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脲酶是一种植物蛋白酶,可催化其底物中的脲素分解产氨,使底物溶液的pH值升高,溶液中的溴甲酚紫指示剂由黄色转变为紫色。脲酶的另一特点是活性不受叠氮钠抑制,由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无内源性脲酶存在,在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时,不存在类似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形成的非特异性染色。但脲酶标记抗体的过程繁杂,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我们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6株分泌抗脲酶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将抗脲酶McAb应用于非标记脲酶酶免疫实验中,获得了满意结果。现将实验程序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刀豆脲酶和人黄体素为抗原建立一种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方法,可产生分泌IgG的小鼠杂交瘤。 一般体外刺激小鼠牌细胞的方法优点在于节省时间及抗原用量,但杂交瘤产生及生长水平低,并且几乎均为IgM类。作者在评价了培养基的选择,补加血清,胸腺细胞条件培养基、抗原剂量、刺激时间,在刺激期间改变培养基、以及加入多克隆有丝分裂原等诸多理想化参数的效应后,认为加入PMA的10%胸腺细胞条件培养基(SDME)及补加5%免血清效果良好、其中可能含有白细间素α,几种β细胞分化生长因子(EL-BCDF-nek,BSF-pl,EL-BCGF-swa)等因子。抗原浓度及刺激时间对产生分泌特异性抗体杂交瘤及产生稳定分泌  相似文献   

3.
在细胞融合、克隆时,为促进杂交瘤细胞生长常需加入饲养细胞。Wolker等用其他可溶性因子——L_(929)细胞培养上清取代饲养细胞用于细胞融合、克隆及杂交瘤细胞培养,证明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本文介绍在杂交瘤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中加入L_(929)条件培养液培养细胞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抗SRBC的杂交瘤细胞株MX-87的方法及其应用情况。MX-87具有H-2~d表型并分泌IgM类抗SRBC单克隆抗体。用微量溶血空斑试验检查,每个MX-87杂交瘤细胞都可以形成一个清晰、透明的空斑。以这个杂交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空斑减少试验可以敏感地检测细胞毒T细胞(CTL)的功能。本文探讨了用溶血空斑减少试验进行CTL功能测定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三株人—人杂交瘤细胞株的免疫球蛋白分泌稳定性作了研究。研究中注意到用有限稀释法多次克隆的杂交瘤细胞(C_(10),13H_2)与未经克隆的细胞株(F_3)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中,其细胞形态大小,染色体数和抗体分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证实杂交瘤球蛋白分泌稳定性与染色体丢失或不分泌群体的过度生长有关。我们用HAT筛选培养液进行再处理,注意到C_(10)这一株细胞的四倍体细胞数明显增加,抗体分泌量也有所增加。结果提示对杂交瘤细胞及早克隆,或适时用HAT进行重筛选,对稳定分泌群体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HD1是一株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再与MCF—7细胞孵育后,取吸附于靶细胞的脾细胞和Sp2/0融合得到的杂交瘤。我们将杂交瘤进行了腹水扩增,用Protein A-Sepharose 4B纯化了抗体(IgG1)。经检测,杂交瘤上清抗体分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HBeAg,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2-巯基乙醇(2-ME)处理后作为抗原免疫雌牲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共获约3000个杂交瘤细胞克隆。经二种不同的ELISA筛选,得到16个分泌抗HBe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以94.127二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HBe McAb效价较高(ELISA效价均为10~(-6),与HBeAg作琼脂糖双向扩散时还可出现肉眼所见沉淀线)。染色体检查证实为杂交瘤  相似文献   

8.
用急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抗人前B淋巴细胞杂交瘤All_(26)。该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活性高,特异性地针对前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已经发现IL-6能增加分泌特异性单抗杂交瘤的比例。作者报道了一种用含有IL-6基因逆转录病毒转染的能持续表达鼠IL-6(mlL-6)的Sp2/0细胞作为融合亲本细胞,从而提高产生总的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频率的方法。 杂交瘤是由Sp2/mIL-6作为亲本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丁酸钠对杂交瘤细胞增殖及抗体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浓度丁酸钠完全培养液和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分泌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当丁酸钠浓度为0.25~0.5 mmol/L时,对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能力具有刺激作用,提高抗体效价2~4倍,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表明丁酸钠可作为一种添加剂用以提高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瘤细胞的研究中,培养基中的血清常会干扰单克隆抗体(McAb)的测定,由于血清所含成份复杂,动物个体差异较大,故使用前还须进行严格的筛选。血清还经常是污染的来源。为避免这些缺点,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用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 SFM)取代含血清的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CM)进行细胞特别是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王大坤 《现代免疫学》1989,9(6):372-373
<正> 在制备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简称抗Id抗体)过程中,检测抗Id抗体通用方法是用纯化独特型抗体(简称 Id 抗体)的 ELISA或RIA。由于分泌Id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表面表达有均一的Id抗体分子,Kennedy等人曾采用分泌Id抗体的新鲜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管法检测抗Id抗体的活性及特异性,以节省纯化Id抗体的用量和提高初步检测的速度。我们在检测自制的多克隆抗Id抗体的过程中,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即用固定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玻片法检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极早期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探讨HCMV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将HCMV用moiI法感染人胚肺纤维母细胞(HEL)后分离细胞核,与Freund氏佐剂一起免疫BALB/c小鼠,每隔2周追加免疫一次,共4个月。腹腔内追加注入后,将脾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经过克隆化获得杂交瘤细胞纯株后,  相似文献   

14.
表达αβTcR 的T 淋巴细胞在胸腺内被分化为αβ~+与αβ~-,这种选择性作用有助于建立自身耐受性并保障成熟的CD_4~+、CD_8~+细胞群受自身MHC 约束;但有关γδT 细胞的发育所知不多。据此,本文开展这方面研究。将成年C_(57)BL/b(H-Z~b、TL~b)小鼠的CD_4~-、CD_8~-胸腺细胞和胸腺瘤BW5147融合后获得几株γδTcRT 杂交瘤。用杂交瘤生长抑制测定法鉴定一株转基因细胞特异的杂交瘤(KNb),它能识别TL~b 单型产物,后  相似文献   

15.
用ENCAPCEL~(TM)微囊技术培养鼠×鼠杂交瘤细胞和生产单克隆抗体,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表现在最终细胞密度和单克隆抗体产量、浓度以及纯度等四个方面。但鼠杂交瘤不易受人×人杂交瘤,培养方法即选择的限制因素的影响:如维持饲养裸鼠的困难和人×人、人×鼠杂交瘤单克隆抗体产量很低。作者实验应用微囊法培养,研究了生产人×人杂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两种在96孔微培养板内冻存和复苏杂交瘤细胞的简便快速方法,可提高对杂交瘤的管理水平,以避免细胞的丢失。具体方法是:用福尔马林杀死的嗜肺军团菌(OLDA株)或鹌鹑肌细胞,分别免疫Balb/c小鼠。杀鼠取脾细胞,与Sp 2/O—Ag14小鼠浆细胞瘤细胞杂交得LD 8 a 2—3 D 8-1 B 7和MF 2-5 A6杂交瘤。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杂交瘤所分泌的抗  相似文献   

17.
二次杂交瘤(hybrid-bybridoma)是由两种细胞融合而成的瘤细胞,可分泌双功能单克隆抗体(bsMcAb)。制备二次杂交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杂交瘤细胞与特异抗原免疫的脾细胞融合,另一种是可分泌单克隆抗体的两种杂交瘤细胞融合。本文就目前为止所采用的各种制备二次杂交瘤的方法做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 SP2/0骨髓瘤细胞按 Kennett 方法作细胞融合,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2~3次后,建立一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6-B6),其培养上清经浓缩后作免疫球蛋白亚类签定为 IgM,杂交瘤诱生的小鼠腹水经 SEA 免疫  相似文献   

19.
将Nso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免疫的小鼠进行融合,迄今为止,已经获得17种稳定产生抗TSH抗体的杂交瘤。基于与有关糖蛋白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交叉反应,用放射免疫测定,作者将17种杂交瘤暂时分为五组(见表1)。这就意味着每组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在TSH分子水平鉴别出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技术已在医学生物学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杂交瘤细胞冻存一般时间复苏后产生McAb的稳定性,我们复苏了30株杂交瘤细胞,并用其中一部分细胞株制备McAb腹水。本文就杂交瘤细胞复苏后的生长情况及细胞冻存后分泌McAb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