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对分析临床实验诊断判定标准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集对分析 (SetPairAnalysis)是赵克勤于 1989年提出的一种用联系度u =a bi cj统一处理模糊、随机、中介和信息不完全所致不确定性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其特点是对客观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给予客观承认 ,并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同异反系统进行辨证分析和数学处理。其理论和方法已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2~ 4〕。但在医学临床实验诊断领域的应用未见报道。笔者用集对分析理论探索尿糖检验结果的判定标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问题的提出1 临床检验诊断中尿液自动化分析对尿糖结…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与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曾钊敏,赖洪飘,黄文繁对深圳市妈湾电厂、广东浮法玻璃厂、南山热电厂等单位全体员工进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同时进行ABO血型系统检查,再分析二者是否有关。乙肝两对半均用ELISA法,试剂盒为深圳月亮湾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3.
义务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属乙肝病毒易感人群之一,而学校是青年人高度集中的场所,乙型肝炎极易在学生群体中被感染和流行。应扬州中心血站仪征分站和某技校的要求对他们的学生进行免费体检,符合条件的才能献血,为保证血液的质量,我们对他们进行一系列项目的检测,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是其中必检的项目,得到了乙肝五项的资料,笔者将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东省部分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方法对9种不同的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试剂,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国家参考品,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根据2000年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规程》进行检测和结果判定,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性等指标对试剂进行评估。结果9种试剂的乙肝标志物5项检测结果均有不合格项,HBsAg检测试剂达标率最高,相对质量较好。在9种乙肝标志物ELISA试剂中,A试剂4项合格,C和F试剂3项合格,其余试剂的合格项均不超过2项。在5个检测项目中,HBsAg有6种试剂合格,HBeAg有4种试剂合格,HBeAb有3种试剂合格,HBsAb和HBcAb只有2种试剂合格。结论国产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处理模糊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集对分析原理,并总结了几种联系度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为多目标决策中不确定性的描述与表达提供解决的思路,并应用卫生装备评估实例进行了不确定性的研究,建立了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验证了多种联系度计算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纠正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中的一些误区。方法 在进行常规的强化戊二醛破坏乙矸表面抗原效果监测的同时设定了多组对照,包括戊二醛本身,戊二醛+乙肝表面抗原,戊二醛+中和剂,戊二醛+中和剂+乙肝表面抗原。结果 显示如果在不加入中和剂的情况下进行测定则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 用酶法检测强化戊二醛破坏乙肝表面抗原效果时,必须加入中和剂,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刘青鹤 《现代保健》2014,(25):123-12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离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HBV-DNA、HBV-M进行检测,在不同的HBV-M模式下分析其与HBV-DNA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97.9%;HBsAg(+)+HBeAg(+)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是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种模式下的检测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模式不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不同,乙肝患者机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差异,HBV-M和HBV-DNA的检测分别是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同时对患者进行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传染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前S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HBsAg阳性标本进行PCR法检测HBV-DNA,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PreS1蛋白、PreS2蛋白.将结果作比较。[结果]HBV-DNA(+)标本中,PreS1蛋白检出率为66.10%,PreS2蛋白检出率为91.53%;在HBeAg(+)标本中,PreS1蛋白检出率为72.73%,PreS2Ag检出率为96.1%,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BV-DNA(-)组及HBeAb(+)组。[结论]前S蛋白与HBeAg、HBV-DNA显著相关,可作为HBV复制的新指标,能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多重填补的方法及其统计推断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描述数据缺失的特征和数据缺失模式,对Rubin最早提出的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MI)的基本概念、填补和分析缺失数据的方法、综合统计推断进行了探讨,分析了MI的特点、局限性以及应用MI方法处理不完整数据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用MI方法将每一个缺失值用一系列可能的值填补,然后使用常规的、针对完全数据集的统计方法对多重填补后得到的若干数据集进行分析,并把所得的结果进行综合。结果 多重填补值显示出了缺失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得已有数据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对总体参数做出了更为准确的估计。结论 MI方法为处理存在缺失值的数据集提供了有用的策略,并且适用于多种数据缺失的场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择合适浓度的试剂以消除红细胞对酶免分析仪测定乙肝标志物的干扰。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尿素和草酸铵溶液分别加入到用小牛血清稀释的一系列含RBC且乙肝标志物为阴性的抗凝血浆中,用辉煌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连体机对其进行HBsAg的测定。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CTAB能很快使RBC溶血,但都使测定HBsAg出现假阳性;加入200、100g/L的尿素、10g/L的草酸铵可抑制低浓度RBC对HBsAg测定的影响;而360g/L的尿素和20g/L草酸铵能抑制高浓度RBC对HBsAg测定的影响,二者同时应用于32例各种已知模式的乙肝标志物的血液标本的测定(人为造成含各种浓度RBC干扰),只有360g/L的尿素能有效抑制干扰,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与原模式相同。结论 选择360g/L的尿素作为消除RBC干扰试剂,应用于辉煌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连体机检测乙肝标志物能有效抑制RBC对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外来青年工人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确定东莞市外来青年工人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莞市某外资企业3122名外来青年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乙肝三项指标的检测。以该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为基本参数,采用费用一效果分析法和决策树法确定外来青年工人乙肝疫苗接种前的最优筛检方案;采用灵敏度分析法探讨引入模型的参数对方案优化的贡献和阈值分析法检验参数的阳性率阈值。结果东莞市外来青年工人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为仅检测抗-HBc;HBsAg、抗-HBs、抗-HBc检测的阳性率阈值分别为0.40、0.40、0.40。结论外来青年工人乙肝疫苗接种前可只检测抗-HBc,这与同时检测乙肝三项指标的预防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V免疫标志物。结果121例乙型肝炎标本中,FIBsAg+、HBeAg+、FIBcAb+阳性组患者有39例.血清HBV—DNA阳性率67%,平均浓度1.42x10’Iu/rnl;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有6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45%,平均浓度4.29×10^5IU/ml;HBsAg+,HBcAb阳性组患者有6例,血清HBV—DNA定量值均为〈500;HBsAg+,HBeAg+,HBeAb+,HBcAb+有2例,血清HBV-DNA阳性50%,平均浓度2.96×10^4IU/ml。结论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高发地区,乙肝的治疗问题迄今未解决。乙肝疫苗的应用,在阻断HBV传播和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收效显著。本文通过婚检、入园儿童体检发现,儿童同样是乙肝的高危人群,而且有比成年人高出几倍的传染性。一、资料来源1996年1月~1998年8月本院门诊婚前体检及入园体检儿童,对HBSAg(+)者进一步作乙肝标志物(HBVM)检查。二、方法静脉采血,酶联免疫法(厦门新创试剂人数据用X’检验。三、结果在6300对婚检人员中共查出HBSAg(+)750名,阳性率5.95%(750/12600)。其中男性阳性率6.98%,女性阳性率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人群HBV血清标志物(HBV-M)常见模式。方法采用ELISA检测HBV-M,结果判定参照GB17010-1997,应用χ^2检验和文献系统综述方法分析。结果317617人检测显示,常见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22.89%)和HBsAg+、抗-HBe+、抗-HBc+(43.20%)最多,占总数66.09%;其次为HBsAg+、抗-HBc+(14.00%)和其他模式11.25%。4种模式占91.37%。不同职业5种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6856,P〈0.01)。结论不同人群感染模式研究,对控制乙肝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脐带血乙肝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和产妇宫内乙肝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机制及产妇与脐血乙肝血清标志物相关情况。方法在具有HBV感染的孕妇中,在其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新生儿脐血中乙肝的宫内感染率为3.31%。结论通过了解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机制及孕产妇乙肝标志物感染模式,积极做好孕产妇的乙肝免疫预防及新生儿的主、被动免疫工作,为减少新生儿AsC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晟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8):415-416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的最主要的乙类传染病,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一个病种。奉化市地处浙江沿海地区,是乙肝的高发区。为了解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乙肝感染情况,对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的4730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为了解我县从业人员(食品、公共场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们于2001~2002年对本县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确定为HBsAg阳性血清进行乙肝标志物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以及HBV阳性模式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选择甘肃静宁城关社区部分中学学生,用酶联免疲法统一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10000名中学生中,HBsAg阳性402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总阳性携带率为4.02%;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阳性率高达80.6%,以H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最多见,占总病例数的55.98%,其次为HBsAg+HBeAg两项阳性,占总病例数的26.12%。结论HBVFEI性大多处于急性感染状态,存在传染性,提示应该对学校和家长进行强化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宣传,加强对中学生乙肝的监测,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HBsAg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检测标志物。为了解铜鼓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今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于2006年4—6月份对铜鼓县城33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检测,对101名HBsAg阳性学生检测了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