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的72例老年OSAS患者和23例非OSAS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后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OSAS组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轻、中、重度三组,比较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所发生的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OSAS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SAS组(P〈0.01),随病情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0.05),且重度OSAS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有很强的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OSAS病情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心律失常及缺氧程度的监测,以观察心律失常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的机制以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和预防措施。方法用12导同步Holter对120例轻,中,重度患者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及总数图表报告的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OSAS患者病情的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中、重度OSAS组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AHI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SaO2(LsaO2)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Holter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监测,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敏  章毅  古艳  黄伟华  刘远枚 《中外医疗》2011,30(23):11-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l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连续监测24h与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40例行UPPP手术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有OSAS和无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有OSAS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行PUUU手术治疗后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经过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的101例OSAS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选择24例单纯鼾症患者组作为对照组。结果SAS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OSAS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21%,随着OSAS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升高,恶性程度逐步加重。结论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mi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映松  姚青  张佳思 《重庆医学》2006,35(19):1768-176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S 69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同时选择21例单纯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OSAS组患者体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L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2.32%,并且随OSAS病情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时间延长及恶性程度加重.结论 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采用CPAP治疗的46例OSAS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OSAS的48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复查多导睡眠图结果显示,观察组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pO2Low)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AP呼吸机可明显改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睡眠质量,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袁茹茹 《中原医刊》2011,(18):63-65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分为OSAS组(轻度、中度、重度,共155例)和非OSAS组(45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对监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OSAS患者的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OSAS组(P〈0.05),其血压多呈非勺型。结论OSAS可加重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的程度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4例有心血管事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其中冠心病合并OSAS者147例(79.9%)(轻、中、重度分别为93、32、22例),单纯冠心病者37例,比较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合临床实施针对性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147例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及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并存陈旧性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呼吸紊乱程度的加重,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逐渐升高(P〈0.05),体重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重度OSAS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OSAS发生率高,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夜间病情观察,并应重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9.
吕萍  王涓  谢立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50+153-150,15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OSAS患者共245例,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单纯性冠心病组与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组患者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OSAS病症的加重,患者的AHI程度逐渐增加(P〈0.05),冠心病合并重度OSAS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纯性冠心病组与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OSAS组患者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而合并OSAS使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白天嗜睡、打鼾和憋气为主诉的住院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且血压增高达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睡眠检测结果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睡前、晨起、治疗后的血压进行分析。结果OSAS患者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增高(P〈0.05),并与SaO2呈负相关(P〈0.05);SaO2与AHI呈负相关(P〈0.05)。体重指数与SaO2呈负相关(P〈0.05),与晨起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纠正睡眠呼吸暂停6-8周后,晨起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OSAS患者肥胖及反复睡眠呼吸暂停与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因此,OSAS高血压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CPAP治疗对这种高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通气治疗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0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按呼吸紊乱指数分轻、中、重三组,观察夜间平均心率变化、最大心率变化、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累计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性,并对16例患进行了n-CPAP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的比较。结果:夜间心率变化和夜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及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观察各组心脏临床症状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结果]试验组在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患者夜间发生胸痛、胸闷气短症状,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明显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平均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低氧血症,使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临床应对冠心病并发中重度OSA HS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白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缺血期及再灌注期间MI/RI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各治疗组动物的LVSP、+dp/dtmax、-dp/dtmax均较缺血前明显降低,LVEDP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0.01)。而复灌后,各个时间段,血府逐瘀汤各组LVSP、±dp/dtmax均明显高于MI/RI模型组,LVEDP低于MI/RI模型组。但缺血前各组动物之间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治疗组心律失常评分均明显低于MI/RI模型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CHF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缬沙坦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所有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q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钾浓度。结果经6周治疗后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早、室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缬沙坦组LVEF升高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短期应用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静滴2周。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7 d1、4 d的12导联心电图,用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14 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功能。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后14 dQRS记分、梗死面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具有降低A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且能改善近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刘兆进 《医学综述》2014,(8):1482-14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3 d的AMI住院患者187例,按WB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WBCⅠ组(<10.0×109L-1)67例;WBCⅡ组(10.0×109L-115.0×109L-1)65例;WBCⅢ组(>15.0×109L-1)55例。测定各组cTnI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的cTnI及CK-MB水平随着WB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WBCⅢ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WBCⅠ组和Ⅱ组(P<0.05)。WBCⅠ组、Ⅱ组、Ⅲ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6.4%、43.1%和100.0%,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WBC增多而升高,三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越高的AMI患者cTnI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年龄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及复苏后管理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将收诊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按年龄分成三组,分别为青年组(14~29岁)、中年组(30~59岁)及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析三组患者间发病原因、APACHEⅡ评分、24 h存活率、7 d存活率差异,统计三组患者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入院时及治疗24 h、7 d后三组患者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4 h、7 d后三组患者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年组为最高。三组患者间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和癫痫性发作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脓毒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癫痫性发作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不同,并发症情况也存在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相当,但中年组患者生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