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性骨骼肌细胞自噬、凋亡能将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ROS)、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以及损伤严重的细胞组织等转运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以维持肌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控制炎性损伤,进而提高骨骼肌细胞运动适应性。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家族是控制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蛋白,也可定位在内质网上靶向调控细胞自噬。近些年,多项研究显示Bcl-2家族协同胞内Ca2+信号、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通路、P53基因以及泛素蛋白Atg12等串流在自噬和凋亡之间。本文在总结Bcl-2家族调控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基础上,重点论述它们对运动性骨骼肌自噬、凋亡的定位和串流调控机制,以期为运动性骨骼肌相关代谢疾病、运动损伤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Bcl-2基因家族-细胞凋亡-乳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蕙心  舒为群 《武警医学》2000,11(4):232-233
乳腺癌是欧美发达国家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亚州国家妇女死因首位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每年以 1%的速度增长 ,且高发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 ] 。鉴于乳腺癌与雌激素的密切关系以及Bcl- 2s ,细胞凋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就雌激素与乳腺肿瘤以及Bcl- 2s、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作如下讨论。1 雌激素与乳腺细胞凋亡及Bcl- 2s的关系细胞凋亡 (Apopotosis)是 1972年Kerr等[1 ]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观察到的一种细胞死亡过程 ,它是恶性肿瘤的一个普遍的自发现象。雌激素 (Estrogen)模拟或…  相似文献   

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降解蛋白质的过程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UPS的两种骨骼肌特异性E3连接酶(MAFbx,MuRF1)表达增加,有效增加细胞蛋白质降解。提示UPS在维持骨骼肌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机体代谢、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异常。研究发现,UPS在有氧运动调节骨骼肌糖、脂代谢过程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UPS在运动调节骨骼肌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探明UPS与运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肝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生理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过程。通过凋亡,体内失去生物学活性或无生理功能的细胞,如一些衰老、受损或癌变前的细胞以有序的方式被清除,从而维持组织中细胞生成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细胞凋亡是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正常现象,属于一种机体的自主保护性反应。运动作为一种特殊刺激,可加速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使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引起ATP减少、自由基增多、Ca2+浓度改变、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变化等,导致细胞启动细胞凋亡。目前,细胞凋亡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探讨运动状态下的肝细胞凋亡对…  相似文献   

5.
运动状态下的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在组织细胞动力学方面有广泛作用的一种基本生理现象 ,1 972年由Kerr等[1] 首先提出 ,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是机体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用于描述发生在发育、成熟、衰老过程中 ,对不同有害刺激或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自杀行为。这些刺激包括病毒攻击、自由基、辐射造成的DNA损伤等。这种自杀行为不对周围组织产生副作用。通常 ,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 ,这是完全不同于细胞坏死的一种死亡途径。1 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内切酶…  相似文献   

6.
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由Kerr等人首先提出的。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生理性死亡形式,是一个主动过程。现已证实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wlldeath)。细胞凋亡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逐渐成为生物学尤其是医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文就近年研究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做一概述。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方法11 光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变圆,与邻周细胞脱离,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核染色质浓缩,形成深染团块呈新月…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的分子功能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多种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过程,见于胚胎发育、组织分化、免疫调节等诸多生理过程和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病理情况.早期研究细胞凋亡几乎都是体外检测法,如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ELISA测定核小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法,DNA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等[1].  相似文献   

8.
生理性细胞死亡 ,又称为编程性细胞死亡(PCD) ,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凋亡。近些年 ,实验证明神经系统的疾病 ,如癫、帕金森病 (PD)、老年性痴呆 (AD)和脑缺血等 ,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PCD为衰老及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丧失的原因之一 ,而内外因素激活细胞自身基因程序常易引起神经元凋亡。作者现就凋亡的概念、一氧化氮 (NO)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 ,以及凋亡与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1 凋亡的定义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以胞核皱缩、染…  相似文献   

9.
胚胎发育的软骨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模式 ,在形态上表现为胞核染色质固缩、分离及降解 ,胞质凝缩 ,最后细胞裂解 ,但裂解产物被细胞膜包裹形成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被周围细胞摄取并在它们的溶酶体内消化 ,所以不会引起炎症反应。凋亡在生物化学上表现为核小体连接处的DNA双链被切断 ,结果形成许多 180bp~ 2 0 0bp及其倍数的寡核苷酸片段 ,电泳时出现梯形DNA条带 (DNAladder)。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组织的平衡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但它也出现于许多病理状态下 ,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1〕。现就软骨胚胎发育及软骨细…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作用林海①⒇龚肖崎②关键词细胞凋亡基因基因调节中图法分类号R329.2细胞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但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凋亡规律的研究一直未被...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机制研究经历了从器官水平到分子水平的不断深化过程.认为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CIRI可诱导多种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促凋亡基因和抑凋亡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凋亡的调控。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也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2.
Fas/FasL系统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死亡可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病理性细胞死亡 (坏死 )。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凋亡 ,是指在一定的生理、病理条件下 ,细胞按自身即定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一种死亡形式。 1 972年 Kerr首先提出凋亡的概念 ,他主要根据形态学上的不同将细胞凋亡与坏死区分开来。近十年来 ,对免疫细胞的凋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发现多种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及胞内基因产物都参与或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中死亡分子与其受体结合在诱导凋亡、维持机体自身稳定和保持内环境平衡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Fas L引起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概述1 989年 Yon…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它不同于一般的细胞坏死过程,是指局部环境生理或病理性变化引起的,由自身内部机制调节的一种主动的,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自发性死亡方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包括染色质浓集、胞膜皱缩和凋亡小体的形成,其生化特征是核酸内切酶活化,染色质在核小体间断裂,从而在DNA电泳时形成特征性的梯形带。自Kerr于1972年首次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有别于细胞坏死的细胞死亡类型以来,人们对于细胞凋亡在胚胎期器官分化、肿瘤发生及一些退行性病变等领域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机体调控细胞增殖,清除多余、受感染或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目恒定的重要机制,与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生理及病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细胞凋亡减少会出现增殖性病变,甚至发生肿瘤;而细胞凋亡过多则可能出现各种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细胞过度丢失可能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是多种生理病理因子参与、以细胞核浓缩、染色体DNA被以核小体为单位切成梯状片段、细胞缩小、最终形成凋亡小体等形态变化为特征,并由凋亡相关基因启动的细胞死亡过程.造成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对于肺泡Ⅱ型细胞(ATⅡ细胞)来说,氧化应激会造成大量活性氧(ROS)的产生,其继发性细胞损伤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生命现象,它在维持运动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平衡、代谢废物清除、结构重建等细胞环境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骨骼肌自噬及其相关基因的上游和下游靶点在调控运动性骨骼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了解运动性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分子机制,为治疗与预防骨骼肌萎缩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进行长期有氧运动干预,探讨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及运动诱导HSP70对其影响,揭示运动预防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理。方法:2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50只,经1周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年轻对照组(YS组)、老年对照组(OS组)和老年运动组(OE组)。YS组(28周)小鼠经抓力测试后立即处死取材。OE组小鼠采用30周、每周3~4次、每次50分钟、75%VO2max有氧跑台运动训练(速度12米/分钟,坡度0°)。OS组与OE组小鼠喂养至60周龄后,检测抓力等指标后处死。随即分离各组小鼠腓肠肌,称重后检测小鼠骨骼肌萎缩指数(Sarcopenia index,SI),随后提取腓肠肌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腓肠肌组织HSP70,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o-IP法检测小鼠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结合量;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SI变化:OS组小鼠腓肠肌SI较YS组显著减少23.09%,而OE组SI与OS组相比显著增加30.48%;(2)小鼠抓力:OS组小鼠抓力/体重比值比YS组显著减少42.74%,OE组比OS组显著增加21.51%;(3)凋亡指数检测:伴随年龄增加,OS组较YS组显著增加475.28%,而有氧运动之后,OE组小鼠凋亡指数较OS组显著减少46.41%;(4)Western Blot结果:OS组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较YS组显著增加45.40%,OE组较OS组显著减少33.40%;(5)腓肠肌HSP70与Apaf-1蛋白的结合量:OS组较YS组HSP70与Apaf-1结合量显著下降67.11%,运动后OE组较OS组显著增加306.31%。结论:(1)60周龄小鼠腓肠肌发生增龄性骨骼肌萎缩,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2)增龄性骨骼肌萎缩可能与骨骼肌凋亡细胞增多有关,3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3)30周有氧运动可增强HSP70与Apaf-1结合量,这可能是运动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延缓增龄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细胞凋亡和肌纤维类型百分构成的关系。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不运动)、中等强度运动组(18m/min,100min)和大强度运动组(28m/min,20min),每组10只。安静组和运动组大鼠分别于安静状态和运动后即刻处死,取后肢腓肠肌内侧头,分别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试细胞凋亡,ATP酶染色法鉴定Ⅰ型和Ⅱ型骨骼肌纤维,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肌凝蛋白重链(MHC),MHCⅠ、MHCⅡa、MHCⅡb和MHCⅡx。结果:(1)安静对照组大鼠腓肠肌内侧头仅检测到少量TUNEL阳染细胞核;中等强度运动组有散在的TUNEL阳染细胞核,凋亡指数为19.01±6.61;大强度运动组也检测到TUNEL阳染细胞核,凋亡指数为11.51±4.33%。(2)中等强度运动组细胞凋亡指数与Ⅱ型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的相关系数r为0.776(P<0.05);大强度运动组细胞凋亡指数与Ⅱ型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的相关系数r为0.737(P<0.05)。(3)中等强度运动组细胞凋亡指数与MHCⅡa亚型百分比呈高度正相关(r=0.787,P<0.05);与MHCⅡb亚型百分比呈低度负相关(r=-0.334,P<0.05);大强度运动组的结果与中等强度组基本一致。结论:运动量是影响骨骼肌细胞凋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肌细胞凋亡率在一定程度上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升高,并且Ⅱ型肌纤维(快肌纤维)百分比高的骨骼肌在大强度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中更易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脉冲磁场对γ射线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一种不同于坏死且受基因指导的主动性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许多外环境因素都可诱发细胞凋亡,如电离辐射[11]等。发生凋亡的细胞显示出一系列特征性变化,诸如:染色质凝聚,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染色...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 细胞凋亡(Apoptosis,AP)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1972年,Kerr[1]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 1977年,Don MM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凋亡现象[44];1980年,Wyllie[2、3]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归范出细胞凋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  相似文献   

20.
于继徐 《放射学实践》2003,18(8):614-617
研究已表明肝癌组织不仅表现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apoptosis)异常。细胞凋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与细胞病理性死亡(necrosis)有本质区别。本文就细胞凋亡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