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中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应用ELFA技术(酶联荧光分析)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双抗体夹心法对3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浆中纤溶活性增高。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情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发病后24h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6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及3l例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bg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Fbg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Fbg的增高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由德国德灵公司提供试剂,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Ⅲ期+Ⅳ期)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Ⅰ期+Ⅱ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6个健康人与70个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HCY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和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险因素,建议将血浆HCY和D-二聚体测定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再次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8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8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灶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血浆因子一氧化氮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1-01/2003-12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例为癫痫组,同期体检和献血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被试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酶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D-二聚体的水平,癫痫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时采血检测。同时将癫痫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氮化氮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2.73&;#177;30.51),(83.32&;#177;25.32)μmol/L,t=3.05,P〈0.01]。②血浆D-二聚体质量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9&;#177;0.97),(0.61&;#177;0.59)mg/L,t=2.6588,P〈0.01]。,③癫痫组患者血浆一氮化氮和血浆D-二聚体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厂=0.03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和纤溶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病理过程,但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将其分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和D-二聚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与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测定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临床表现易混淆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疾病区别开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患者240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190例再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常规测定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发病后24h内SIRS组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MODS组患者血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呈负相关(r=-0.2879,P〈0.01)。结论 检测SIRS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分析,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所发生的变化同疾病的关系。方法62例ACI患者分别在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14、21天测定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并对不同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参照影像学检查结果、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41±0.64)mg/L vs(0.21±0.20)mg/L(P〈0.01),并与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明显相关;溶栓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D-二聚体渐趋正常,如居高不降或者继续升高显示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结论ACI患者纤溶/凝血功能平衡失常,溶栓治疗可有效的调节这种失衡,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分别测定血尿酸和D-聚体浓度。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尿酸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和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显著增高,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比值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40例急性脑死塞患者与4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个参数。对三个参数分别进行组合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在鉴别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P〈0.05);而单独Fbg、FDP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单独D-dimer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有差别(P〈0.05),但两组相比较,D-dimer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大于纤溶状态,D-二聚体/FDP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的快速简便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沈建成 《检验医学》2011,26(3):202-2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同位素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的检测。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D-二聚体及淋巴细胞PKC活性比较。重症胰腺炎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关系密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行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检测100例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诊断为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对照组10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8±2.1)和(0.2±0.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2±1.8)和(0.8±1.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DVT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