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模型评估。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组(n=10只),束缚应激组(n=10只),和正常对照组(n=10只)。采用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进行大便情况评估和直肠敏感性测试,盐酸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结果在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粪便点数较正常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稀便数较其余两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直肠敏感性较其余两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肠道肥大细胞可见脱颗粒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乙酸联合束缚应激可增加大鼠内脏敏感性,并且使大鼠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脱颗粒现象增强。该综合造模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IBS的发病形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IBS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
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鸡卵清白蛋白致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研究该模型内脏高敏感与肥大细胞的关联。方法: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使大鼠内脏致敏,分别在给药3d及2周后用特殊染色法观察结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用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估致敏大鼠对直肠扩张刺激的内脏感觉改变。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致敏大鼠肠黏膜及肠系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阿尔辛蓝-藏红染色法显示,对照组及致敏大鼠3ml及5ml气囊组AW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确切,内脏致敏作用很可能和肥大细胞的增生和脱颗粒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内脏高敏感大鼠腹腔中肥大细胞活性增加,探讨5-羟色胺(5-HT)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空白对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随机分为C组和D组。提取内脏高敏感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的腹腔肥大细胞,用抗原和抗血清孵育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计数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并用荧光法检测其组胺释放率。比较经不含5-HT孵育液组(A组和D组)和富含5-HT孵育液组(B组和C组)孵育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和组胺释放率。结果:内脏致敏组大鼠(A组和B组)的组胺释放率明显高于D组大鼠(P<0.01),A组和B组的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D组(P<0.01);且A组的组胺释放率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和D组间组胺释放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内脏致敏大鼠的肥大细胞活性增强,5-HT对致敏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束缚应激所致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I亚基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表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应激组和急性应激+MK-801组各10只.以急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以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干预.记录大鼠结直肠扩张压力下腹外斜肌肌电图以评估内脏感觉功能,比较不同组问的差异.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NR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1)急性应激组在40、60、80 men Hg(1 mm Hg=0.133 kPa)压力下行直、结肠扩张时,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多于对照组(次:925±217比188±31、1480±347比510±68、1732±344比765±103,均P<0.01)和急性应激+MK-801组(次:210±47、525±97、841±156,均P<0.05);后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急性应激组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NRI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值:1.57±0.20比0.68±0.10、2.00±0.20比0.87±0.19、1.36±0.17比0.74±0.15,均P<0.01)和急性应激+MK-801组(A值:0.84±0.13、0.91±0.16、0.79±0.13,均P<0.05);后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急性应激组回盲部、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NRI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值:1.69±0.20比0.54±0.11、1.41±0.12比0.71士0.06、1.63±0.15比0.71±0.07,均P=0.000)和急性应激+MK-801组(A值0.75±0.09、0.70±0.11、0.63±0.11,均P=0.000);后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MDA受体介导了急性束缚应激导致的内脏敏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道及脊髓内的 5 -羟色胺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 ,肥大细胞脱颗粒对 5 - HT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影响。 方法 :鸡卵清白蛋白制备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分为两组 (A组和 B组 ) ,B组为事先给予促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剂 C4 8/ 80的内脏高敏感大鼠 ,A组为未予该药物的内脏高敏感大鼠。对内脏高敏感大鼠和正常对照组 (C组 )结肠和脊髓进行 5 - HT免疫组化 IHN- Envision染色并作定量分析。 结果 :A组和 C组比较 ,肠道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黏膜下层阳性指数 (PI)明显增加 [(0 .6 34± 0 .2 75 ) vs(0 .2 4 5± 0 .131) ,P<0 .0 1],肌间神经丛内和脊髓后角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显著增高 [(0 .0 0 9± 0 .0 0 4 ) vs(0 .0 0 7± 0 .0 0 4 ) ,(1.0 36± 0 .6 4 3) vs(0 .94 9± 0 .4 6 2 ) ,P<0 .0 5 ]。B组的结肠黏膜下层、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的 5 - HT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神经元 PI分别为 0 .95 8± 0 .32 8,0 .0 12± 0 .0 0 5和1.732± 0 .75 4 ,比 A组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结肠和脊髓后角 5 - HT能神经纤维 /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形成机制之一 ,肥大细胞至少部分通过 5 - HT能神经元作用于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在内脏高敏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检测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及直肠顺应性。取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对MC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的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人相似(P>0.05);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直肠顺应性降低(P<0.01);向直肠内注气20或40ml后,均可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且D-IBS和C-IBS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而乙状结肠MC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BS患者MC存在变异,MC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清、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表达的研究,探讨外周CRF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8~21d的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0.5 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龄时行直肠扩张评估内脏敏感性,记录腹部回缩反射(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心脏穿刺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F蛋白含量,取降结肠组织,行CRF免疫组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明显减少(P<0.05);CRF阳性面积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CRF强度值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CRF血清含量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 血清、结肠CRF增加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在中枢水平敏感化的分子机制,为内脏高敏感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处理食管感觉传入信息功能异常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0.1N盐酸)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元型NO(nc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各部位ncNOS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 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组大鼠nc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CA1、CA2)、尾壳核、纹状体、杏仁核内侧核、丘脑内侧背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孤束核胶质亚核、小脑皮质;OVA联合食管酸灌注组模型组大鼠在上述区域的 ncNOS阳性细胞数和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较单纯食管酸灌注组和单纯食管OVA致敏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预先基础致敏对食管酸灌注诱导的大脑ncNOS表达有活化作用, ncNOS过度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可塑性的改变,促进了内脏高敏感性在中枢水平敏感化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 (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ED)内脏痛模型中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腹腔麻醉50只SD大鼠,暴露大鼠食管下段,利用PE-240管对实验组大鼠的胸段食管进行1 h重复ED刺激,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分离并培养50只大鼠胸段脊髓DRG神经元,根据实验组培养液中有无加入CGRP拮抗剂(CGRP8-37)将其进一步分为ED组(n=15)和ED+CGRP8-37组(n=15)。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RG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SIC3电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神经元中CGRP、ASIC3的表达定位;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GRP与ASIC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与ASIC3蛋白表达。结果:ED组DRG神经元动作电位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示CGRP与ASIC3在DRG神经元中存在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D组CGRP与ASIC3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精神应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过程中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方法采用持续避水应激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通过分析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诱发的腹壁收缩反射(AWR)及肌电活动改变对模型进行鉴定,在制模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体质量、肠道运动(排便颗粒)改变并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结果①应激组的大鼠60 mmHg CRD压力刺激下的AWR评分及VMR与假性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应激组的大鼠的体质量逐渐下降,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排粪粒数逐渐下降,但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③应激刺激后大鼠的站立次数及跨越分格线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避水应激刺激可成功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加,改变其肠道动力,降低大鼠兴奋性,诱发其抑郁样行为,为其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免疫诱导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3组动物分别行气囊直肠扩张,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在直肠球囊扩张前实验组2予以腹腔注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断颈法快速处死后取回盲部及结肠标本,行肥大细胞甲苯氨兰改良染色,分析3组大鼠肠道粘膜肥大细胞定量数据。结果3组SD大鼠直肠气囊扩张AWR评分结果显示,在注入扩展气体3ml及5ml时,AWR评分实验组1(2.50±0.52、3.91±0.28)、实验组2(2.33±0.49、3.33±0.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45、2.33±0.49(P〈0.01、P〈0.01);5 ml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AWR分值存在差异(P〈0.05);3组SD大鼠肠道粘膜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肥大细胞染色显示,对照组回盲部及结肠在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2.83±0.38、1.58±0.51)明显少于实验组1(6.66±0.65、4.17±0.72)及实验组2(6.58±0.99、4.00±0.72),两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IBS动物模型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谭燕  赵斌 《医学综述》2008,14(7):1059-1061
内脏痛是由内脏器官障碍所引起的,目前认为内脏痛过敏是引起内脏痛的最主要机制,但这种内脏痛过敏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假设,主要包括了外周敏感化机制和中枢敏感化机制,还有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几种相关肽和介质,并且作用于相关神经递质的选择性药物已经获得,但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内脏痛过敏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诱导IBS大鼠模型,检测其肠道运动(结肠排便时间、排便颗粒)、内脏感觉(腹壁收缩反射、腹壁肌电活动)及结肠黏膜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可诱导大鼠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敏感性增高(P〈0.05,P〈0.01),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性表现。结论:心理应激联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法建立IBS模型,符合其动力、感觉及组织学特征,可用于IB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两种内脏痛觉超敏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评价物理、化学两种机制诱导的内脏痛觉超敏大鼠模型的异同 ,为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药效学评价提供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化学造模采用TNBS模型 ,物理模型采用新生鼠发育期肠激惹方式诱导模型。结果 :两种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均能复制成功 ,但模型的程度及伴随病理性改变等具有差异。结论 :在进行疾病机理探讨或药效评价应用研究时 ,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这两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醋酸不同注射剂量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出生8d~21d的大鼠,分组后各组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直肠内醋酸刺激,分别在出生后6w、8w,对这些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结果:与新生期生理盐水刺激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新生期醋酸刺激组大鼠腹部抬高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大鼠新生期肠道内醋酸刺激,选用低剂量醋酸可以在成年后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而肠黏膜未见异常病理改变,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肠吉泰对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直肠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肠吉泰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醋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肠吉泰各治疗组分别每日给予低剂量(2 g/ml)和高剂量(3.75 g/ml)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直肠气囊扩张法记录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以评估内脏敏感性;采用ELISA法检测直肠组织N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肠吉泰低剂量组引起大鼠腹壁抬起和弓背抬起的压力值均明显降低(P〈0.01,P〈0.05),直肠组织NGF含量明显增高(P〈0.05);肠吉泰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压力值和直肠组织NGF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吉泰能通过降低肠道组织NGF含量来降低内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变化及特异性辣椒素受体(VR1)拮抗剂辣椒平与非特异性VR1拮抗剂钌红对避水应激引起内脏痛觉过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4只分为无应激对照组(Neg组,n=18)、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12)、辣椒平治疗组(CZP组,n=12)、钌红治疗组(RR组,n=12),Neg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组、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直肠扩张组,NS组、CZP组和RR组只分为直肠内注入辣椒素组和直肠扩张组两小组,每小组均为6只动物。给予避水应激,每天1h连续10d。第11天Neg组与NS组腹腔注射溶媒,CZP组腹腔注射辣椒平,RR组腹腔注射钌红,30min后每小组6只动物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辣椒素,进行疼痛评分,或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避水应激引起动物对直肠注射辣椒素敏感性增加,腹腔注射辣椒平与钌红均能抑制注射辣椒素引起的疼痛反应;避水应激也引起动物CRD刺激后腹直肌肌电活动增加,腹腔注射辣椒平与钌红均能降低肌电活动的增加幅度,而钌红则完全抑制肌电活动的增加。结论辣椒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避水应激引起的内脏痛觉过敏,辣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煎剂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肠道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新生SD大鼠,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加夹尾刺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煎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痛泻要方煎剂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痛泻要方煎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奥替溴铵片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天两次,连续30d。结果模型组大鼠回盲部肥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痛泻要方煎剂高剂量组与奥替溴铵片同样能降低模型大鼠回盲部肥大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痛泻要方煎剂能抑制模型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肥大细胞数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直肠注射醋酸致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中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的研究,探讨内脏敏感性与TNF-α mRNA的表达的关系。方法:取8~21天的SD大鼠,试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0.5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出生后第7周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腹部回缩反射(AWR)得分,并取降结肠组织行HE染色、提取RNA,以β-actin为管家基因进行Real-TimePCR,对TNF—αmRNA进行相对定量,了解TNF-αmRNA在两组大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在各容量直肠扩张时,AWR评分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NF-αmRNA显著性升高。结论:新生期直肠醋酸刺激可以引起成年后的大鼠内脏敏感性升高,成年后大鼠降结肠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符合IBS的特征。其降结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增多,而内脏敏感性的升高可能与TNF-αmRNA的表达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