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药物性肝损害有时甚至可以发生急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快速恢复肝脏功能、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成为了临床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葡醛酸钠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3-993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笔者对486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分组使用葡萄糖醛酸钠(Sodium Gluouronio Aoid)和肌苷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正规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结核病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国内外有大量报道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与机体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相关。本文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进行概要地介绍,旨在从基因水平上了解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26-162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化学治疗是目前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我国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采用统一短程督导化学治疗方案.抗结核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药物不良反应.据报道,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1-3].年龄、性别、HBsAg、肝炎史、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生物因素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有影响[4-5],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物因素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9.
R=2.016,95%CI为1.058~3.842).结论 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显著相关,c1/c1野生基因型是引起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7,(5)
肝损害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对药物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易受药物损害的器官之一。当患者出现肝损害时需及时采取必要的护肝手段,以预防和避免肝脏受到持续的损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肝损害组),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60例(无肝损害组),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结果在筛选出的10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位点中,NAT2启动子区域rs4646243的T等位基因和rs4646246的A等位基因构成的突变纯合及杂合基因型均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有关联,rs1115784、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纯合突变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风险相关联,其中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高度关联。在10个标签SNP位点中发现2个单体域,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TGAA’和位于单体域2的单体型‘TAG’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联。在NAT2基因上还发现2个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的单体型: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CGGG’及位于单体域2的‘CGG’。结论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AT2基因及单体型,可以在抗结核治疗前筛选出肝损害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王君和  张彩玉 《内科》2009,4(4):537-53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4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192例患者中,43例肝功能异常,占22.4%。其中12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21例(占48.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3例(占6.9%)。接受抗结核治疗192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18例,其中7例出现肝损害,占38.9%,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停用抗结核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4):131-132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抗生素引起药源性肝损害207例临床分析;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抗痨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文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7):929-92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3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的1~3周,HBsAg(+)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也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似有上升趋势,1997年方毅敏等观察53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执行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方案治疗后出现肝损害231例,肝损害率达43.5%[1]。本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周小红  农丽英 《内科》2012,7(1):86-88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 针对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居家治疗的特点,进行患者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系统性整体教育、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庭护理,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结果 382例结核药物性肝损患者,除6例入院,1例转院,其余均在门诊接受治疗.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程度,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基础肝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57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DIL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基础慢性肝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不同类型慢性肝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357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害327例(24.1%),368例合并基础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损害165例(44.84%),无基础慢性肝病患者989例出现肝损害203例(20.53%)。其中合并慢性基础肝病患者中慢性HBV感染者234例,112例发生肝损害(47.86%);慢性HCV感染者34例,15例发生肝损害(44.12%);其他慢性肝病患者100例,出现肝损害38例(38.00%)。234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85例,52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61.18%);HBV携带者(ASC)149例,60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40.27%)。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尤其是合并慢性基础肝病的惠者,因此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l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χ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l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χ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俊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07-1808
结核病化疗具有联合、长程、足量的特点,药物性肝损害是其常见而严重的毒副作用之一,抗结核药在所有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居首位38.56%[1]异烟肼致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10%,与利福平合用时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增高3.5~10倍[2,3]。以利福平、吡嗪酰胺多见,丙硫异烟胺所致肝损害报道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