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①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婴幼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反应。②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岁儿童200例、2岁儿童200例、3岁儿童2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进行调查。③结果1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8%,阴性率为19%,弱阳性率为3%;2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24%,阴性率为65%,弱阳性率为11%;3岁幼儿阳性率为22%,阴性率为78%,弱阳性率为0。1岁内婴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与2岁、3岁幼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7.39、8.17,P<0.01)。④结论应该在婴幼儿2岁左右普遍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应及时接种全程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随着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及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和 e 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PHC及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15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PHC患者为观察组,136例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C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ies,Anti-HBe)、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糖、血型共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OR=5.046、2.716和9.373,P<0.01)、Anti-HBe阳性(OR=2.305、1.075和4.945,P<0.01)为PHC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发生PHC的可能性大于女性,Anti-HBe阳性为PHC的独立危险因素,Child-Pugh A期发生PHC的可能性高于Child-Pugh B和C期。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按其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一概略介绍。一、乙型肝炎病毒 1963年Blumberg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发现一种抗原,此抗原能与一例经多次输血而产生低密度β脂蛋白沉淀素的血友病患者血清起凝集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乙型病毒性(HBV)肝炎患者的"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分析,为乙肝预防作用提供有利根据。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上述所有患者乙型病毒性(HBV)肝炎"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98例乙肝患者中,"大三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检验结果呈阳性者30例,结果阳性率为30.6%;而"小三阳":HBs Ag,乙肝病毒表e抗体(抗-HBe)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验结果呈阳性者24例,结果阳性率24.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免疫标志物"两对半"检验,能通过其检验结果更加完善的制订乙肝预防措施。故此检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乙肝免疫标志物中,n:sertg阳性就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而e抗体阳性则表明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肝病程度减轻。然而,随着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人,目前已观察到乙肝病毒c人区基因突变与e系统及慢性肝病病情恶化有一定关系。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这种关系。现将我院32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乙肝免疫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e抗体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1992~1999年间在武汉三大家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及省人民医院)确诊而因经济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入院患者传染病4项指标检测对医患双方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11620例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TP阳性者采用TP-PA进一步核查确证。结果 11620例患者HBsAg阳性1145例,抗-HCV阳性267例,抗-HIV阳性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47例。结论对所有入院患者检测传染病4项指标,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还可避免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3例经临床与肝活检病理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甲肝IgM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及其IgM抗体;同时用英国“NOCTCH”试剂盒检测Delta抗原、总抗体及IgM抗体。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4%);乙肝病毒感染最多,27例(51%);丙肝病毒次之,21例(39%);丁型肝炎病毒1例(2%);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CMV病毒所致各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的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 ,探讨和研究NO在HBV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 ,并将HBV阳性血清分为五个常见模式组 ,应用Griess法测定各组血清NO和NOS水平与正常对照。结果 :HBsAg( +)、抗HBc( +)组 (第 4组 )和HBsAg( +)、HBeAg( +)、抗HBc( +)组 (第 5组 )显著降低 ;抗HBs( +)、抗HBc( +)组 (第 2组 )和HBsAg( +)、抗HBe( +)、抗HBc( +)组 (第 3组 ) ,NO和NOS回升 ;抗HBs( +)组 (第 1组 )和对照组水平相近。结论 :HBV在体内复制活跃时 ,可能抑制NOS活性 ,使NO合成减少 ,同时由于NO发挥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而使消耗增加。检测血清NO、NOS可观察HBV感染程度和预后。NO用于HBV感染的治疗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共检测的1250名中学生,HBsAg阳性者66人,阳性率为5.28%;初中学生HBsAg的阳性率低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感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HBV-DNA阳性率为53.03%,HBeAg阳性率为60.61%。结论HBV感染与家族乙肝病史、输血及血制品的使用有关。中学生HBsAg阳性群体处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合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肽及其免疫抗体制备的试剂,检测19例急性、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和抗体。结果:前S1抗原及抗体的阳性率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84.2%和89.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25.0%和84.2%。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V DNA、HBeAg的阳性符合率分别高达89.3%和87.5%。前S1抗体与抗 HBs在体内有明显相伴随关系。提示:前S1蛋白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标志,而前S1抗体反映疾病的恢复和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基因突变体感染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细胞免疫与前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从6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出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者,HBV野毒株感染者及HBV已清除者各5人,用血源性HBsAg和CD^4+T辅助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HBcAg50-69合成多肽进行特异性淋巴结转移转化实验,结果 HBV前C基因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Ag、HBV DNA、HCV RNA阳性率明显降低 ,抗 - HBe阳性率明显升高 ,HBs Ag、抗 - HBc Ig G及抗 - HCV平均几何滴度也明显降低 ,部分患者 HBs Ag阴转。重叠感染患者 TBil及 AST/AL 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 ,尤以抗 - HBe阳性者明显。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相互抑制 ,且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重。重叠感染时抗 - HBe阳性不能做为病情恢复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100 例产妇抽取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母亲HBsAg 阳性合并HBeAg 阳性新生儿脐血HBsAg 阳性明显高于母亲单项HBsAg 阳性(P< 0.01),母亲抗-HBs 阳性新生儿脐血97.5% 抗-HBs 阳性。结论:母亲HBsAg、HBeAg 阳性对胎儿威胁最大,胎儿能从母体获得抗-HBs 抗体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周迎春 《广西医学》2003,25(7):1122-1123
目的:探讨HBsAg与抗-HBs双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情况,以及更好地向临床医生解释两对半结果。方法:将5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标本按血清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出现模式不同分为三组(第1组 HBsAg、抗-HBs、抗-HBc阳性组,n=23;第2组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n=11;第3组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组,n=16),应用地高辛斑点杂交法测定HBVDNA。三组病人总检出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44%。第1组血清标本HBVDNA检出阳性5例;第2组HBVDNA检出阳性2例,第3组HBVDNA检出阳性15例。结论:当临床检验测定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出现HBsAg与抗-HBs双阳性时,在不同的两对半模式时都存在HBVDNA的复制;HBsAg与抗-HBs双阳性时并不能认为此时抗-HBs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必要时一定要进行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南宁市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方法将51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按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分为“大三阳”组,共191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为“小三阳”组,共320例,并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92例,感染率48.17%;“小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12例,感染率3.75%;两组比较x^2=145.5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大三阳”是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HBV阳性孕妇的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发生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