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linefelter综合征并发2型糖尿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1岁 ,诉多饮、多尿、多食易饥 4年余 ,体重减轻 5个月。4年前外院诊断为 2型糖尿病 (T2 DM) ,服中药治疗效差。半年后 ,先后在两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T2 DM”,长期口服降糖药 ,间断服中药治疗 ,效果不著。两年后在广州某大医院诊断为“垂体瘤继发 T2 DM”,行伽玛刀手术无效。近半年病情加重 ,体重下降 6 kg,查空腹血糖(FPG) 11.2~ 18.2 m mol/L ,尿糖 ( ~ ) ,尿蛋白 ( ~ ) ,偶有酮体。既往无特殊病史 ,无性欲及遗精 ,无 DM家族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 :血压 12 0 /90 mm Hg(1mm Hg=0 .133 k Pa) ,身高 …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4 8岁。8年前诊断为糖尿病 ,院外口服降糖灵、优降糖 ,症状基本控制。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而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 19.6mmol/ L ,尿糖 ( )。入院后行控制饮食等治疗 ,血糖无明显下降。即用普通胰岛素 2 0 U静滴。连用 2天后 ,患者出现面部及  相似文献   

3.
老年女性,59岁主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6年,视物模糊1月现病史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一月内下降约10kg,伴全身乏力,到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7.9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消渴丸、二甲双胍口服,空腹血糖波动于9~11mmol/L,餐后血糖未测,未严格控制饮食,后因血糖控制欠佳自行改服多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血糖水平不详。20月前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到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塞,出院后出现双足趾麻木,未就诊。1月前无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左侧较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68岁。因劳累性心悸、胸闷 1年余入院。体检 :BP1 30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神志清 ,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界无扩大 ,心率 86次 /min,律齐 ,心音略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糖 1 1 .1 mmol/L。继往病史 :2型糖尿病 ,间断服用消渴丸 1 0粒 /次 ,3次 /d。入院初步诊断 :1冠心病、心绞痛 ;2 2型糖尿病。给予吸氧 ,德脉宁 40 mg1次 /d,肠溶阿司匹林 75mg1次 /d,优降糖 5mg1次 /d,降糖灵 2 5mg/次 ,3次/d等治疗 ,上述症状改善 ,复查血糖 4.3mmol/L。…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67岁。主诉血糖升高17年。现病史患者17年前体检时查空腹血糖14mmol/L,被诊为糖尿病。当时无明显多饮、多尿等症状,体重60kg,无明显体重变化,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曾自服消渴丸降糖,服用数日后血糖降至正常遂自行停用,其后未规律检测血糖,未系统治疗。5年前因血糖高入院,当时餐后血糖25mmol/L,入院后完善相关并发症检测,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予门冬胰岛素30(早12U午6U晚6U)联合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1岁,因"消瘦9年,发现血糖升高、肝脾肿大5年"于2008年1月16日入院.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消瘦,以面部及躯干尤为突出.5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多次空腹血糖超过11.1 mmol/L,先后服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1年、中药(具体不详)1年、"格列齐特80 mg,2次/d"至今,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在16 mmol/L左右,无四肢对称性麻木、疼痛,无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水肿等.1个月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达18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既往1年内空腹血糖检查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7 mmol/L)患者直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安全性等。方法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症状的患者301例直接进行OGTT,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等。根据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3组。分析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发生率,分析3组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差异。结果血糖正常比例为47.18%,糖调节受损比例为34.88%,糖尿病比例为17.94%。血糖正常组年龄最小,糖尿病组高血压比例最高,糖调节受损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比血糖正常组高(均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组比较: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均P0.05)。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OGTT筛查餐后2 h血糖2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21.57%,糖尿病6.37%。3组直接行OGTT均未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高渗状态等需紧急降糖处理病例,也未发现恶心、反酸、胃灼痛等消化道症状。结论年龄≥40岁、近1年体检空腹血糖7 mmol/L且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直接进行OGTT检查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3 4岁。因气促、心悸、水肿和腹胀 1个月 ,于 2 0 0 0年 6月住院。患者 1年前曾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症状 ,尿糖阳性 ,血糖增高 ,诊断“1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 ,症状好转 ,血糖下降。后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 ,入院前 1个月病情开始变化 ,出现上述症状和心脏扩大。体检 :T3 6 .4℃ ,P70次 /min,R 2 0次 /min,BP 1 2 6 /70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面部皮肤青灰色 ,有褐色斑点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口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 ,心界向左扩大 ,心音正常 ,无明显杂音。腹部隆起 ,可叩及移动性浊音 ,肝脏肿大 ,肋下 4cm左右 …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一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空腹血糖、饭后1h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130.42±1.26)mm Hg、舒张压(80.25±1.23)mm Hg均大幅度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0.28±4.22)mm Hg、舒张压(88.56±1.34)mm Hg,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5.23±1.20)mmol/L、饭后1 h血糖(10.23±1.20)mmol/L、空腹胰岛素(10.32±1.20)mmol/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7.60±1.03)mmol/L、饭后1 h血糖(15.33±1.23)mmol/L、空腹胰岛素(15.25±1.10)mmol/L,几组指标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社区老年患者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脂代谢紊乱现象,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女,45岁,工人。因“发热、左上腹疼痛1周”入院。3个月前右足跟溃疡迁延未愈。体检:体温40℃,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BP125/75mm Hg(1mm Hg=0·133kPa)。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肺部检查未见异常。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WBC8·6×109/L,中性0·76;尿糖(++++);空腹血糖15·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24%;ALT91U/L,AST56U/L,总蛋白60g/L,白蛋白28g/L;血涂片查疟原虫(-),肥达和外斐试验(-),抗-HIV(-)。B超检查提示脾脓肿。予胰岛素降血糖…  相似文献   

11.
病史51岁男性患者,“发现血糖增高5年,发作性下肢出血点、便血2月,水肿、尿检异常1月”于2003年7月入院。缘于1999年无诱因地体重下降约10kg,不伴多饮、多食、多尿,当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1.4mmol/L,未查餐后血糖,亦未行尿液及肾功能检测。服用“消渴丸”及中药汤剂,空腹血糖波动在8~9mmol/L之间(餐后血糖不详)。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患者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是血糖调节受损。但有关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对两类人群的临床特征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 1999~ 2 0 0 0年 ,从门诊体检病人中随机抽取病人 ,按OGTT结果 ,分为 4组 :(1)糖耐量正常 (NGT)的正常对照组 40例 :空腹血糖 (FBG) <6 1mmol/L及口服75 g葡萄糖 (OGTT)后 2h血糖 <7 8mmol/L ,无明显急、慢性疾病。 (2 )空腹血糖受损 (IFG) 10例 :FBG≥ 6 1mmol/L ,但 <7 0mmol/L ,且OGTT 2h血糖 <7 8mmol/L。 (3)糖耐量低减 (IGT) 2 3例 :OGTT 2h血糖≥ 7 8mmol/L但 <11 1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队离退休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体检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60~95岁。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24个月,对照组仅遵医嘱常规药物治疗。检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126.2±13.1)mm Hg vs.(121.8±12.1)mm Hg]、空腹血糖[(7.31±2.04)mmol/L vs.(6.54±1.83)mmol/L]、餐后2h血糖[(11.59±2.71)mmol/Lvs.(9.64±2.36)mm Hg]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周围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健康管理对部队离退休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控制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韩佳琳 《山东医药》2002,42(17):7-7
例 1:男 ,6 8岁。患者 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 ,皮肤粗糙 ,并出现红色米粒大斑丘疹 ,当地医院诊为皮炎、瘙痒症 ,口服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外用治疗无效 ,后转入省级医院 ,查血糖 12 .1mmol/ L,尿糖 (++++) ,诊断为 2型糖尿病 (DM) ,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后血糖降至正常 ,瘙痒及皮疹消失。以后每逢血糖升高便出现皮肤瘙痒、皮疹 ,血糖降至正常后 ,皮疹及瘙痒减轻 ,消失。例 2 :女 ,6 1岁。因皮肤瘙痒、皮疹 7年入院。患者 7年前曾到多家皮肤病医院就诊 ,治疗无效。偶查血糖 18.1m mol/ L,尿糖(++++) ,遂口服消渴丸及二甲…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5岁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14年 ,平时口服降糖药治疗 ,空腹血糖波动于 8~ 14mmol L。入院前 3个月自行停用降糖药后多尿多饮等症状明显加重 ,于 2 0 0 2年 3月 2 3日至我院就诊 ,查随机血糖 >33 .3mmol L ,尿糖 ( +++) ,尿酮体 (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pH 6 .92 0 ,PO2 10 0mm Hg ,PCO2 12 .8mmHg ,碱剩余 2 8mmol L ,血钠 133mmol L ,血钾 5 .6 3mmol L ,血氯 94mmol L。血浆白蛋白 2 3g L ,血白细胞 17.3× 10 9 L ,中性 73.4%。诊断为 2型糖尿病并严重酮症酸中毒 (DKA)。经补液扩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维持( 3…  相似文献   

16.
关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问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哪些糖尿病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病人 (包括 L ADA)诊断后应即刻开始胰岛素治疗。所有糖尿病病人妊娠后或在妊娠期间诊断的妊娠糖尿病病人均应开始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感染、创伤或发生其他急性疾病或需要手术时均应改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 >16 .7mmol/ L(>30 0 mg/ ml)时应先用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降至 <10 mmol/ L(<2 0 0 m g/ ml) ,再改为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病人当口服降糖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对药物不能耐受 ,或已发生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严重的神经病…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66岁。主诉口干、多饮、多尿15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2周。现病史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烦渴、多饮,体重减轻约10斤,于外院行OGTT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此后使用"消渴丸"、"二甲双胍"治疗,症状改善,未规律检查血糖。3年前患者因上述症状再发,到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约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约15mmol/L,遂予格列美脲2mg qd,甘精胰岛素12U皮下注射QN,二甲双胍0.5g bid治疗至今,患者偶尔检测空腹血糖为8~9mmol/L。2周前患者出现口干、多饮症  相似文献   

18.
一位47岁的男性患者,主因持续性双下肢疼痛难忍一个月而住院。患者在1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增高,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9.3mmol/L,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是1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6%,诊断为2型糖尿病。开始口服消渴丸(6粒,1日3次),饮食控制一般,平素喜饮酒,血糖控制不详。之后间断口服消渴丸,曾口服拜唐苹、盐酸二甲双胍、达美康等多种降糖药物,没有定期到医院检查。2007年10月,患者开始出现轻微四肢麻痛,偶觉视物模糊,但无夜尿增多、心前区疼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患者很疑惑: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为何双下肢疼痛持续存在而无显著缓解?他还担心下肢剧烈的疼痛可导致其肢体的功能丧失。频繁而剧烈的疼痛已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夜间严重的疼痛已影响其睡眠,导致失眠和心情不愉快。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1岁,因"胸闷伴恶心呕吐1 d"急诊入院。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以"阿卡波糖、胰岛素"控制血糖。否认高血压、肝肾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10/68 mm Hg(1 mm Hg=0.133 k Pa),身高158 cm,体质量70 kg,体质量指数28.04 kg/m2;显著腹型肥胖,肝肾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余无特殊。检查检验心电图示:V8、V9异常Q波,ST-T改变。超敏肌钙蛋白30.11 ng/L(正常值14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13 U/L(正常值0~24 U/L)。  相似文献   

20.
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代谢和慢性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1994年至2008年期间筛查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变化.方法 采取集约患者、不同学科联合门诊的方法,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和数据采集.结果 2085例患者中男性1189例,女性89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由1994年的(54.6±7.9)岁下降到2008年的(51.6±13.1)岁.1994年没有20~29岁年龄组的患者,30~39岁的患者占5%,而2008年此比例分别是2%和16%.体重指数从1994年的(24.48±4.15)kg/m2增加到2008年的(26.03±3.63)kg/m2,体重指数≥25 kg/m2、腰臀比≥0.90(男性)或≥0.85(女性)的异常率分别从1994年的63.6%、75.0%和71.4%增加到79.6%、95.2%和93.8%.以1994年的血压为基线,1995年至2008年各年筛查的血压分别与其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分别由1994年的10.3 mmol/L、15.2mmol/L和11.1%降低到2008年的9.0 mmol/L、14.3 mmol/L和8.6%.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的变化.1994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8.2%,至2008年下降至3.9%,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肾病患病率由1994年的17.7%上升至2008的24.1%,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心血管并发症由1994年的14.3%增加至2008年的24.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bA1c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分别是136/78对130/77mm Hg(1 mm Hg=0.133 kPa)、9.41%对9.11%],有统计学差异.有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年龄、收缩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53.4对50.0岁,132对129 mm Hg,5.3对5.1 mmol/L和2.6对2.1 mmol/L).结论 在1994年至2008年期间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呈现逐年增多,血糖、血压、总胆固醇水平有所下降,而甘油三酯上升;微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病变明显下降,肾病无明显变化,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