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现状,有效预防控制耐药菌产生及传播。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298份标本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离114株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92株,占80.7%),2009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75.7%)与2008年(50.0%)相比明显升高。说明应加强院内耐药菌监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重症监护病房自2006年10月~2010年1月,从患者分离的40株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设计通用引物多重PCR扩增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blaOXA-24?blaOXA-51?blaOXA-58并测序?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基因型blaIMP?blaVIM?blaSIM,脉冲凝胶电泳分析其同源性?结果: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保持有一定敏感性,但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在blaOXA-23上游连接有ISAba1启动元件,未检测到blaOXA-24?blaOXA-58碳青霉烯酶基因;金属酶表型及基因型均为阴性?PFGE分为4种克隆型,以A?D型为主?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34例(85.0%)为呼吸道感染,5例(12.5%)为伤口感染,1例(2.5%)为血流感染?经临床治疗后,21例(52.5%)存活,12例(30.0%)死亡,7例未出院?结论:本研究重症监护病房流行的40株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以A型和D型克隆为主要流行株,随着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的作用,出现了全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两年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61株、117株,两者80%以上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64.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为严重,此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3.4%外,其他均在7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2.8%和96.4%.相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情况却差异较大,16%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理.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株的增多.因此,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药物,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受不动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为临床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ICU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38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OXA-23、OXA-24、OXA-51、ISAba1-oxa-23、ISAba1-oxa-51共五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在138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型的检出率是97.1%;OXA-23型的检出率是81.3%;ISAba1-oxa-23基因的检出率是65.94%;ISAba1-oxa-51基因的检出率是21.0%.OXA-51+OXA-23+ISAba1-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模式的检出率为44.7%;其次是OXA-51+ISAba1-oxa-51 +OXA-23+ISAba1-oxa-23型表达模式,检出率为21.0%.结论 OXA-51 +OXA-23+ISAba1-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模式是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表达模式;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38-42
目的研究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药物敏感性变迁,留取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测青霉烯酶与外排泵表型,并统计比较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与20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差异。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峻,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在35.8%~78.9%。其中在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检出携带OXA-51基因108株,携带OXA-23基因46株,同时携带OXA-51和OXA-23 26株,其余碳青霉烯酶基因均未检测到;外排泵表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阳性株为17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阳性株为115株,χ~2检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与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1,P=0.000)。结论近六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以OXA-51,OXA-23起主要作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间的同源性。方法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5年5~8月我院ICU病人的标本,物体表面,肥皂盒,呼吸机管道和穿刺导管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及MIC值测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结果15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2株仅对碳青霉烯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3株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4株有高度同源性,3、14号株同源,12、19号株同源。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短期出现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时间为2009年7月25日至8月7日。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经DNA分型分别为A型和B型,非同一克隆株。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不具同源性,可以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进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监测:从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开始直至离开,同时采集监测病人临床标本、病人体表定植菌、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方面入手,连续采集标本,培养存在的鲍曼不动杆菌。得出本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率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5年1-12月共检出15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月-3月检出39株,4-6月检出42株,7-9月检出37株,10-12月检出41株,病人临床标本定值率均在90%以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99%以上,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25.32%。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基础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送检标本。结果:共分离出293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249株(85.0%),内科病房中分离出160株(54.6%),儿科病房54株(18.4%),ICU病房65株(22.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含舒巴坦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90%;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较高,大于7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耐药现象有明显上升趋势,必须引起临床关注,对该菌的感染及耐药性的监测应以高度重视,严格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快速上升。医院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区(intensive careunit,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递增,特别是对所有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全耐药的“泛耐”株的出现使治疗处于困境,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PI系统和纸片扩散(K-B)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5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作耐药性分析.结果:25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86.1%,其次为咽拭和伤口分泌物.该菌在临床科室中分布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科、神经内分泌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2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4.2%和28.6%,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对其亦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呈高度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好,是除碳青霉烯类之外值得注意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要加强对呼吸科、神经内分泌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等重点科室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及控制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检出鲍曼氏不动杆菌69株,检出率为11.8%,分离的鲍曼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痰标本,占76.8%,其次是分泌物和引流液,分别占10.1%、7.3%.鲍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次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酶抑制剂。结论:鲍曼氏不动杆菌是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是治疗该菌较理想的药物,ICU在治疗该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痰液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1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16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1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中,其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47.83%),其次为内科(24.23%)和外科(13.0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6.21%),其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美罗培南(分别为46.58%、47.83%);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安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头孢吡肟等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各重症监护病房,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耐药率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和耐药性,为医院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以Micro-Scan auto SCAN4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三年中我院10183次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78株,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65.5,P<0.01),且逐年上升;临床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占43.3%,检出科室逐年增多;标本分布以痰(61.2%)为主,标本分布种类逐年上升。除亚胺培南外,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且多重耐药(MDR)和广泛耐药(PDR)菌株共占78.6%。三年内广泛耐药株检出率(χ2=13.0,P<0.01)、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株检出率(χ2=16.1,P<0.01)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常用药物耐药十分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EICU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942株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分布、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EICU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942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9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EICU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明显高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严峻.应严格执行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鲍曼不动杆菌列入医院监控的重点菌株中,实行医院细菌耐药的预警公示制度,防止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在科室内的传播,从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童飞  汪跃国  范骁钦 《安徽医学》2017,38(12):1583-158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93例患者,标本取自痰、血、尿及引流液等,各类感染性菌株行分离培养并做药敏实验,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93例患者体液中,总共分离出52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16年感染患者237例,2015年感染患者156例.2015年替加环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74.74%,2016年为71.38%.2015年阿米卡星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为57.38%,2016年为55.40%.结论 多重耐药性及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较高,应根据其耐药规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严格执行无菌规定,减少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1年2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在2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252株(90.00%),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135株(48.21%)及神经外科95株(33.93%)为主,该菌耐药现象严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50.36%,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在20%左右,其他大多大于7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内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4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科室分布重症监护病房41.46%、神经外科21.14%比较多。标本分布:以痰标本为主73.58%,其次是分泌物12.20%。药敏结果:比较敏感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90.625%和亚胺培南65.625%,其余的较耐药。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等科室,具有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共三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广泛存在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并有复杂的耐药机制,是免疫力低下和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对多种抗菌素耐药,成为ICU较为棘手的致病菌,通过三年来对我院ICU分离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药物敏感实验进行分析,旨在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方法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2002年标准判读。鲍曼不动杆菌对B-内酰胺抗菌素耐药机制是产生AmpC酶、超广谱酶、碳青霉烯等多种B-内酰胺酶,可水解三、四代头孢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同时外膜微孔蛋白形成的通道变小,从而导致外膜通透性低,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对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主要是产生多种氨基苷修饰酶及DNA旋转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耐药性逐年增高,耐药率达45%-90%,对亚胺培南耐药为9%-1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常存在于潮湿环境中,医院内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污染是传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黄林  韦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60-226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临床送检的标本。结果:共分离出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203株(64.24%),内科病房中分离出221株(69.9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含舒巴坦类抗菌药物有较低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耐药现象有明显上升趋势,必须引起临床关注,严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