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特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对300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塞病变类型为功能性及绝对性、长度≤15mm和〉15mm、有开口和无开口及断端为鼠尾状和刀切状,以上各组内PCI成功率分别为90.1%和76.3%、85.2%和72.1%、88.3%和80%、84.2%和55%(P〈0.05);闭塞病变的位置、闭塞时间、有无桥血管、有无分支发出、有无钙化、远端有无显影及血管有无迂曲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塞病变类型、长度、有无开口及断端的形状是成功PC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ACC/AHA最新定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根据是否存在前向血流,又可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为慢性功能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1级)和慢性完全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CTO-PCI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未能改善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应变作为一个反映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指标,能够早于LVEF发现心肌...  相似文献   

4.
王正东  李平 《海南医学》2009,20(12):146-150
随着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手术成功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CTO病变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就其相关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优选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地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共50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及术后12月完善MCE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术后通过电话及门诊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术前心肌声学造影的心肌灌注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左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相较于灌注异常组,灌注正常组GLS改善幅度更大(P=0.028); PCI术前灌注异常组室壁运动评分(WMSI)相较于灌注正常组更高(P=0.002)。在成功PCI术后一年灌注异常组WMSI相比于灌注正常组术后更高(P<0.001)。灌注正常组术后的GLS(P=0.008)、WMSI(P=0.016)及左室舒张末(LVEDV)容积(P=0.032)较术前改善;灌注异常组患者术后的灌注评分有明显改善(P=0.032)。【结论】MCE优选CTO-PCI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不同心肌灌注分型的CTO患者在PCI术后获益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临床及病变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对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疗效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CTO病变患者24例,将病例分为两组:17例对至少一处闭塞病变行PCI术成功,为成功组;7例手术不成功,为非成功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成功组的平均年龄(55.24±12.66岁)显著小于非成功组的平均年龄(57.29±10.44岁)(P<0.05);成功组中5例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而成功组有6例,有显著差异(P<0.05);成功组估测的血管闭塞平均时间为(1717.30±810.39天),显著短于非成功组的(3564.83±517.78天)(P<0.05);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既往PCI等病史、冠心病临床类型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成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18±1.10)和(2.28±1.00)mmol/L,均显著低于非成功组的(4.39±1.19)及(2.55±1.08)mmol/L(P<0.05及P<0.01);两组间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测的血管闭塞时间>3年(1095天以上)(OR=1.841,95%CI 1.143~2.966,P=0.012)、合并三支病变(OR=0.288,95%CI 0.172~0.482,P=0.000)影响CTO病变PCI手术的成功。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基层医院由有一定介入技术及经验的医生开展CTO病变的介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年龄、血管闭塞时间、血脂水平、造影特点及术者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及相应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PCI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的CTO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和加重病例.结论积极处理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PCI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实施经桡动脉PCI治疗的82例CTO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桡动脉PCI病例成功率为87.8%(72/82),病变成功率为81.9%(77/94)。2例病人发生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途径。操作失败17处,其中94.1%因导丝不能通过病变,5.9%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术中心包填塞1例(1.2%);术后出院前桡动脉再通率92%。PCI成功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8.9%。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经桡动脉PCI治疗CTO病变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有不利影响。随着新型介入治疗器械、CTO介入治疗新技术和术者操作水平不断进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手术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0%。但目前对于CTO是否需要开通存在较大争议,以及临床获益尚不明确。本文就最新的研究对CTO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高龄、病程长、多支病变,合并其它脏器功能异常,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中高危人群。作者收集34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或部分ST—T变化、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多支病变的老年慢性闭塞病变病例,分别进行完全或非完全血运重建,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陈纪言 《海南医学》2002,13(12):31-34
自第一例PTCA成功至今 ,近 2 0多年来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hronicTotalOcclusion ,CTO)的治疗仍然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CTO约占导管室病人的 5 %- 15 % ,但这个比例的统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例的选择。慢性的定义至少是1个月 ,也有一些试验以 15天为界限。闭塞的含义有两层 :TIMI血流 0级的病变和TIMI血流I级的功能性闭塞 ,后者指尽管局部存在前向血流 ,但实际上等同于管腔内血流中断。成功的再血管化可改善病人的心绞痛的症状、提高运动储备、减少外科搭桥的需要。一、病理学深入认识慢性完全闭…  相似文献   

14.
郑朝阳  陈秋雄  盛小刚  李新梅  王侠 《广东医学》2008,29(12):2073-207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对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CTO 58例,50例成功开通闭塞冠脉并置入支架,临床随访6~53个月,术后症状消失。术前术后行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结论 成功的介入治疗可改善冠脉CTO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病人113例,据PCI治疗结果,将病人分为开通组(61例)和未开通组(52例)。院外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绞痛与心功能分级、主要心脏不良(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开通组病人的心绞痛程度较未开通组明显减轻(t=-14.375,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6.089,P<0.01),心功能亦明显优于未开通组(t=-13.928,P<0.01),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χ2=16.427,P<0.001)。结论成功开通CTO,可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0)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00年5月—2002年9月24例26处CT0的P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26处CT0,总成功率达80.8%,支架置人19处(73.1%)。血管闭塞时间≤3个月、闭塞长度≤20mm、闭塞末端呈尖形者PCI成功率较高,有桥状侧支、闭塞近端血管重度弯曲者手术均失败。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闭塞近端血管弯曲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 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 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通常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15%.CTO病变手术成功取决很多因素,包括术者本身的介入技术水平、病变特点、器械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对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行PCI治疗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65例成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且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会议——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令人期待已久的国内第一本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技术理论进行总结的图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终于与公众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