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路亮  徐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59-56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出血(GIB)患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个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3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情况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止血效果及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38例患者11例止血效果显著,20例有效止血、9例止血效果不佳;共15例发生心绞痛,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结论对于PCI术后3个月内发生GIB的患者,需平衡患者出血及血栓形成的风险,个体化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及合理选择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2.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临床疗效及预后判定。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62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氯吡格雷口服,日一次75mg,1个月为1个疗程。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改变,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法疗效显著(P〈0.005),明显控制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并有效防治了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心脏猝死,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心绞痛患者经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给予药物组(n=54)药物治疗,介入组(n=54)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 ~24个月,记录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病死率,随访结束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12个月,药物组再发心绞痛24例( 24/54,44.4%),介入组再发心绞痛11例(24/54,20.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个月,药物组再发心绞痛19例( 19/52,36.5%),介入组再发心绞痛8例(8/52,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第12个月,介入组SAQ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替罗非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改变。结果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疗效显著(P<0.05),明显控制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并有效防治了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心脏猝死。结论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降脂药、一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波立维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或复诊方式观察2组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的例数及严重出血、胃肠道反应、皮肤瘀点瘀斑、皮疹情况。结果波立维组3个月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多。结论短期(3个月)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有效的预防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王钢莲  李炎清 《中国药师》2004,7(9):718-718
密西根州大学的研究者说 ,便宜的 4种药片鸡尾酒疗法可使心脏病发作和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90 %。该研究 (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调查了 12 6 4例冠心病患者 (70 %心脏梗死发作 ,30 %急性心绞痛 )发现 ,与接受单一药物治疗相比 ,用 4种药片治疗的患者 ,在出院后 6个月内的死亡风险降低 90 %。4种药物是 :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 (预防血栓成形 ) ,他汀类药 (降低胆固醇 ) ,ACE抑制剂 (降低血压 )和 β 受体阻断药 (减轻心脏负担 )。美国治疗指南曾推荐心脏病和动脉阻塞的患者用这四类药预防发病 ,但不知道它们有协同效应。研究组希望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RCT)的疗效.方法 因UAP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接受PCI治疗者4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PCI的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随访24个月无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重,PCI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中间状态。对于发作频繁的 UAP,如症状不及时缓解,很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极大,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 UAP,采取加用合心爽口服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06年9月于我院住院病人62例,年龄42~74岁。诊断标准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1997年《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入选条件:(1)距用药3d 内,每日发作2次以上,最近一次发作在12h以内;(2)心绞痛发作时,相邻两个导联 ST 段下降≥0.1mV或 ST 段抬高,T 波倒置、低平或伪改善。1.2 用药方法及疗效判定:在住院前即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肝素或美托洛尔者,入院后仍服以上药物1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心肌标记物测定排除非ST抬高心肌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共1月;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拜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症状控制、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1个月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抗心绞痛耐药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心痛是经典的抗心绞痛药物 ,但长期服用产生耐药性 [1 ] ,因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自临床应用以来已证实在治疗心绞痛具有速效、高效、安全和毒副作用少的特点 ,临床疗效优于消心痛 [2~ 4 ] 。但有关复方丹参滴丸抗心绞痛长期疗效报道较少 ,以及抗心绞痛耐药性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长期使用抗心绞痛的耐药性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症状 ,ECG表现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年龄 4 0~ 70岁 ,病程三个月以…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4例 ,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及降低血脂等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不良反应少。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心绞痛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03~2000-03应用小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发作时ST段下移0.1mv或T波倒置)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9例患者。将79例患者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评估基础上健康教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健康教育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分别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健康教育、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左洛复)50mg/d,共12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结果健康教育组与药物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健康教育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估基础上的冠心病健康教育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样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症状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1999年~2001年,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WHO关于SAP诊断标准,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病史,每周发作≥5次,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的门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80例SAP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52±16)岁。除外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1±12)岁;B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0±14)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对138例健康人、1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A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CA阳性率:健康组1.4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83.3%、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34.8%;48例ACA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18例分别于3~2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5%,ACA阴性的64例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ACA阳性的48例有14例在2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9.2%,90例ACA阴性者中仅有2例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龄在30~42岁的16例患者ACA全部为阳性。结论 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ACA阳性有关,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明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否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再发梗死,ACA可能有预测价值;另外,ACA可能参与了年龄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atable 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9例UA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的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经常规抗心绞痛(包括阿司匹林、肝素)治疗12d,心绞痛未控制,心电图仍有缺血性ST段偏移者。男64例,女25例,年龄56.3±6.1岁(39~79岁),病程2.3±1.8年(1.1~4.0年)。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26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28例,自发性心绞痛19例,变异性心绞痛7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均经酶学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及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对UAP患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取静脉持续滴注(静点)地尔硫治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不能控制的UAP取得满意疗效为后继治疗争取了时间。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UAP患者126例 ,符合WHO1997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据Braunworld[2]的不稳定心绞痛临床分级为Ⅲ级者经过正规内科治疗(包括足量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静点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3种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A组)44例,普通肝素组(B组)34例,低分子肝素组(C组)44例。观察3组患者应用上述3种药物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好转时间、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治疗后1个月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C组在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好转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0.01),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绞痛复发C组明显低于A组(P=0.002)及B组(P=0.041),用药期间出血事件C组明显少于B组(P=0.03)。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均能明显在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复发及减少出血危险性等方面优于肝素组,且更适合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素玉 《河北医药》1989,11(3):174-175
常用抗心绞痛药物为硝酸酯类、β—阻断剂和钙拮抗剂。这类药物均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量。目前临床多采用联合二种或三种药作为抗心绞痛的治疗方案。但联合不当则可产生不良后果。本文仅就抗心绞痛药物的联用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述。一、硝酸酯类药物和β-阻断剂及与它药的相互作用 1.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十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抑制消心痛所致的心动过速。消心痛可克服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室扩大,避免耗氧量增加。故二药联用不仅有协同作用且减少不良反应。据报道,国外有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第1天应用300mg氯吡格雷,随后75mg/d,连服1个月。观察1个月内心绞痛改善程度、心脏事件(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