见一不规则异常信号 ,T1W为低信号 ,T2W以混杂信号为主 ,病灶边界不清 ,前方向右海绵窦延伸 ,向下延伸至下颌骨后方软组织间隙中 ,呈哑铃状 ,右侧颅底骨质破坏吸收 ;增加扫…  相似文献   

11.
颅内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颅内转移灶为首发症的肺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确诊的以颅内转移灶为首发肺癌16例。结果首诊时误诊12例,误诊率为75%。误诊为脑梗死3例,癫1例,颈椎病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原发性脑肿瘤2例,精神病1例。结论以颅内转移灶为首发的肺癌,常以神经精神症状发病,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综合分析,及时选做相关检查(脑CT、胸片或胸部CT、纤支镜等),可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3岁。发作性头晕、站立不稳伴情绪障碍4年,加重伴跌倒、嗜睡1个月。2001年行走时突发头晕,站立不稳,伴潮热、多汗,持续1h。1年后症状再次发作,每月约1—2次,持续1—2h/次,偶有烦躁、“抓头发”、“脱衣服”等异常行为。发作间期正常且能回忆。曾在当地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癫痫,经卡马西平治疗1年,症状无明显好转。近一年发作频繁,伴焦虑、抑郁情绪和消极意念,反应迟钝,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9岁。入院前11年因左腮腺无痛性肿块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行钴^60局部放射治疗,剂量35Gy。术后患者除左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外无其他不适。入院前3年原手术区再次出现肿块,同时左颈也发现肿块且伴颈部疼痛,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切除腮腺同时切除颈部肿物,病理证实腮腺肿物为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颈部肿块为周围淋巴结转移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3岁,因右侧眼眶肿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视物有重影,时有头晕、头痛.查体:右侧眼球明显突出.双侧眼球运动正常.视力无下降,视野无缺损.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部、右侧眼眶外侧壁及右侧眶内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大小约4.5 cmx3.5cm×3 cm,呈等T1、稍长T2信号,右侧视神经受压;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异常强化,并可见局部脑膜强化(图1).头颅CT见眶外侧壁骨质受破坏(图2).术中见额角后颞肌下局部肌肉受侵犯,局部颅骨受破坏变软;咬除病变骨质后,见硬膜外肿瘤样增生物,质地较软,与硬膜粘连,但能分离:用微钻磨除额骨受侵蚀部分以及眶上板、眶外侧壁直至正常骨质,清除眶外侧增生物,暴露眶内容物.肿瘤全切,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变.术后嘱进一步行放射治疗,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15.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高血压脑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19岁。2004年10月20日因“感冒”后出现头痛,继而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意识不清、伴舌咬伤及尿失禁。发作持续数分钟,在医院注射安定后未再抽搐。测血压为150/110mmHg(1mmHg=0.133kPa),予静脉滴注硝普钠控制血压。既往体健,病前1个月测血压为  相似文献   

16.
胰岛细胞瘤为器质性低血糖中较常见的原因,其发病形式不尽相同,器质性特征不常出现.尤其是重症表现以脑功能障碍为突出症状时,极易误诊,本院收治1例胰岛细胞瘤误诊“癫痫”达三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分级脑胶质细胞瘤常无脑水肿及占位效应,难与不典型脑梗死鉴别。现将1996年5月~2004年10月我院就诊的20例被误诊为脑梗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1~55岁,平均4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无明显定位体征11例  相似文献   

18.
类胶质细胞瘤的囊性脑膜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女性,61岁。患者左半身不完全运动性癫痫3个月。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左半身不全瘫痪,肌力Ⅳ。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CT显示右顶部低密度团伴有周边水肿。强化MRI,T1加权像提示右顶凸面囊性肿瘤伴有环状强化,冠状位和矢状位影像显示一小结节毗邻脑膜。术前诊断转移瘤。术中发现一小的红色结节略附着硬膜,肿瘤为一个含有黄色液体的囊肿,完整切除整个囊壁。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表明病变为囊性脑膜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颅内间变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s,HPC)伴全身多发转移的患者,患者为52岁男性,14年前以头痛起病,头颅磁共振提示后枕叶占位,行开颅病变切除术。术后随访期间发现原位肿瘤多次复发,并伴肝脏、髂骨、胸椎等多处转移。手术全切(gross total resection,GTR)是该病例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通过多次放疗、介入栓塞、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案,使病变得到有效控制。原发性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间变性HPC具有高复发及颅内外转移的特点,综合性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为20%~40%[1],实性脑转移瘤多见,囊性脑转移瘤较为少见[2]。由于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颅外恶性肿瘤生存期延长,脑转移发生率正逐步上升,未治疗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3]。手术、放射外科、全脑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仍无关于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