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帅 《临床医学》2013,33(1):39-40
目的 观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以胸痛就诊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92例,其中ANSTEMI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7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就诊后即刻测NT-proBNP浓度、肌钙蛋白(cTnI)浓度;造影前及造影后2个月分别查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STEMI组和UA组的NT-proBNP及cTnI水平显著升高,LVEDD值明显增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浓度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预测因子,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电图QRS积分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8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心肌梗死1周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评价其心电图QRS积分。按照患者在6个月内是否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将98例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心血管事件组37例,无心血管事件组61例。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NT-proBNP[(1040.8±377.2)pg/mL)]和QRS积分(6.5±0.5)与无心血管事件组[(309.9±134.2)pg/mL,4.3±0.4]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QRS积分呈正相关(r=0.618,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是反映心肌梗死后半年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的敏感指标,它可以反映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STEMI患者近期(6个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STEMI患者212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采用GRACE评分标准计算患者GRACE积分水平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68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66例;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结果 高危组lgNT-proBNP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中危组lgNT-proBNP高于低危组(P<0.05).STEMI患者的lgNT-proBNP水平与其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积分越高,NT-proBNP的检测在STEMI早期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rr-proBNP)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性指标。与BNP比较,NT-proBNP无生理活性,有较好的稳定性,半衰期较长,血浆浓度较高。本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了NT-proBNP检测,并与其它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以观察NT-proBNP水平与NSTEMI患者近期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早期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 STEMI患者98例,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择期 PCI组32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9例,检测入院即刻、出院前2~3 d、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1个月后行运动平板试验,评估患者的早期运动耐量.结果 出院前和1个月时急诊PCI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较入院即刻和出院前均显著降低(P<0.05).急诊PCI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16.2%)较择期PCI组(31.2%)和药物治疗组(37.9%)明显降低(P<0.05).择期PCI组出院前和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和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与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早期运动耐量呈负相关趋势.NT-proBNP水平和运动平板试验可以更好评估STEMI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36~48h测定NT-proBNP,记录发病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后1个月时LVEF<0.40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0.4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相关性及对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 T E-ACS患者22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闭塞病变组(n=156)和闭塞病变组(n=67).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min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 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AUC为0.838,95%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ACE。  相似文献   

9.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34-3435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照组于术前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不齐、心衰、血运再次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PCI组52例,在发病后6~12 h内成功行急诊PCI;保守治疗组66例,为同期拒绝急诊PCI或急诊PCI失败者.两组均于入院即刻,12、24、48和72 h以及7、14和28 d测定血浆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人院3~5 d和28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值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同组不同时间点BNP浓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保守治疗组血浆BNP水平呈双峰曲线,12~24 h达高峰,7 d时出现第二次峰值.PCI组血浆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于12~24 h达到峰值.PCI组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均<0.01).两组患者3~5 d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时PCI组LVEF值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急诊PCI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提高LVEF值,从而减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植入在血栓高负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行PCI治疗的298例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前对靶病变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即球囊预扩张+PCI组(对照组,49例)和未行球囊预扩张直接PCI组(试验组,249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无回流发生率、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无回流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回流者31例(10.4%,31/298),其中试验组为3例(1.2%,3/249),低于对照组的28例(57.1%,2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53,P<0.001);试验组术后2 h内相关梗死动脉ST段回落<50%者2例(0.8%,2/249),对照组为18例(36.7%,18/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13,P<0.001);术后30 d内试验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21例(8.4%,21/249),冠心病死亡8例(16.3%,8/49),对照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者18例(36.7%,18/49),冠心病死亡0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830,42.21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囊预扩张是无回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47.594,P<0.001)。 结论血栓高负荷STEMI患者行PCI时,术中尽量减少对靶病变球囊预扩张处理,直接植入支架,可有效减少术后无回流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汉华  阳维德  郑萍  罗秀锋  李静  潘宏彬  屈妍  陈锋 《临床荟萃》2010,25(22):1939-1942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治疗方式分为急诊介入组(45例)、药物治疗组(15例),其中急诊介入组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分为心肌灌注良好组(35例)和心肌灌注不良组(10例),均入院后即刻、发病后24小时、发病后3天和7天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NT-proBNP,同时各组在发病后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NT-proBNP数值的差别以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LVEF的关系.结果 ①3组患者入院后即刻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各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比较,心肌灌注良好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肌灌注不良组(598.3±216.5)ng/L vs(950.1±215.8)ng/L,(453.2±147.8)ng/L vs(1 439.8±325.7)ng/L,(332.6±125.1)ng/L vs(1 249.9±406.4)ng/L(均P<0.05),心肌灌注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②发病后7天时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1).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期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NT-proBNP水平;发病7天时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是心肌灌注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患者按发病后至急诊PCI时间分组:A组(≤12h)29例,B组(12~24h)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结果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B组明显降低,但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急诊PCI治疗后,入院后24h和7d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M/发生后30d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PCI的治疗时间越早,AMI患者术后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恐惧的现状,并分析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心脏监护室15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恐惧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评分为(39.52±8.62)分,52.5%的患者存在运动恐惧,运动恐惧主要受性别、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消极应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在消极应对和运动恐惧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通过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预防运动恐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卢竞前  李易  李建美  杨锋  吕云  洪云飞  李玉  张荣华  吴燕 《临床荟萃》2006,21(15):1069-1071
目的观察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治疗费用,探讨适合云南省STEMI新的救治模式.方法 81例STEMI患者分为易化PCI组(42例)和选择性PCI组(3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左心室功能、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率为97.6%(41/42),选择性PCI组开通率为79.5%(3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0.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易化PCI组无死亡,选择性PCI组死亡6例,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慢血流、再梗死、脑卒中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5.3±1.2)万元,住院天数为(7.3±2.4) 天和(13.6±5.8)天,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易化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经济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