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12岁,学生,2009年5月20日入院,证见因腑气不通,发热腹胀呕吐,大便数日不解,经常口服通便灵,以行之,但每便后觉头晕,不思饮食,腹胀初似减轻,不久又复如故,数日后又便秘,如此反复不愈。近日烦热不分昼夜,遂来住院治疗,症见神疲少言,自汗,已5日未大便,腹胀不痛,苔薄白,舌质淡,脉虚大。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阴火上升,浊气不降,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钱氏小儿脾胃学说的思想指导下,用甘温除热治疗小儿发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例1:张××,男,4岁,住动力区幸福路。于91年3月初诊:主证,患儿午后发烧已十余天  相似文献   

3.
“甘温除热”法始于金李东垣,为气虚发热的医治独树一帜。其学术见解对于治疗多种气虚发热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余治此类疾病则多本之。凡因寒温不适,七情过度,饮食不节或劳  相似文献   

4.
自李东垣首创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诸多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机理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争论,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阳虚外感发热,皆可导致气虚发热。笔者认为,“气虚发热”的机理,与脾胃之气、饮食劳倦、精神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而原气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成,元气禀受于先天,而赖于后天滋养,所以脾胃又是生化原气的源泉。元气又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对“气虚发热”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继《内经》之后,医圣张仲景,在《金匮》中,首倡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阳虚发热,对甘温除热颇有突破。直至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才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白血病发热,采用甘温除热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8例白血病发热患者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结果]18例患者服药剂量最多为6剂,最少为3剂,体温最后恢复到正常,1周内未复发,并明显改善了其他的症状。[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白血病发热,能够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且甘养温运、益气升阳、补益脾胃,达到浊降清升、枢机运转、脾胃气复的功效,实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阴阳相维、阳生阴长,最终虚热自退。  相似文献   

7.
笔者1990年1月~2000年1月以中医甘温除热法治疗功能性发热78例,效果满意,兹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7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女性49例,男性2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发热时间最短13天,最长68天,平均23天,体温37.6℃-38.5℃,个别达39℃。西医诊断为失血性贫血25例(溃疡病12例,钩虫病8例,肝硬化并上血5例),冠心病16例,充血性心衰10例,发热待查(FOU)9  相似文献   

8.
例一:薛××,女性,33岁,本院护士,住院号44417。因低热三个月,于1961年12月15日入院。诉三个月来每日傍午畏冷发热,午后略降,神倦头痛,全身酸楚,疲倦无力,食欲减退,偶伴右上腹部闷痛,微咳无痰,无盗汗。二个月前曾于门诊胸部摄片,右膈肌轻度粘连,余无明显病征。诊为陈旧性胸膜炎,投链霉素、对氨柳酸、黄连素等治疗无效,而住  相似文献   

9.
<正> 葛某,女,58岁,1991年2月25日初诊。患者于1989年3月因“子宫内膜腺癌”行子宫全切及卵巢、输卵管摘除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但经常出现低中度发热,有时体温可高达39℃以上,数天1次。先后被诊为“感冒”、“支气管炎”、“慢性胆囊  相似文献   

10.
曲某,男,68岁.1990年12月18日因双胁疼痛二个月,加重伴发热一周入院。入院时自觉双胁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以胀痛、刺痛为主。夜间痛甚,疼痛每因情绪变动而增减。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治疗小儿夏季热过程中,发现有的病例用清暑益气等多法不能凑效,而改用甘温除热法,却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院在77—78年间治疗小儿夏季热77例,其中13例采用甘温除热法治愈,约17%。13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8个月,平均年龄1岁半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治疗癌性发热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发热是恶生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癌性发热,以虚为本,发热为标,甘温除热之法,以健脾益气和胃论治,使之气血生化有源,故重在扶正为法则.以固后天之本。笔者自1996-10~1999-10用上法治疗癌性发热30例,并以西药消炎痛治疗癌性发热25例做对照,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癌性发热患者共55例,简单随机分组,分别进行观察。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19~70岁,此病例均为癌性发热,排除感染性和非肿瘤的其他疾病发热,热度一般在38℃~39℃,发热时间有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肿瘤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肿瘤发热患者25例,显效15例,占60%;有效6例,占24%;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结论:甘温除热法对肿瘤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久病后引起的发热持续不退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发热 ,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 ,亦有气虚发热者。本文主要论述产后气虚发热。笔者从 1 988~ 1 999年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 56例 ,疗效满意 ,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人 ,其中因产程过长者 1 9例 ,剖腹产者 1 1例 ,产后出血过多者 2 4例 ,人工流产术后者 2例 ;发热出现于产后 3d者 1 8例 ,出现于产后 5d者 2 2例 ,出现于产后 1周者 1 2例 ,出现于产后 1 0 d以上者 4例 ;就诊时发热时间最短 3d,最长 1个月 ;发热伴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乳汁稀少者 2 8例 ,伴见气短自汗者 1 6例 ,伴见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17年4月收录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局指标按发表时间顺序和样本量分别进行累积Meta分析,并对其结果趋势进行检验,然后基于GRADE对文献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涉及受试者2599名。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甘温除热法[OR=3.875,95%CI(2.87,5.24),Z=8.82,P=0.000 1]或甘温除热法联用常规疗法[OR=5.791,95%CI(3.55,9.45),Z=7.03,P=0.000 1]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表明,联用药物研究在时间方面存在易变性,显示累积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同质性较高,发表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热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书凯 《河北中医》2000,22(10):261-261
1995~ 1 999年 ,笔者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的发热 1 6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6例 ,其中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41岁 ,最大 55岁 ,平均 52岁 ;均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史 1~ 5年 ,均以持续发热入院。入院后经抗生素、抗病毒及抗真菌治疗仍发热不退。均排除感染引起发热。临床表现 :身热 ,自汗 ,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口渴喜热饮 ,面色萎黄 ,纳少腹胀 ,食后胀甚 ,精神疲惫 ,形体消瘦 ,舌淡苔白 ,脉软弱无力。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 黄芪 60 g,人参 2 0 g,当归…  相似文献   

18.
朱千赜  于志峰 《光明中医》2016,(11):1630-1632
虚劳为临床迁延难愈的疾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是中医归属于虚劳的现代疾病,笔者在跟师临证过程中认识到对于虚劳气阴两虚证以及脾肾亏虚证,甘温除热法收效不俗。现代人群生活方式可致脾胃多有损伤,虚劳患者气虚发热者亦不在少数。脾气健运是滋肾填精的桥梁,虚劳为病伴有发热辨明发热病机,气虚发热证时采取甘温除热法治疗往往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温除热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热患者56例,服药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7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甘温除热法治疗妇产科疾病术后发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童玉芝 《河南中医》2005,25(9):30-31
妇产科术后病人常有发热等并发症发生,较顽固性的术后发热,特别是由气虚而引起的发热,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药治疗常可获良效。笔者根据妇产科病人术后气血损伤,中气不足的特点,采用培补中士,以甘温除热法治疗妇产科病术后发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