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临床表现,冠心病心绞痛当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五脏亏虚.标实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病位在心.可因虚致实,亦可因实致虚,故临床上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挟杂之证常见.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分型包括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浊闭阻、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和寒凝血脉.其中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阳脱证和气滞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险证型,应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进行辨证分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先祛邪后补虚、或补中有通、或通中寓补、或通补兼施.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方面,应注重病证结合,以病为系统,病下系证,证下列方,方随证出.  相似文献   

2.
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古籍著作中所说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衰。过度劳累,寒邪内侵等引起。特别是年老体弱,肾虚,心气或心阳亦渐虚,继而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经脉,血瘀不通,不通则痛,就出现冠心病的一系列证候。内因是脏腑亏损,加上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寒冷刺激,过度疲劳而诱发。脏腑亏损是本虚,气滞血瘀痰浊是标实,所以,冠心病是本虚标实错杂之证。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沈建平教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冠心病的发病之本,痰瘀互结、邪热内蕴是致病之标,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根据病因病机提出益气养阴、化痰逐瘀兼清热的治疗原则,临证时审证求因,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属中医"喘证""水肿""心悸"等范畴.近年来对CHF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阳虚为主,亦有阴虚,标实以瘀血、水停为主,亦有痰阻.早期多为虚证,晚期因病理产物的产生而表现为虚实夹杂.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环节, 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三脏,且以心、肾为主.每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情致所伤等诱发.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其危害性极大,严重阻碍人类的身心健康~([1-3]),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根据心绞痛发作性质、频度、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等可将心绞痛划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类。中医依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胸痛""胸痹""心痛"范畴。胸痹的病因病机在于"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邪凝结,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责之于气、血、阴、阳之虚,本实主要责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厥心痛”,“心痛”,“胸痹”,“胃痛”等范畴;尽管本病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为本虚标实两大在。本虚系指阴阳气血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因此,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抓住主证与兼证,主次缓急,治疗才能得心应手。临床多见于以下6型: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防治冠心病,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祖国医学中,冠心病被称之为"胸痹",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多见.根据《医林改错》,"元气必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的理论,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因此活血化瘀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根本方法.目前国内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养心氏片是治疗胸痹心痛的中成药制剂,由人参、黄芪、丹参、醋延胡索、山楂、党参、灵芝、葛根、当归、淫羊藿、地黄、黄连、炙甘草13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本研究针对胸痹心痛本虚标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结合古今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提出胸痹心痛"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的"养心理论"观点,阐明"养心理论"的学术内涵,并对"养心理论"的代表中成药制剂养心氏片的组方特色进行深入探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是严重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并取得肯定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做一综述。1 病因病机  冠心病病位在心 ,其易患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长期吸烟者。冠心病的病机在于心脉不通 ,中医学认为 ,心脉不通的原因是由于瘀血、痰浊、气滞 ,而瘀、痰、气滞的产生 ,又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故瘀血、痰浊、气滞为标 ,而脏腑虚损为本 ,因虚而致实 ,本虚而标实[1] 。本虚…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胸痹”的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至《金匮要略》始有胸痹之称,并指出它的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治疗[1]。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为胸痹的主因,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属本虚标实的病变,余以为当以本虚胸阳不足为主。《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盛则邪气不能侵袭,邪气内侵必是因于正气之虚,故临证治…  相似文献   

11.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是西医诊断,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有悠久的历史。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胸痹”(冠心病)的记载。中医认为冠心病属本虚标实,治疗上应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胸闷痛发作时要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快速缓解心绞痛。在冠心病症状缓解时应当扶正固本,益气养心。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 1.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肝、肾、心、脾正气虚为本,风、痰、气、火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致本病,从本虚方面看,以肝阴不足、心脾两虚及肾虚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使人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两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可使人脑转耳鸣,头晕目眩;脾虚则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看,以情志失调、肝阳过亢、心肝火盛、暴饮暴食为常见.情志失调(过喜、过怒)等皆可伤及心肝脾肾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心火暴甚,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中运不健,成为生痰之源.一般来说病初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老年人、病后以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冠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基础。冠心病是因冠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冠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的临床综合症。在祖国医学中,冠心病属真心痛、心痛、胸痹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虚实夹杂、标实本虚,正气不足、寒凝、痰浊、血瘀、气滞为其病因,病位在心,却与五脏阴阳、气血不足有密切关系。本文就冠心病防治思路,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将冠心病归入胸痹心痛范畴,著名中医学家刘志明教授,遍览诸家论述,结合自己70余年临床经验,对冠心病病因病机提出独到见解,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尤以肾元匮乏为要,以补肾通阳活血为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组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PMN)、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属中医学中"哮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的升降失职所致。病因多以风、寒、痰、热、瘀、湿为标,以肺、脾、肾三脏俱虚为本,证属本虚标实。哮喘的炎症表型的异质性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相类似,因此推测哮喘炎症表型与中医证候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  相似文献   

16.
李寿山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寿山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脾胃中虚为病之本;实者,气滞、湿阻、火郁、血瘀为病之标。通过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苍白萎缩变薄,恰是本虚之象;同时又可见到粘膜层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则是微观辨证的标实。目拟消痞三方辨治本病2000余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饮、寒邪为标,证属本虚标实,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均可成为其发病诱因,导致咳喘的发作或加重。中医治疗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活血化瘀为治则,结合其他外治疗法如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等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病范畴,而肾虚是胸痹的主要病机。中医学对胸痹的认识已取得共识,即本虚标实,本虚即脏腑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乃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互见。本病与五脏均有关系,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为五脏之本,阴阳之根,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笔者在临床中以补肾为主治疗冠心病,收到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有典型心绞痛者22例;心绞痛不典型,但有心电图诊断依据者26例。中医分型均以肾虚为主。年龄5…  相似文献   

19.
正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1]),其重点在于加强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即对躯体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注重对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干预,可极大降低病死率~([2])。同时避免了过度检查和对心理疾病的误诊。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属于"双心疾病"范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可按双心疾病调治。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卒心痛"的范畴。心脉痹阻,气郁血瘀为其主要病机。焦虑状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心绞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本病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范畴.祖国医学对其治疗除内服药物外,还采用内病外治法.中医穴位外治法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内病外治,通过肌表、穴位作用于经络、气血、脏腑,从而达到祛除机体内在疾患、调整和提高机体机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