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四种按蚊胃血血源鉴定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 ̄1993年,采用环状沉淀试验法,对云南省8个地州市20个县的4种重要按蚊进行胃血血源鉴定。结果:采自人房胃血标本平均人血阳性率中华按蚊为7.41%,微小按蚊为12.77%,嗜人按蚊为100%,多斑按蚊为35.71%。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蚊虫叮咬宿主附红细胞体进入蚊体内感染的研究,评价蚊虫在附红细胞体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生境捕捉吸血蚊,在蚊胃血、胸、唾液腺压片检查附红细胞体,计算感染率。结果年均人房蚊密度为16.6只/间·人工小时,畜房为105.44只/间·人工小时。共解剖965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2.1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0.16%。其中人房帐内捕蚊273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53.11%,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21.98%;畜房捕蚊692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9.6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3.38%。人房、畜房、野外感染率有差异(χ^2=131.56,P〈0.005)。人房帐内平均吸血率为57.23%,平均叮咬人率为0.48只/人·天。结论蚊虫在传播附红细胞体中具有一定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不同栖息场所采集Cella氏Ⅱ~Ⅲ期中华按蚊及嗜人按蚊共357只,同时用ELISA及沉淀试验鉴定蚊胃血中的人、牛血。结果357份标本,经沉淀试验人血阳性126份,占35.3%;牛血阳性59份,占16.5%。ELISA测定人血阳性135份,占37.8%;牛血阳性75份,占21.0%。后法较前法阳性率高,阳性反应强度较高。沉淀试验鉴定为人牛血的30份,ELISA测定人血5份,牛血8份,人牛血17份。沉淀试验鉴为猪血的130份,ELISA测定为阴性反应。沉淀试验鉴定人、牛血为阴性的12份标本,经ELISA法检测全为阳性反应,其中人4份,牛血8份,进一步证明后法较前法特异性强,更适合现场蚊胃血鉴定。  相似文献   

4.
鉴定蚊胃血血源的方法已报告有多种,如环状沉淀、对流免疫电泳、荧光标记、同位素标记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至今,用醋酸纤维膜微量免疫扩散法鉴定按蚊胃血的报告不多。为探讨醋酸纤维膜微量免疫扩散法在按蚊胃血血源鉴定上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在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开展蚊胃血鉴定上的应用性,我们将其与环状沉淀试验方法做比较,今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一) 标本的采集:采自牛、猪、人房的按蚊,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嗜人按蚊单管产卵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常规饲养已驯化的嗜人按蚊,羽化3d后放入小白鼠供吸血,扣取100只饱血雌蚊单管产卵,产卵后再次吸血,如此反复,观察嗜人按蚊一个生命周期的产卵次数、产卵数及蚊卵的孵化率。[结果]嗜人按蚊雌蚊平均寿命为11.4d,生殖营养周期为55.08h,一个生命周期可产卵1~7次,获蚊卵21518粒,1~7次产卵孵化率分别为81.37%、77.97%、77.68%、72.82%、70.12%、69.70%和72.67%。[结论]嗜人按蚊单管产卵可获大量蚊卵,满足对按蚊需求量大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人酶结合物的ELISA方法鉴定中华按蚊蚊胃人血,其结果全部呈阳性反应;而蚊胃中兔、猪和豚鼠血均呈阴性反应。蚊胃人血经2、6、12或24h的消化,仍能鉴定。结果表明ELISA鉴定中华按蚊蚊胃人血是一种敏感与特异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醋釺膜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蚊胃血血源,经试验选定的工作浓度抗血清为1:2及抗原为1:500,于37℃中免疫扩散2.5小时后观察结果,与常用的环状沉淀试验法同时对比鉴定中华按蚊胃血标本,两法结果一致及特异性相似,表明这是鉴定蚊胃血另一较为快速的免疫扩散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抗白蛋白单价免疫血清作对流免疫电泳试用于蚊胃血血源的鉴定,以抗全血清免疫血清作对照。抗原为1:500~1:4000,检出全数抗原标本所需最低抗血清的浓度前者为1:64,后者为l:2~1:4。抗血清为≤ 1:4,检出最低的抗原浓度前者为1:8000,后者为1:1000~1:4000。以1:16和1:32稀释度抗白蛋白血清作对流免疫电泳,鉴定276份离体吸羊血及1,145和1,329份现场采集的中华按蚊胃血标本,以1:16抗全血清免疫血清作环状沉淀试验同时对比。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离体吸羊血标本均为100%,现场标本分别为46%及91%。两法检测的结果相一致。证明以抗白蛋白单价免疫血清作对流免疫电泳是鉴定蚊胃血血源的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习性:嗜人按蚊幼虫主要孳生在水质清凉、稻田和杂草遮蔽的梯田(84.16%)和灌溉沟(14.03%);成蚊主栖人房,占97%(776/800),以蚊帐内为最多(34.79%),余则停栖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胃血沉淀测定,吸人血率高达94.67%(71/75);密度5月份开始上升,7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地理分布与传疟作用:调查36个县(市)142个乡443个村,嗜人按蚊分布14个县(市)176个村,为本省疟疾重点疫区。6—9月份捕获人房按蚊,解剖唾液腺查子孢子感染率,发现嗜人按蚊为0.32%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媒介按蚊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几年,在广东省疟疾流行区的23市县区166个疫点(村)中,以人诱半通宵捕蚊方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其中有我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中华接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4.0%、48.8%、14.1%和8.1%,其余按蚊占5.0%。而在12个市县36个点(村)中,以牛房全捕法共捕获按蚊11种,上述4种媒介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0.3%、26.4%、42.4%和9.5%,其他按蚊占21.4%。全省有11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历年媒介按蚊及其传疟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4种传疟媒介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接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不同栖息扬所采集Cella氏Ⅱ~Ⅲ期中华按蚊及嗜人按蚊共357只,同时用ELISA及沉淀试验鉴定蚊胃血中的人,牛血,结果357份标本,经沉淀试验人血阳性126份,占35.3%,牛血阳性59份,占16.5%,ELISA测定人血阳性135份,占37.8%,牛血阳性75份,占21.0%,后法较前法阳性率高,阳性反应强度较高,沉淀试验鉴定为人牛血的30份,ELISA测定人血5份,牛血8份,人牛血17  相似文献   

12.
人血指数是分析按蚊嗜血习性的重要指标,但不同的采样方法对结果影响颇大。1992年8月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疟疾媒介的苍南县对务乡就野外法(清晨天亮到上午10时,在距人畜居息地等距的野外菜地、豆地、草丛、芭蕉地收集饱血中华按蚊)和人畜舍全捕法(选择一较孤立的居民宅园于凌晨天亮前捕光所有人房、畜舍内的饱血按蚊)两种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胃血测定采用血清环状沉淀试验法,抗人血清由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测定所得吸人血的按蚊数除以测定胃血的按蚊总数,所得商即为人血指数。 结果:野外法共采集中华按蚊53只,其中测得吸人血按蚊为6只;全捕法共采集中华按蚊201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中国西南边境口岸地区捕获蚊虫的胃血来源,研究蚊媒病毒自然循环方式。方法 2019年9月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口岸用诱蚊灯采集饱血蚊虫,用PCR法扩增蚊胃血中人、牛、猪、鼠、鸡等不同动物的Cytb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与GenBank对比鉴定胃血来源。结果 共捕获饱血蚊虫412只,有389只鉴定出蚊胃血来源,来源于猪、牛、鼠、人,其中来源最多的是猪62.7%(244/389),其次是鼠25.7%(100/389)和牛9.5%(37/389),人源3.3%(13/389)。三带喙库蚊是本次监测的优势蚊种,其胃血主要来源于猪(62.72%);部分蚊虫胃血中鉴定出2种来源,即猪和牛、猪和人、猪和鼠的混合来源。结论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可能发生猪—蚊—人、猪—蚊—其他动物、人—蚊—其他动物的虫媒病原体传播,这种循环对了解人畜共患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东不同地区蚊类的嗜血习性,并对常见蚊种选择吸血宿主的嗜好作出判断。方法用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采集不同场所的蚊虫,鉴定蚊种后,将其杀死作胃血沉淀试验,对血源相近的宿主在不易鉴别时,采用凝集抑制试验方法。结果从人房、家畜舍及野外共采集蚊虫14种,获得胃血标本13 283份。不同蚊种的偏嗜性不同,淡色库蚊的嗜血范围广泛,但以人血和鸡血为主,兼吸其他动物的血;三带喙库蚊主要嗜吸牛(羊)、马(驴、骡)、猪等家畜血,并兼吸人血;中华按蚊的主要嗜血对象是牛、羊,其次是马、驴、骡、猪,而吸人血者较少;骚扰阿蚊主要吸人血、牛血并兼吸猪、鸡及其他家畜、禽血。另对山东地区其他6种蚊虫也进行了选择吸血宿主嗜好的判断。结论蚊虫对人或不同动物的血液有不同的偏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辖区内传播疟疾媒介按蚊种群数量,为制订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为单位,以东西南北设点.在媒介繁殖高峰季节每点捕人房按蚊50只或50顶蚊帐内全部按蚊;牛房按蚊50~100只,分别单个饲养.产卵后结合成蚊鉴定蚊种,对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媒介能量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共发现按蚊属13种,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帕氏按蚊等其余按蚊数量相当少.40个区县.共调查37个,有嗜人按蚊分布的20个,占54.05%,主要分布于渝西南面的远郊县和近郊区.以壁山、江津、永川、铜梁密度最高.人房嗜人按蚊构成比依次为83.33%、49.49%、30.69%、30.21%;均为较平坦的浅丘地形,海拔高度在200~290 m之间,有溪流、池塘、稻田.嗜人按蚊媒介能量江津、铜粱分别为3.54和4.09.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市的传疟媒介,前者为主要媒介,媒介能量在3.54~4.09之间,嗜人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虽然中华按蚊已产生抗性,但是轮换使用杀虫剂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劣按蚊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采用改进的人胎盘膜饲血法,以3例恶性疟患者离体肝素防凝血感染4批大劣按蚊,结果均感染成功,子孢子感染率1.7~64.0%,子孢子进腺时间为10~12天,高峰期在15~16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合理使用顺式氯氰菊酯对斯氏氯氰菊酯对斯氏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血淋巴与幼虫蛋配制新的效复方,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和开展蚊虫抗性研究,观察了顺式氯氰菊酯对斯氏按蚊和嗜人按蚊成蚊血淋巴与虫虫蛋白的影响。结论:顺式氯氰菊酯对两种按蚊幼虫和成蚊血淋巴蛋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月潭按蚊实验室养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月潭按蚊的实验室养殖技术。方法:1991~1997年间16次在现场捕捉吸血雌蚊或雄蚊,在实验室进行人工驯化养殖。结果:传代数最长者可连续7代,短者仅传2代,每批蚊子从第1代到最后1代,其卵、幼虫、蛹、成蚊数量均逐代显著减少致中断。结论:雌蚊不易吸鼠血和人血,使吸血率低和死亡率高及受精率低等。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制备兔抗牛IgG酶结合物,以提供ELISA法准确鉴定蚊胃血中的牛血,检测牛、马、羊、鸡、猪、兔、鼠7种动物及人血清。证明酶结合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数十次ELISA测定结果表明,牛血清稀释度为1:100时,OD值在1.2~1.9之间,平均值为1.42,其它6种动物及人血清则在0~0.08之间,平均值0.01~0.06。此稀释度不但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而且用肉眼也很容易识别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