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探讨城乡学龄前儿童视觉运动整合发育的特点。本文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试对597名城乡集体及散居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测查。结果显示:3岁段各组VMI得分比较无差异,而其它年龄段均显示散居儿童低于集体儿童,而城乡集体儿童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517例儿童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对南京市517名4~15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VMI得分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小年龄组儿童VMI得分高于大年龄组儿童;VMI测验与绘人测验,儿童的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和0.327(P<0.01);学龄前期能绘图的儿童VMI得分较高;母亲的分娩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儿童的VMI得分有影响。结论:VMI测验对评价儿童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城乡6~12岁儿童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的效度和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VMI与Bender格式塔测验、瑞文测验及绘人测验在城乡儿童中均有中等度相关。按1:1配对,比较VMI的评定结果则显示,在6~10岁各年龄组,乡镇儿童VMI的测试得分低于城市儿童(P<0.01或0.001),在国内使用和修订VMI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主城区6所幼儿园483名学龄前儿童,调查基本情况并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评估。结果 1)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原始得分呈上升趋势;2)各年龄组标准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除6岁8月~6岁9月组除外,各年龄组标准分均高于美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儿童学习舞蹈、乐器、父母文化水平因素与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之间相关系数均在0.11~0.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无性别差异,且与儿童学习舞蹈、乐器、父母文化水平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厦门市学龄前儿童智能开发情况,探讨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及散居儿童,应用龚耀先等主编C-WYCSI手册的方法测试。结果:儿童的智能发展及智商分布构成比呈正态分布,符合儿童智能发育规律;在性别上男女童间智能发展无明显差异;集体儿童得分明显优于散居儿童,其中公办幼儿园得分高于单位办,民办幼儿园,在极超常,边界,智力缺损儿童中,其智力发育与父母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对631名学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显示:VMI得分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6岁组儿童VMI得分明显高于7岁组.VMI与绘人测验、学习成绩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2、0.2646(P<0.01)。行为异常儿童(ANG)78名与正常儿童(NG)553名VMI得分比较均值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提示:VMI测验在评估儿童智能发育、学习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岳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3~7岁)视力发育及屈光不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城乡幼儿园3~7岁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城区2 768名,乡镇854名。应用儿童图形视力箱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城乡之间低视力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城乡之间屈光异常类型无统计学差异;城区幼儿园弱视患病率为2.82%,乡镇幼儿园为4.45%,城乡幼儿园弱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应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同时应加强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视力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市市区1053名集体及散居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欠佳,其缺点及常见病检出率分别为龋齿24.5%,沙眼17.7%,贫血10.8%,视力不良4.0%,其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16.5%,男女有差异,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地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改善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的乎要问题是降低儿童缺点率。  相似文献   

9.
2007年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缺点疾病发生情况。方法:按照《中国0~7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实施方案》对35所托幼机构的2789名3~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测量。结果:城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达均值的占94.39%,农村学龄前儿童达均值的占8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农村学龄前儿童体重、身高达均值率、缺点疾病发生率与城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城乡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与WHO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大对公共教育事业的投入,为儿童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5岁前确诊为癫痫的儿童在5~7岁时的视觉-运动统合发育状况,探讨癫痫发作频率和抗癫痫药物对他们视觉-运动统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研究方式,使用视觉-运动统合发育测验(VMI)对123名5岁前确诊为癫痫的儿童在5~7岁间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定,结果与正常儿童作1:1配对比较,同时分析癫痫发作频率和抗癫痫药物与VMI评分的关系。【结果】癫痫儿童各时段的VM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治疗后无发作者的VMI评分高于发作未控制者,而且发作越频繁VMI评分越低,无发作者仅5岁时的VMI评分低于正常儿童,发作未控制者则各时段均低于正常儿童;服用不同抗癫痫药物者相互间的VMI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中服苯巴比妥者VMI评分低于服丙戌酸钠或卡马西平者,苯巴比妥与其它抗癫痫药物合用者VMI评分最低,服药长短与VMI评分亦有明显关系。【结论】癫痫儿童学龄前的视觉-运动统合发育明显滞后,与癫痫发作频率和治疗药物有关。为避免他们因此出现严重的认知、学习和行为问题,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韶关市学龄前期儿童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可靠的学龄前期儿童佝偻病的患病情况,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骨碱性磷酸酶试盒试验方法,抽样调查了韶关市2916例儿童。结果显示:学龄前期小儿佝偻病患病率为11.18%,其中城区为9.01%,郊区为14.8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23.44 P<0.01),但未发现其年龄别和性别的差异。这提示,在学龄前期,佝偻病仍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佝偻病的防治不宜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三浴”锻炼对增强幼儿体质的作用.方法 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实行“三浴”锻炼的幼儿 36人和对照组33人的形态、体能指标和体成分变化情况进行为时2年的追踪观察.结果 实施“三浴”锻炼的幼儿体能水平较高,并且体脂含量较低,瘦体重成分高,上感等常见病的发病率较低.结论 为促进幼儿身心发育,可在幼托机构推广“三浴”锻炼.  相似文献   

13.
两眼视力差的比较在学龄前儿童弱视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9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结果表明:两眼视力差≥2行者弱视发病率显著高于两眼视力差<2行者;视力不良及弱视发病率也存在性别差异.提示:初次检查儿童视力,了解两眼视力差有利于早期发现弱视,可作为学龄前儿童筛选弱视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学龄前期低危晚期早产儿认知发育状态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比较其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异,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以上海-Wechsler学前及初学儿童智能测验量表和中国修订Beery视觉-运动整合测验工具评估69例学龄前期儿童(其中早产儿31例,正常足月儿38例)的智能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 【结果】 早产儿组的语言、操作和总智能分均值为:97±21、107±15、102±18;正常足月儿组依次为112±15、128±12、122±11。两组儿童智能虽处于平均水平,但早产儿组的认知能力远低于正常足月儿组(t=5.53,P<0.01),尤其在高级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区上表现的更为薄弱。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组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均值分别为:88±16、109±18,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93,P<0.01),且其差距较操作能区的差异还要大,达到了24%。将视觉-运动整合分值与总智商做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着正相关(r=0.6,P<0.05)。 【结论】 低危晚期学龄前期早产儿,虽具备正常认知能力,但仍较正常足月儿落后,尤其在高级语言功能和视觉感知运动方面,差距甚大。应在学龄前期对这类儿童加强随访评估,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徐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托幼机构中幼儿数量前5位的幼儿园作为调查现场,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4 464名徐州市3~5岁学龄前托幼儿童开展调查,男童2 236人,女童2 228人。3、4、5岁儿童分别占35.1%、32.0%、32.9%,城区托幼机构儿童占78.4%。有291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发生率为6.5%。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1.881)、出生体重≥4.0 kg(OR=2.349)、年龄越大(OR=1.523)、偏爱高热量食物(OR=2.968)、很少吃蔬菜水果(OR=2.430)、偏爱零食(OR=2.678)、不易接受新食物(OR=1.499)的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徐州市3~5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行为、年龄、出生体重、父母肥胖情况等因素相关,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行为问题,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早期儿童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92年5月城乡社区两试点1237名0~6岁儿童基本情况调查中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一些指标中,城、乡儿童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儿童体格形态和体能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1名5~6岁儿童进行了体格形态和体能测试,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胸围、立定跳远、20米跑时间和单腿站立时间.结果仅一对典型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其特征值为 0.386,贡献率达 93.66%,典型相关系数为0.528,表明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形态与体能发育之间有相关性.典型变量中,身高和立定跳远的载荷最大.结论评价学龄前儿童体格形态与体能的关系时,身高和立定跳远是最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冬梅  杨良政  李玲  冯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21-352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气质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及自编的儿童心理卫生量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3所幼儿园各1个小班共97人为研究对象,同时抽取同一幼儿园另1个小班共110人作为对照。采用儿童气质特点养育指导、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对研究组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3年后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59%,与干预前检出率(16.49%)及对照组(16.1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