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皮名芳  陈春  林雷  王顶鸣  唐万英  侯俊 《西部医学》2013,(11):1694-1695,169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及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在苏醒拔管前静脉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输注时间>10分钟;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全麻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明显少于B组(P<0.05);且拔管时、拔管后2、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也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与拔管前的MAP、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拔管时、拔管后2、5min的MAP、HR与拔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并能维持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邓辉铃  刘炯峰 《右江医学》2014,42(5):582-584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使用静脉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麻醉前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kg-1的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 kg-1的右美托咪啶,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5 μg·kg-1的速率注射右美托咪啶.采用ELISA法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及手术结束后1天测定患者血清IL-6,观察患者麻醉结束至清醒睁眼(T1)、清醒至拔管(T2)、拔管至出室(T3)三个时段的时间,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评价标准观察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手术后及手术后1天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T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啶能显著降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次静脉注射与持续泵注射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次静脉注射组与持续泵注射组,各4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时单次静脉注射组给予0.6μg/kg右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注射,持续泵注射组持续泵注射0.3μg/(kg·h)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比较建立气腹前(T0)及气腹建立后即刻(T1)、10 min时(T2)、30 min时(T3)、拔管时(T4)的心率(HR)变化;麻醉用药停药至气管拔管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麻醉苏醒室恢复所需时间;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次静脉注射组T1、T2、T3、T4时HR低于持续泵注射组(P〈0.05或P〈0.01),拔管时间早于持续泵注射组(P〈0.01),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持续泵注射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较持续泵注射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眯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双通道靶控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麻,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前15min泵注右美托眯啶1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前(T0)、手术切皮(T1)、剥离甲状腺上极(T2)、手术结束(T3)时两组病人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毕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评分。结果T1、T2、T3时右美托咪啶组HR、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7.04~20.32,P〈0.05);右美托咪啶组T0、T1、T2、T3时HR、MAP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27、245.10,q=3.15~36.62,P〈0.05);右美托咪啶组拔管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902,P〈0.0);两组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泵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高血压病人甲状腺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不影响苏醒和拔管时间,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帮健  吴勇  沈娟 《西部医学》2013,25(5):752-75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啶,用时20分钟,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0.3μg/kg·h右美托咪啶直至手术结束前40分钟;C组患者泵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T1)、拔出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2h(T3)、4h(T4)、8h(T5)、24h(T6)等6个时段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T3~T64个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VAS疼痛评分。记录2组患者在拔管后24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寒战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SBP、DBP和HR低于C组(P<0.05);在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的恶心、呕吐、躁动和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低剂量DEX组(D1组)和高剂量DEX组(D2组)。D1组、D2组术中分别以0.2ug·kg-1·h-1、0.4ug·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泵注DEX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记录麻醉前(T0)、DEX输注即刻(T1)、气腹后(T2)、停止输注DEX(T3)、术毕(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min(T6)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同时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5 min行镇静-躁动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术中HR60次/分和麻醉复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拔管后15 min的镇静-躁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苏醒期恶心、呛咳和寒战、躁动的发生率降低(P0.05);D2组术中HR60次/分发生率高于C组和D1组(P0.05);三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拔管前后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0.2ug·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泵注DEX至术毕前15 min,可减少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有效抑制拔管时应激反应,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 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 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 μg/(kg.h)的速度 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 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 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 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 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 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 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胃肠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8岁,体重46~72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4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 D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随后以0.3μg·kg^-1· h^-1恒速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右美托米定负荷量输注完成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切皮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3 min(T7)等各时点的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总用量、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Ramsay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未延长苏醒时间(P>0.05)。麻醉恢复期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躁动和寒战的发生率下降,Ramsay评分较高(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有效指导麻醉药的输注,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不影响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10 min,之后维持剂量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B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2组患者麻醉诱导和药物维持相同.记录和测定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和拔管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P〈0.05~P〈0.01);术后呛咳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匡佳伟  吴多志 《海南医学》2009,20(9):24-25,23
目的比较单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各20例。两组分别以瑞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5μg/kg复合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两组均以瑞芬太尼0.2μg·ks^-1·min^-1复合异丙酚(5—6)mg·kg^-1·h^-1泵注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R组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FR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较单用瑞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七氟醚吸人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胃动素(MTL)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予DEX1μg/kg并以0.2txg/(kg·h)维持,C组则予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吸入麻醉时间,七氟醚用量,苏醒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检测术前(T0)、术后24h(T1)和术后48h(T2)血浆MTL水平;随访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七氟醚用量减少(P〈0.05),苏醒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无明显延长(P〉0.05),T1时点术后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DEX可减少七氟醚用量,不延长苏醒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减少MTL释放,显著降低PONV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对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3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 组:布托啡诺0.005 mg/kg 组(B1 组)、布托啡诺0.010 mg/kg 组(B2 组)、布托啡诺0.02 mg/kg 组(B3 组)及布托啡诺0.030 mg/kg 组(B4 组)及对照组(C 组)。B1、B2、B3 及B4 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按照各自剂量经鼻给予布托啡诺;C 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喉痉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并进行苏醒期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后5 min 口述镇痛评分。结果 与B1 及C 组比较,B2、B3 及B4 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喉痉挛的发病率、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5 min 口述镇痛评分降低(P <0.05);与B1、B4 及C 组比较,B2 及B3 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缩短(P <0.05)。结论 布托啡诺0.010 ~ 0.020 mg/kg 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可降低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的发病率,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其他并发症明显减少,无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手术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实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Ⅰ组)、氯胺酮0.25mg·kg^-1(Ⅱ组)、0.50mg·kg^-1(Ⅲ组)、0.75mg·kg^-1(Ⅳ组)(稀释为5ml)。记录患者清醒拔管时、术后1h、2h、4h、6h、24h切口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评分,麻醉药的用量、麻醉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术后病人头疼、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Ⅳ组病人在拔管时、术后4h、6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2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病人术后6h的VAS评分低于Ⅱ组(P〈0.05),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Ⅱ、Ⅲ组(P〈0.05);Ⅰ、Ⅱ、Ⅲ组组间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麻醉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术后头疼、恶心、呕吐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注0.75mg·kg^-1氯胺酮可降低瑞芬太尼使用后的痛觉过敏,而0.25mg·kg^-1、0.50mg·kg^-1氯胺酮对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行48h PCIA,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芬太尼组):芬太尼0.2μg·kg^-1·h^-1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Ⅱ组(芬太尼复合纳洛酮组):在Ⅰ组中加入纳洛酮0.05μg·kg^-1·h^-1记录术后PCIA治疗期间4、8、12、24、48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VAS评分和PCA有效按压次数在术后48h内各时间点显著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纳洛酮0.05bμg·kg^-1·h^-1可有效减少芬太尼PCIA的副作用,同时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拔管期间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6例ASAI—II级择期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患者分为3组:瑞芬太尼0.075μg·(kg·min)。(R1组,n=22)、瑞芬太尼0.05μg·(kg·min)。(R2组,n=22)与空白对照组(C组,n=22)。手术结束时,R1组和R2组停用丙泊酚,R1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1,R2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75μg·(kg·min)。至拔出气管插管后5min,C组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3组停药前(TO)、拔管前(T1)、拔管后1min(T2)、3rain(T3)、5min(T4)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同时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拔管前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3组患者苏醒时间R1组(9.8±2.6)min,R2组(8.9±2.3)min,C组(6.7±1.8)min,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术后以0.05~0.75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患者可清醒耐受气管插管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ASAⅠ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C组则输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手术结束时,两组均停药。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苏醒时(T4)、拔管时(T5)、出手术室(T6)HR、SBP和DBP;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期患者呼吸恢复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1-T6时D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T1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C组则输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手术结束时,两组均停药。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苏醒时(T4)、拔管时(T5)、出手术室(T6)HR、SBP和DBP;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期患者呼吸恢复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1-T6时D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T1T5时C组SBP、DBP明显高于T0时(P<0.05)。术中D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Ramsay镇静评分D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期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可有效维持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组(F组)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O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经静脉缓慢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和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mg,1min内注射完毕,4个成串刺激(TOF)T4/T1〉75%拔除气管导管并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拔管前(TO)及拔管后即刻(T1)、10min(T2)、30min(T3)、60min(T4)患者呼吸循环变化,记录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和躁动评分(restlessness Score,RS)及离开PACU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F组患者T1、T2、13、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大于0组,0组患者拔管后VAS、R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2组患者Ramsay评分、离开PACU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mg可减轻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