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丽萍  方健  罗崇彬  曾智群 《海南医学》2013,24(9):1379-1381
目的通过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患者的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明确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果患者感染得到及时控制,病情恢复良好。结论临床药师成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通过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效果。方法采用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通过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50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NRS)由(4.9±1.6)分降低为(1.7±0.7),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癌痛,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血管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护,总结经验建立监护模式。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状况评估,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护计划及处理措施,并跟踪治疗,解决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治疗中潜在的风险。结论建立完善的药学监护模式,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药学监护     
盛绍金 《柳州医学》2004,17(1):34-36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相似文献   

5.
梁河 《海南医学》2013,24(22):3410-34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不稳等。目前,尚无阻止或逆转帕金森病理过程的治疗方法,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各种治疗方法中仍以药物治疗最为有效,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笔者作为临床药师深入神经内科,为帕金森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帕金森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后对患者进行的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从用药选择、药学监护和患者用药教育方面,积极配合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了合理的用药方案,使患者病情得以明显改善,并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相似文献   

9.
王晓红 《大家健康》2016,(10):140-140
近年来,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其在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器官与组织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为肿瘤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其药学监护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予以简单探讨,结合肿瘤科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给药环节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其具体工作内容及模式,对于实际的肿瘤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丽球 《海南医学》2014,25(1):112-113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出现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并引起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伴或不伴左室扩张,需排除其他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PPCM患者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分为两组,药学服务干预治疗组(研究组)2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的变化.结果 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停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则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服务能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使患者的抗结核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高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24例高龄(≥7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年龄70~82(73.0±3.2)岁,男性20例,女性4例。全组共行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起搏导线拆除术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房颤消融术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8.3%),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21~137(76.6±35.6)月,1例双瓣置换术后47个月死于非心源性疾病,其余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风险可接受的,术后早期和晚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老年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 年3 月-2016 年2 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IE老年患者96 例,对其采动脉血,进行细菌培养,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96 例IE患者中,病变位置在左心者76 例(79.17%);病变位置在右心者7 例(7.29%);病变位置在左右心者7 例(7.29%);病变位置不明确者6 例(6.25%);在上述96 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5 株,以酿脓链球菌为主,有25 株占55.6%;伴有心脏基础疾病者46 例(47.92%)。在多因素分析中,血红蛋白<90g/L和医院感染是IE老年患者的主要不安全性因素,而对其采取手术治疗是安全性因素。结论酿脓链球菌是IE 老年患者的主要病菌,应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比较中国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试行标准和Duke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中病检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19例.比较Duke标准和中国试行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119例患者术前,两次以上血培养65例(54.6%),均为阳性且为相同致病菌26例(30.6%),超声心动图示赘生物117例(98.3%),瓣膜或瓣周破坏穿孔14例(11.8%),116例(97.5%)有基础心脏病或易患因素.各指标符合中国感染性心内膜炎试行标准者113例,诊断敏感性为94.95%;符合Duke标准者70例,临床诊断敏感性为58.82%,两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国试行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炙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uke标准.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晨  胥晓玲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1):17-19,22
日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南京市胸科医院1985年10月至2004年3月收治5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问题进行探讨。结果51例患者,男33例,女18例,年龄17-50岁,病史12天~9个月,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14例、瓣膜病变35例,发生于正常心脏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清除心内膜炎性组织,应用碘伏或抗生素溶液冲洗。49例患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瓣膜置换术。本组无手术死亡,全部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感染无复发。结论术前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患者准备。术中巡回护士正确摆放患者体位,保证静脉通路及尿管通畅,认真记录出入量;洗手护士密切配合手术进程,协助建立体外循环,准备好冲洗用碘伏、抗生素溶液及各类器械。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引流量,注意有无心衰、呼衰发生。上述护理对其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及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并维持HD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并发IE,男5例,女4例,年龄(58.2±13.8)岁。透析通路均为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CVC),中位透析时间20.0(1.8,36.0)个月。发热9例(占100%)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并发脑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出血。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7例阳性,主要细菌是葡萄球菌(占71.4%)。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7例,食道超声(TEE)1例,同时行TTE和TEE检查1例,均发现赘生物。累及部位以二尖瓣最常见(5/9),其次为三尖瓣(2/9)。保守治疗8例,外科手术1例;好转出院4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用CVC HD患者出现发热症状,要考虑到IE的可能,可以借助TTE或TEE和血培养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张林  罗昭全  赵雄飞  张伟 《四川医学》2012,33(2):274-27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时机,提高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毁损瓣膜置换、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术。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早期成功39例,死亡3例,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而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22例IE患者,将患者资料按已具备疑诊条件而是否被纳入IE诊断流程分为延迟诊断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9和73例。分析延迟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诊断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P <0.05)。延迟诊断组发病到进入诊断流程天数、发病到确诊天数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进入诊断流程到确诊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诊断组基础性心脏病、血管表现、免疫表现、其他血清学证据忽视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发热症状忽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E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鉴别诊断中应提高主要诊断标准对IE阳性的提示能力,并对容易忽略的次要诊断标准有足够的警觉,防止延迟诊断。  相似文献   

19.
静脉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静脉吸毒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收治的5例静脉吸毒致IE的临床资料.结果IE由静脉吸毒引起者占4.6%,5例患者均累及三尖瓣/肺动脉瓣,所有患者都有咳嗽、胸病症状及胸片肺部斑片状阴影,2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经抗生素治疗好转,1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静脉吸毒致IE多为右心IE,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肺部感染或肺栓塞.经敏感抗生素或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