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医疗临床用血基本上都来源于无偿献血.但献血群体的文化层次、经历背景和年龄、性别参差不齐,其生理、心理状态差别很大,造成献血者献血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或较强烈的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的变化及反应。方法:选择本中心2台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者从献血开始至献血结束后半小时观察。结果:献血反应与献血者年龄、献血次数、献血体位及采血者有关系。结论:献血者捐献200~400 ml基本没有献血反应,只有少部分因身体、心理、年龄等诸多因素会发生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 ,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行 ,它不仅是爱心的体现 ,也是人道主义的奉献。现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越来越多 ,我们采取了街头采血车上采血的方式。从 2 0 0 0年 4至 9月 ,共采血 1398人次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2 4人次 ,占献血人次的 1.71%。经对症处理及必要的护理 ,反应者均在数分钟内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街头无偿献血有不良反应者 2 4例 ,年龄 18~ 5 5岁1 .2 采血方式  采血车上坐式采血 ,一次性塑料采血器 ,每个献血者献血2 0 0ml左右。1.3 献血不良反应  根据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对53788人次无偿献血者,依据性别、年龄、职业、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统计分析其变化特点,并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献血反应与性别、年龄、献血量无直接关系,而与职业、献血次数、献血方式和献血地点相关。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疲劳献血是导致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操作技术等也会引发献血反应。结论应做好无偿献血的宣教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并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和分析枣庄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以期为探求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枣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680例为调查对象,并依据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变化的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与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者相比,在血站内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23%%2.02%,P<0.05).与首次献血者相比,2次及以上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0.61%vs2.11%,P<0.05).与集体献血者相比,个体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50%vs 1.94%.P<0.05).与献血量为400ml献血者相比,献血量为200 m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05%vs1.94%,P<0.05).同时,精神紧张以及饥饿和疲劳等因素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积极改善献血者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在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和信息采集时,应重点筛查相关信息,以便在献血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从年龄分布上进行分析,发现40岁以上献血者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献血目的大多数是救人利己即在救助他人的同时,又利于自己保健。该种目的形成的原因是医学知识掌握、献血后的切身感受及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某血站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关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层抽样法,以某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257例调查对象,1 a后通过电话随访,根据其是否再次献血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周围是否有献血者、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60分)、献血认知度(≥60分)、献血便利、献血服务(>6分)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反应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保护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5~0.911,预测敏感度为91.03%,特异度为70.37%)。结论 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均为首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各影响因素特点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策略,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市40岁以上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从年龄分布上进行分析,发现40岁以上献血者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献血目的大多数是救人利己即在救助他人的同时,又利于自己保健。该种目的形成的原因是医学知识掌握、献血后的切身感受及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10.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学生团体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进行无偿献血的某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团体学生463名作为研究对象,10名采血人员分为优质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共完成177名学生的护理,常规组完成286名学生护理,比较2组学生的献血反应情况及献血服务评价。结果常规组出现轻度献血反应率3.8%,中度献血反应率1.0%,重度献血反应率0.4%,优质护理组仅有3例轻度反应,献血反应率为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在献血宣传、采血服务、献后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献血体验和献血环境两项评分虽无显著差异,但总体评价评分优质护理组仍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学生团体的献血反应,提升其对献血反应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血源招募工作是采供血机构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成分血的特殊采集性[1],对献血员要求较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街头和血站献血人数均减少,特别是成分献血人数减少更为明显,导致临床成分血短缺情况严重.为应对此困难,作者在2009年夏季开展在一辆采血车现场宣传并招募成分献血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招募策略,使更多的低危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确保充足与安全的血源,并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统计分析梧州市2009~2010年期间68 263人次献血者的登记信息及血液检测记录,分别对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方式、献血地点、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特性与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学生、医务人员、军人以及团体献血者为低危人群,而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的农民及社会其他职业者,但此群体的献血合格率均比其他人群低。结论今后我市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在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外,还应持续加大对团体献血组织、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在健康献血、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琳静  唐玉清 《中外医疗》2010,29(26):100-100
目的 探讨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方法 来自我站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无偿献血者21200人次.开始填写献血健康征询表时附加献血心态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无偿奉献心理占45.37%,健康体检心理占12.07%,储备用血心理占21.83%,防病治病心理占11.46%,尝试冲劝心理占5.18%,隐匿心理和不详心理占4.05%.结论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是以无偿奉献心理为主,是以中年、高知识水准人群为普遍性,进一步需要加强对知识水准较低人群的献血知识的教育,正确端正献血心态,使无偿献血心态合理化、促进以爱心献血.以奉献献血、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5.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27-228
自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由最初的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过度的工作中,我中心血站经历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艰难摸索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到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因知识文化、职业、年龄等不同,都有不同的心理和心理特点,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提高宣传效果,增进公民参与献血的意识,对此就献血者的献血心理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6.
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护理的重要性。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护理实践和护理观察,对献血者献血前后进行护理。有效减少了献血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确保献血前后实施有效护理,为献血者队伍的逐渐稳定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济南血站查采二科2005年采血13438人次,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18人次,现将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学生团体组织在献血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献血安全,提高重复献血率。方法:对茂名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学生团体献血与学生街头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学生团体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高于街头学生献血。结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空腹献血、休息睡眠不足是学生团体献血时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气氛,加强献血前的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站2015年采集的13947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献血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献血反应的因素.结果 在13947例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计196例,占1.4%,其中以心理因素人数最多,共123例,占62.7%.结论 影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以心理因素为主,因此必须要给予献血者以良好的心理护理,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何宝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132-1134,113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晕针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2009年9月~2010年9月流动采血无偿献血者晕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13 935例,其中发生不同程度晕针73例,晕针率0.52%.晕针发生于献血时67例,发生于献血后6例,伴抽搐2例.73例晕针者中首次献血63例,占86.30%,医疗卫生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