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血管病用HDLC分析脑梗塞病人脑脊液中LEK和 一个未知组分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血浆和脑脊液精氨酸加压 素含量的观察脑卒中后血细胞流变学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栓弹力图初步观察大面积脑梗塞10例分析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附28例报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改变 (附280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皮质下失语2例报告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清补体成份的测定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一PA、P人I活性和日- TG含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增高对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的影响高血压性混合性中风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8小时 疗效…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体外血栓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梗塞50例与正常对照35例体外血栓、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及血小板粘附率进行对照。显示两组结果有明显不同,提示体外血栓及血小板粘附率异常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CGRP、ANP的含量表达。结果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含量低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重型低于轻型及中型,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AN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轻型(P<0.01)及中型(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CGRP、ANP含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神经肽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神经肽检测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临床分型、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脂变化的临床分析王金娥宋宇观察了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以探求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梗塞57例,腔隙性脑梗塞30例,TI...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约1/3发现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中50%以上为血栓性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抗磷脂抗体可作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性增加的指标,目前常用较为敏感的酶联吸附及放免法检测抗心肌磷脂抗体.对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颅外颈动脉病变是脑梗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应用超声双功扫描检查了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观察了20例正常人颈动脉,24例做造影对照,结果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9例,其中脑梗塞8例,均经CT证实。小卒中11例。全部做造影对照。正常组:20例。与脑梗塞为同一年龄组,临床各项检查正常者。5例做血管造影对照。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50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各组RBC-C3bR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脑梗塞组RBC-ICR显著增高,急性期变化尤著(P<0.01)。结论RCIA功能的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疾病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了55例脑血管病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浆TM含量。结果:脑梗塞、脑出血患者血浆TM均增高,TIA患者的TM在正常范围,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动态观察结果无明显动态变化,同时测定血浆vWF也增高。提示TM作为新的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对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科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以TIA、RIND发病,CT及MRI未见大面积脑梗塞,灌注磁共振(PWI)均显示rCBF正常或降低,MTT增大,血管造影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给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血管成形术或颈内、外动脉吻合术予以治疗,术后PWI改善达82.6%,随访发现8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PWI能够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胆固醇的测定及其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19例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进行了测定,结果示脑动脉硬化症,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76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高切变率的全血比粘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还测定了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SS治疗前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发现治疗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认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胆固醇含量增加会引起血液粘度增加,易促发血栓形成,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防治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塞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血管病约130~150万人,其中75%是脑缺血,而且随着人类生存寿命的延长,今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例还可能上升。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多数疗效不确切,而且多为复方制剂。本文采用由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静脉注射治疗脑梗塞患者,对其疗效给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斑块以及狭窄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67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其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程度。结果 1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仅有14例(9.8%)患者未检测出明显斑块,斑块发生率为90.2%,各段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轻度颈动脉狭窄,23.1%患者存在中度颈动脉狭窄,18.9%患者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占8.4%,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68.6%)明显大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9.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颈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颈内动脉的狭窄比颈总动脉常见,且在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以硬斑块为主,在颈总动脉中,尽管狭窄较颈内动脉相对少,但是斑块类型以软斑块为主,由此可推断在国人,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颈总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和颈内动脉本身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酶标法测定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含量及采用比色法测定了SOD的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急性期病人NO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SOD含量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TIA发作组的NO和SOD含量均明显降低。提示了NO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25例健康人和2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检测了全血自由基浓度、血清过氧化脂质和维生素E浓度。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全血自由基和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与全血自由基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病人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脑梗塞引起颅内出血4例报告黄舜韶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是单成份溶血栓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的功能[1~3]近年来国内外在临床上相继使用。认为该药疗效好,作用迅速而安全,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药[2~3]...  相似文献   

17.
73例脑卒中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和血脂,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国内文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对比研究报道的较少。我院神经内科自1988~1990年内,对73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73例脑卒中均为 CT扫描证实。其中脑梗塞44例,脑出血29例。(一)病变部位:1.脑梗塞:内囊区15例  相似文献   

18.
<正> 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近年来,内皮素活性变化在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与意义受到重视。而E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专题研究尚少。本文测定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脑脊液ET含量变化,初步探讨脑梗塞发生、发展的病生机制,对加强脑梗塞的病生机制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亢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1例为MoyaMoya病,1例为静脉窦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伴缺血性脑血管病.关键诱因是甲亢未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甲亢做为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病因,在临床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博洛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洛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张玲如,王立近年来,我们应用博洛克(蚓激酶,e-PPA)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疗效较佳,且无明显副反应,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92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