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4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两组(n=2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Carrel片和门静脉。UW液保存、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髂血管延长的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供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供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20例。胰腺移植术后1例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而术后未能复苏;1例移植胰腺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另1例死于肠瘘导致的腹腔感染。17例术后第2天检测外周血血糖正常。结论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符合解剖生理的猪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选四川当地杂种长白猪46头(体重25-32kg),分为供受体两组(n=20),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供体全身肝素化,用UW液从腹主动脉灌注、门静脉流出,压力80-100cmH2O。切取供体的胰十二指肠,修剪供体、供体髂总动脉及髂内、外动脉分别与移植胰腺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Y”型吻合。切除受体胰腺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端-侧4吻合;呈“Y”形的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吻合;供体的十二肠与受体的空肠侧-侧吻合。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后输液。观察术后手术合并症,术中,术后1~7d检测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移植物存活,急性排斥反应。结果进行猪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23例,手术中因麻醉意外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5.6%。发生手术合并症2例,其中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为4.6%。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4.6%。在切除胰腺30min可见血糖升高,手术后第2天开始恢复正常水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切除胰腺30min内开始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恢复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且逐渐加重,第7天达到高峰,但是未出现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和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结论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手术保持内分泌稳定,符合解剖生理,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猪的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手术模型的成功建立为临床开展胰腺移植门、肠引流手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肾联合移植(SPK)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受体术前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0mg/kg体重。采用供体右肾,移植物门静脉与肾下下腔静脉袖套式吻合,供受体肾上下腔-下腔、腹主-腹主两血管显微缝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Treitz韧带下3~4cm的空肠侧侧吻合,移植物带输尿管的膀胱片与受体膀胱吻合,切除受体双肾。结果正式实验30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0%(27/30),血管吻合时间30min,移植前血糖为(20.02±2.12)mmol/L,移植后24h血糖、肌酐即降为正常。结论此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进一步用于SPK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1966年到1980年的14年间,文献报告了总共108例胰腺移植、68例异体胰岛移植和59例自体胰岛移植。本文回顾了这些移植手术的疗效。1966年12月 Kelly 和 Lillehei 等施行了第一例胰腺移植;到1977年6月,各移植中心已为57例患者作了胰腺移植,其中55例是糖尿病患者。57次移植中,26次为胰,十二指肠移植(20次同时作肾移植),30次为次全胰腺移植,1次为不带十二指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巧和临床应用.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共施行了10例胰肾同期联合移植术(SPK),供体胰、十二指肠和肾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得,经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对胰腺及十二指肠同时快速灌注降温.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胰十二指肠一空肠内引流吻合方式.术后早期均以抗CD2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0例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供体胰十二指肠和肾的热缺血时间为(5.9±2.6)min;移植肾平均冷缺血时间为(5.2±2.2)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3±3.6)h.术后3例出现移植胰伤口感染,经治疗后3~12周愈合.2例出现胰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口出血,均经保守治疗止血而治愈.未发生与胰液引流相关的外科并发症.1年内3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激素冲击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而被逆转;1例顽固性急排患者术后39 d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9例均痊愈,随访6~12个月,完全停用胰岛素.结论 获取质量良好的供体器官及合理血管整形,是保证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前提;改进的胰液空肠外分泌引流术式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中消化道重建和手术后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5月为1例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脏转移患者成功实施的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资料。结果术中切除了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及近端部分空肠、全胃、脾脏、大小网膜等脏器。采用Roux-en-Y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供体十二指肠近端封闭,受体近端空肠与供体十二指肠水平部吻合,吻合口下方35cm处切断受体空肠,断端远端口与食管行端侧吻合,近端口与距离食管吻合口50cm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腔内置减压管自受体空肠引出体外,Roux-en-Y吻合口远端空肠造瘘置营养管。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控制胰液分泌,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延迟拔除胃管及十二指肠减压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3天移植胰腺内分泌功能已发挥作用,移植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第4天肠道排气排便,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术后1个月除出现腹泻症状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肝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成功为消化道重建及其手术后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胰肾联合移植的指征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 40年来 ,胰腺移植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 (IPTR)记录 ,全球已实施了 1890 0余例胰腺移植 (截至 2 0 0 2年 10月 ) ,其中绝大多数在美国 (近 14 0 0 0例 ) ,约 90 %为胰肾联合移植(SPK)。迄今为止 ,SPK被公认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据报道 ,胰腺移植受体 1年生存率超过95 % ,3年生存率接近 90 % ;移植胰腺有功能 (患者不依赖胰岛素 )者的 1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和 77% [1,2 ] 。1 胰肾联合移植的历史演进历史上 ,首例胰肾联合移植于 1966年 12月 16日在…  相似文献   

8.
新型同种异体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符合生理、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受体胰腺,制造Ⅰ型糖尿病模型。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或肠系膜前静脉吻合;移植物的腹主动脉下段与受体腹主动脉下段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吻合。结果 16例动物移植后效果满意,胰腺功能良好。同时,猪的免疫和胰腺解剖与人极为相似。结论 在胰腺移植的研究中,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胰膀胱引流式单纯胰腺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22只脲链霉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行单纯胰腺移植,正常22只SD大鼠为供体;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腹腹主动脉(含脾动脉)和门静脉袢(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外分泌系统采用胰膀胱引流式。于术前2d和术后1,3,7,14,3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供体平均手术时间(33.7±9.5)min,受体平均手术时间(49.4±13.4)min,移植物均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44.4±15.8)min。除12例于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个月以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路并发症(7例,31.8%)。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后受体第1日血糖即下降后基本稳定。结论: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者施行胰一肾同种移植(SPK)的1年生存率达1000/0而单独胰腺移植(PTA)和肾移植后再行胰移植(PAK)的移植胰1年存活率分别为54%和52%,明显低干SPK的刀%,三者移植排斥率分别为280%、32%和8%,以SPK为最低。设想经皮活检的标准组织学排斥分级或可改善单独胰移植体的生存。作者分析30例PAK和5例PTK的结果。移植胰包括脾、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置于受体的右髂窝,其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连接至供体的骼总动脉分叉,切除受体的脾脏。门静脉吻合至受体的骼外静脉,供体的Y型血管移植体的部总动脉…  相似文献   

11.
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进行胰肾联合移植基础研究,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SPKT)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作同品系异体移植的供受体,受体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50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在保存液中,移植物门静脉与肾下下腔静脉作袖套式吻合;移植物肾上腹主动脉,肾上下腔静脉分别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肾下下腔静脉显微缝合吻合,移植物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移植物带输尿管的膀胱片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血管吻合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为88%,移植胰腺及肾脏功能良好。结论:此模型是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胰十二指肠肾脏联合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异体胰腺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胰段移植和腹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术式和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施行颈部胰段移植60次和腹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6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体胰腺移植的供体手术时间分别为(31.0±6.0)min和(37.6±3.8)min;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49.2±5.6)min和(60.6±7.8)min。两组供体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模型受体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颈部模型(P<0.05)。无干预同系移植组中,颈部和腹部异体胰腺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93.6%和86.2%,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异体胰腺移植术式均可以满足胰腺移植免疫和生理研究的需要。两种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肝移植后再行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2例肝移植受者术前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别于肝移植后7年余和4年余发生肾功能衰竭,遂行胰肾联合移植,2例的移植肝功能均正常.采取腹部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整块切取双肾、全胰及十二指肠节段,先行肾移植,再行胰腺移植,供肾移植于左侧髂窝,供胰移植于右侧髂窝,供者的十二指肠与受者的空肠侧侧吻合,供者的十二指肠内置管,通过受者的空肠引流出体外.例1采用抗白细胞介素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例2术中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术后继续使用2d,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2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移植胰腺功能正常,血糖均于术后10d左右恢复正常,无需胰岛素治疗,移植肾功能1周时恢复正常,第2例1周后血清肌酐渐进性升高,经验性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明显,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征象,遂将他克莫司替换为西罗莫司,之后受者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目前2例受者已分别随访36个月及9个月,移植肝、肾及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 肝移植后合并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行胰肾联合移植,但术后免疫反应复杂,需严密监测移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0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结果术后共出现胰瘘11例(10.4%),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三种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6%、12.9%和8.7%。术后平均胰瘘持续时间为(14.7±4.5)d。所有胰瘘患者均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抑制胰腺外分泌治疗。结论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是改善胰肠吻合口的质量和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有助于胰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胰漏,在胰切端的再建术中有很多术式及粘合剂的应用等,如端端和端侧一层或二层胰空肠吻合等。作者仅比较1 4 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导管对粘膜及一层端侧胰空肠吻合的结果。意大利Verona大学外科等单位于1 999~2 0 0 1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 79例,剔除胰腺纤维化等病例外仅对1 4 4例无纤维化的柔软胰腺进行研究,分成导管对粘膜吻合(A组)和端侧胰空肠吻合(B组)两组,术前抗生素和奥曲肽用药相同。在A组还用不吸收性缝线缝合前后侧的胰腺包膜和空肠浆膜。在两组中加用胰管外引流者82例( 5 7%) ,计A组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合并胰管结石,5例合并胰腺囊肿。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1例同时行胰肠吻合和胃空肠吻合术。比较不同术式对腹部疼痛的缓解率。结果 17例完成手术,1例损伤肠系膜上静脉大出血术中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切口裂开1例。获随访13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61.5%),疼痛完全消失;胰肠或胆肠吻合4例(30.8%),疼痛部分缓解;胰肠吻合和胃肠吻合1例(7.7%),疼痛无缓解,反复住院治疗未痊愈。结论外科手术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3年12月15年间经手术治疗的1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中4例合并胰管结石,5例合并胰腺囊肿;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同时行胰肠吻合和胃空肠吻合术。结果〓17例完成手术,1例损伤肠系膜上静脉大出血术中死亡。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切口裂开1例。获随访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疼痛完全消失;胰肠或胆肠吻合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顽固性疼痛,反复住院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完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为临床胰腺移植提供基础研究条件。方法不阻断体循环,采用双套管将供胰所带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分别与受鼠的左肾动、静脉进行套管吻合,尽量减轻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引流胰液,重建胰腺外分泌途径;围手术期注意补液、保暖及抗凝。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68.4±7.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26.1±3.3)min。体外血管套管时间为(5.0±1.1)min,体内血管重建时间为(9.6±3.5)min,肠吻合时间为(7.2±2.3)min;移植成功率为91.7%。结论该移植模型不阻断体循环且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胰肾联合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移植效果。方法为1例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行改良式胰肾联合移植,其中移植胰腺的外分泌采用胰液空肠内引流术式,将供胰十二指肠节段与受体上段空肠直接行侧侧吻合。结果术后围手术期移植肾稳定泌尿,3800~4500ml/24h,3d后血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术后胰腺功能恢复顺利,血、尿淀粉酶逐渐下降并稳定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也于术后10d恢复至正常值范围以内。切口一期愈合,于术后两周出院。随访27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胰腺功能正常,未发生血栓、胰瘘、胰腺炎、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胰肾联合移植技术简单、安全,胰液经空肠引流更接近消化生理,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术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以SPK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2例。每例受者接受来自同一供者的胰腺和肾脏,移植肾以经典方法植入左侧盆腔,胰腺植于右下腹。1例移植胰腺静脉与受者门静脉系统吻合,11例与体静脉系统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方法为:3例移植物十二指肠段与受者十二指肠吻合,9例与空肠上段吻合。术前应用甲泼尼龙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免疫诱导,术后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三联抗排斥药物维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1.7%和91.7%。1例再次行SPK术的受者,术后出现了超急性排斥反应,且未能逆转,于术后13d切除移植物;其余11例首次行SPK术的受者中,3例(28.3%)出现急性排斥,均获成功纠治。2例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行过渡性透析。11例首次行SPK术的移植胰腺术后立即发挥了功能,分别于术后1~5d内停用胰岛素。结论同期胰肾联合移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