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间断冷含血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均使用按4:1比例灌注冷含血停跳液,观察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住院死亡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7~218mins,阻断主动脉时间26~102mins,心脏自动复跳43例,占80%,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3.7%。结论间断冷含血停跳液在心瓣膜置换术中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氧合血心肌停搏液与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直视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组(I组)、冷晶体心肌停博液组(Ⅱ组)各60例。I组采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4℃-8℃)灌注诱导心肌停跳,术中每隔20min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维持,在开放升主动脉钳之前用温血灌注。Ⅱ组采用4℃冷晶体心肌停搏液灌注,术中每20min复灌1次。结果: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较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具有更好的保护心肌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评价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温血组)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冷血组)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体外循环冷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心脏除颤率、开放主动脉后血钾、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心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温血组与冷血组比较,开放主动脉后心脏除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2%与26.7%,P〈0.01);心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术后心功能恢复快,无术后高血钾、低心排血量、严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含钾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温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优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ATP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15例和对照组(B组)1 5例,A组采用含ATP的st.Thomas Ⅱ号停跳液,B组采用st.Thomas Ⅱ号停跳液,分别以临床效果、血中肌钙蛋白T(CTnT)评价两种诱导停跳液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实验组停跳液能达到与对照组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2)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实验组拔管时间以及在ICU停留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3)心肌形态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TP停跳液较单纯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4∶1含血停跳液和冷晶体停跳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期间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将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采用含血停跳液灌注(观察组)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对照组),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观察组先用高钾4∶1混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每隔20~30min用低钾含血停跳液灌注一次。对照组用4℃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每隔20min灌注一次。结果: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4. 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 40 % )。术后心低排发生率,观察组( 8. 8 % )明显低于对照组(17. 60% )。结论: 4∶1含血心脏停跳液较晶体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组不同温度含氧血停跳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病人,分为三组,手术中分别实施温血停跳组(n=10)(34-36℃);中低温停跳组(n=10)(24-28 ℃);低温停跳组(n=10)(15-20℃),分别在不同的时点测量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值,分析动静脉血气值,推算心肌耗氧摄取率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行心肌活检病理学检查,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液动力学改变,温血组复苏后心率偏慢,与中低温组和低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复苏后心率偏快,与温血组和中低温组比较(P<0.05,静脉压偏高,与前两组比较P<0.05。血清CK水平;温血组与中低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组血清CK水平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甚至在24小时后仍高,持续时间长,提示低温对心肌的损害是明显的,病例活组织检查也证实低温组的心肌线粒体细胞器损害以及空泡样变,比温血组和中低温组严重,结论:不同温度含氧血停跳液都有临床使用价值,但低温含氧血停跳液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主要为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术中主要是降低心肌氧耗、减轻和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促进心肌顺应性的恢复,其中的关键是升主动脉阻断后的心肌保护,虽然心肌保护方法有多种,但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尽善尽美。含血心脏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停跳液已被人们所公认。我们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选取二尖瓣置换术病例,采用温-冷-温氧合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的方法,观察其心肌保护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冷晶体停跳液已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对心肌保护的研究与探讨,心脏停搏液的组成和灌注技术都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1年5月至今采用含胰岛素冷晶体停搏液对小儿进行心肌保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刘宁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3):24-26
目的 温氧合血心停搏液不同流量连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选择 6 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分别用温氧合心停搏液微量连灌〔A组 0 .5ml/ (kg .min)〕 ,高流量连灌〔B组 2 .0ml/ (kg .min)〕灌注结果进行分析。选择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 6 0min者各 30例 ,分别记录术前、术后 6、12、2 4、4 8、 72h内CPK、CK—MP、LDH、LDH— 1(H4 )的变化 ,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 72h内 ,两组CPK、CK—MB、LDH、LD— 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峰值多在术后 12~ 2 4h ,组内比较显示与主动脉阻断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大部分在72h降至正常。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临床结果表明 ,两组术后需循环和呼吸辅助时间短 ,心功能恢复迅速、稳定。结论 微流量氧合血心停搏液连续灌注亦能保持心肌能量储备 ,术后心功能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Lidocaine lmg/ml和K+40mmol/L所配置的利多卡因温血心停搏液,在不同的pH值时,其是否有不同的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对能储备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的pH值,方法按pH=7.2、7.4、7.8、8.0进行分组(n=6),采用离体豚鼠工作心脏模型对复灌后在10,20,30min时AF和CF的恢复率以及30min时心肌ATP含量进行组间比较.所有数据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复灌后10,20和30min时,组Ⅳ(pH=7.8)的AF和CF的恢复率与其它组比较P<0.01;而30min时心肌ATP含量,组Ⅲ(pH=7.6)或组Ⅳ与其它组比较P<0.01,但此两组相比P>0.05.结论7.8为利多卡因温血心停搏液的最佳pH值,并能使其有着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体冷血停搏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21~67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对照组(应用St.Thomas晶体停搏液)和实验组(应用自体冷血停搏液)。实验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即刻,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自体冷血停搏液20 mL/k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St.Thomas晶体停搏液。于主动脉阻断前5 min(T0,基础值)、主动脉开放后即刻(T1),术毕(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记录心脏停搏诱导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及体外循环后24 h多巴胺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1~4时血浆CK-MB活性和cTnⅠ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心脏停搏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5),体外循环后24 h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24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温血组(A组,n=12),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组(B组,n=12),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体外循环前两组间含量无差异。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含量较体外循环前明显升高(P<0.01),T4、T5时点B组,LDH、CK—MB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T3~T5时点B组cTnT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与HTK液对未成熟心肌释放CK-MB、cTnI及细胞线粒体的影响,提示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年龄≤1岁行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主动脉阻断后,分别用自体冷血停搏液、HTK液根部灌注。于心脏停跳前、复跳后30min取右心耳标本1mm×1mm×1mm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并用Flameng法评价线粒体损伤程度。另外于术前、术毕、术后24、48h经桡动脉采血检测cTnI及CK-MB。研究上述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运用统计学t检验的方法,得出研究结果。结果术后cTnI和CK-MB均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cTnI和CK-MB升高较多(P<0.01)。主动脉阻断前心肌线粒体基本完好,偶见基质颗粒丢失或线粒体肿胀。主动脉开放后,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样改变,如颗粒丢失或嵴断裂。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儿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显著增高(P<0.01),开放后对照组评分比自体冷血停搏液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可减少未成熟心肌释放CK-MB与cTnI。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HTK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维持血压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器官血流灌注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分为2组:AVP(5×10-4 U/ml)组和低压复苏对照组。复制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观察早期(模拟院前救治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50 mmHg,3 h)对休克动物的心功能指标和组织氧供/氧耗、肝/肾血流量、肝/肾功能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院前救治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心输出量和增加组织氧供/氧耗;同时AVP治疗也明显提高了肝血流量、改善肝线粒体功能,并明显降低了休克后升高的肝功能指标AST和ALT,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低压复苏组。但AVP组的肾血流量低于低压复苏组,且两组间肾线粒体功能和肾功能指标(BUN和Scr)无明显差异。结论 院前救治阶段应用AVP可更有效的改善心功能、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和线粒体功能,发挥抗休克作用。但AVP对肾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