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口服通心络治疗后血脂浓度变化及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方法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二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二组患者内皮素及血脂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内皮素(ET-1)、血脂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调节内皮素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4.
胡建华 《中外医疗》2011,30(20):109-1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的水平。结果治疗后通心络组NO和6-Keto-PGF1a分别为(86.20±15.20)μmol/L和(113.78±34.5)8μ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ET-1和TXB2分别为(64.04±20.24)μg/L和(70.90±11.34)μ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I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颖  张稳  范建民 《疑难病杂志》2022,(2):139-144,150
目的 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2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和筛查,...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立刚 《中原医刊》2005,32(19):64-6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复方丹参组,各为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结果 通心络组治疗后ET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复方丹参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复方丹参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对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以及评价各种预测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赤芍、冰片等中药组成,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该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我们从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功能(FMD)变化率等方面,研究了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朝红 《吉林医学》2009,30(1):29-3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证实通心络可改善大鼠缺血心脏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有良好疗效。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等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血脂及血管内皮指标与冠心病患者疾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脂及血管内皮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TC、TG及LDL-C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血管内皮指标水平升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液TC、TG及LDL-C水平也相应升高;研究组患者的HDL-C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593,P=0.041),而其它指标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果说明,血脂及血管内皮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程度,其可作为辅助参考来评估冠心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20 mg/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随访6个月,观察2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2组间差别.结果 大剂量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58±3.40) μmol/L vs. (12.57±3.12) 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20%±1.51%增加至8.62%±1.48%(P<0.01).结论 大剂量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患者有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分析美托洛尔联合心脉通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美托洛尔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心功能、血浆黏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美托洛尔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比单独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更明显(P<0.05)。因此,美托洛尔联合心脉通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异常的血脂、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阿司匹林与倍他乐克 )和缬沙坦组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 ,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性变化率 (FMD) ,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缬沙坦治疗后患者FMD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NO与SOD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LDL C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通过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NO水平并增加SOD产物而清除MDA ,从而提高NO的生物利用度。此效应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利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与基础治疗组对比.结果 长期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肱动脉直径和血流量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结论 复方丹参滴九可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Hcy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Hcy与各项血脂指标间进行Kendall''stau-b相关性检验;比较Hcy<15μmmol/L及≥15μmmol/L时的血脂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TG、TC、LDL-C、ApoA1、ApoB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Hcy与TG、TC、LDL-C、ApoA1及ApoB呈正相关(r?=0.231、0.184、0.137、0.117和0.162,P?<0.05)。Hcy≥15μmmol/L组TG、TC、LDL-C、脂蛋白a、ApoA1及ApoB较Hcy<15μmmol/L组高。结论?Hcy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与血脂水平有相关性。建议降脂治疗的同时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LDL-C、FPG、2hPG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糖、血脂异常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0例CHD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水平紊乱与CHD组有关(P<0.05或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图形资料提示,CHD患者青壮年时期已存在血脂紊乱现象。结论血脂中TC、HDL-C、vLDL-C的异常改变与CHD的发病有关系。年少的血脂紊乱可能是C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比值及单项血脂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c、TG、LDL—C、ApoB、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各项血脂比值的异常率从高至低依次为:ApoA1/ApoB、LDL—C/HDL—C、TC/HDL—C、TG/HDL—C,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 C(Cys C)及血管内皮功能(RH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5例)与 CHD 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 CHD 组分单支病变组(77例)、双支病变组(70例)、多支病变组(106例);根据冠脉病变 Gensini 评分将 CHD 组分为低分组(67例)、中分组(107例)、高分组(79例);通过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 Cys C 水平。结果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 Cys C 水平增加,RHI 水平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HI 在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ys C 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增加(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 RHI 值随冠脉 Gensini 积分增大而减小(P <0.05);且 CHD 患者 Cys C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呈正相关(r=0.375,P <0.01);RHI 与冠脉 Gensini 积分程度负相关(r=-0.587,P <0.01);血清 Cys C 与 RHI 负相关(r=-0.350,P <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清 Cys C 的增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 Cys C 与血管 RHI 呈负相关,血清 Cys C 增高可能是 CHD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