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失败的患者,处理仍相对棘手.为了探讨鼻内窥镜技术在这类鼻出血患者治疗上的优势,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对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失败的88例鼻出血患者行止血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进后鼻孔填塞止血法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治疗与护理疗效.方法:将鼻腔后部岀血的19例患者采用双腔导尿管气囊代替纱球做为后鼻孔栓子治疗的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导尿管气囊填塞治疗及护理后,鼻出血均停止,无一例发生虚脱等并发症.随访1年也无再岀血发生.结论:采用双腔导尿管做气囊代替纱球作为后鼻孔栓子治疗鼻腔后部岀血,对促进疾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鼻出血是指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和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堵塞、动脉结扎和输血等法仍不能控制的鼻出血。顽固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危重急症之一,常规鼻腔填塞治疗,难度较大,2000年12月-2006年4月,我科对29例鼻出血患者实行血管栓塞治疗,并就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和不同季节,对于鼻腔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前鼻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盲目性大,且疗效不确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并发症较多,虽然大多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对患者痛苦较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部分患者经多次鼻腔填塞后鼻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3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该类患者鼻出血的觇律和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 使用前后鼻孔填塞术,前额部冰敷,降压药物使用,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结果 全部患者24~48小时内出血停止,无1例出现并发症,3~5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血压导致的鼻出血来势较凶猛,除全身用药外,局部止血主要采用鼻腔填塞,由此带来呼吸不畅、精神燎张等一系列问题。填塞后的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加强综合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丽清 《吉林医学》2009,30(4):309-3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行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微波电凝等局部治疗,有效局部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反复发作且鼻腔填塞有效者,在密切观察护理下可延长鼻腔填塞时间。结果:有35例患者首次填塞治疗后出血停止,观察1周无复发;13例1周内复发,经二次局部处理,10例痊愈,3例再次复发后用自制抗生素纱条填塞,6—8d痊愈,1例发病前后10d未大便且治疗无效。服用中药番泻叶水后排多量便后痊愈。结论:老年人鼻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退行性改变,鼻黏膜纤毛上皮趋于萎缩,组织细胞修复再生能力差,是鼻腔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的原因。对老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包括观察有无继续出血、有无休克、初步掌握鼻出血的止血方法和用药禁忌、注意患者的体位、做好实验室检查、积极配合抢救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68例60岁以上老年性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老年性鼻出血发病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占67.65%);鼻腔后部出血比例数增多,出血量多且凶猛;治疗上主要采用前后鼻孔填塞,其中单纯前鼻孔填塞32例(占47.06%),单纯后鼻孔填塞12例(占17.65%),前后鼻孔同时填塞16例(占23.53%)。结论老年人血管收缩能力及黏膜再生修复能力差,需适当延长鼻腔填塞时间,同时应配合积极的精神安慰治疗及适当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腔填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 10 6例严重鼻出血的部位 ,经前 ,后鼻腔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在 2~ 5天抽除鼻腔填塞物而愈 ,疗效满意。随访 3~ 18个月 ,1例并发患侧化脓性上颌窦炎 ,后经冲洗而愈 ,2例高血压病例 1年后再发同侧后鼻道大出血 ,再经前、后鼻孔填塞而愈。结论 :传统的前鼻孔和前后鼻孔填塞仍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鼻出血最基本的方法 ,但要注意寻找出血点 ,采取有效填塞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鼻出血患者行鼻腔填塞术可能出现的相关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97例严重鼻出血患者行鼻腔填塞术的观察与护理,总结严重鼻出血患者行鼻腔填塞术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97例严重鼻出血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严重鼻出血患者在正确治疗的同时,做好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对于出血较剧烈,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中老年病人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部的鼻一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量多少不一,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鼻出血患者51例.全部进行前后鼻孔填塞治疗,治疗效果理想,做好有效的护理及加强健康指导,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后鼻孔息肉29例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后鼻孔息肉的起源、临床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2003年6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29例,并对此病的临床特点、分型、鼻内镜手术方法、疗效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9例后鼻孔息肉中源于上颌窦者24例,蝶窦者3例,中鼻甲及鼻中隔者各1例,均经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达93.10%,总有效率达100%。上述病人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鼻孔息肉可原发于上颌窦、蝶窦、中鼻甲及鼻中隔等多部位,鼻内镜手术可列为治疗后鼻孔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Nasal polyposis     
A review of 313 cases of nasal polypo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in this disease. Other nasal pathology affect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se patients. Simpl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polypi by a transnasal route is the common mode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20例患者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偏曲的软骨、骨质后用油纱条或膨胀海棉填塞。结果:20例均成功。无并发症。随诊3-6月,痊愈17例(85%),改善3例(15%)。结论: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宜先探清虚实,切口应作在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仔细剥离,先剥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尽量保持一侧粘膜完整,避免对称性粘膜撕裂,切除偏曲部软骨及骨质,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Nasal hirudinia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