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131Ⅰ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25例,其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4.0)×10^9/L者16例,(2.0-2.9)×10^9/L者8例,〈2.0×10^9/L者1例。服^131Ⅰ前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给予利可君(利血生)、维生素B4、氨肽素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150~300μg/d注射。根据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最高摄^131Ⅰ率、患者病程及年龄等确定^131Ⅰ治疗剂量。25例患者服^131Ⅰ平均剂量为2.35×10^8 Bq(1.41×10^8-2.96×10^8 Bq)。^131Ⅰ治疗后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外周血象。结果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1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未缓解5例。25例患者^131Ⅰ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回升,白细胞计数〉4.0×10^9/L者13例,(3.0-4.0)×10^9/L者9例,(2.0~2.9)×10^9/L者3例;^131Ⅰ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2.99±0.51)×10^9/L,^131Ⅰ治疗后为(4.36±0.76)×10^9/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Ⅰ可作为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45岁,因发热15d,伴全身皮疹5d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d出现高热,体温一般在38.5~39.0℃,有时体温可降为38.0℃以下。5d前出现全身皮疹,以玫瑰疹、斑丘疹为主,间有少量正常皮肤,有时体温可达40.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血常规:白细胞6.90×10^9/L,红细胞3.17×1^12/L,血红蛋白107g/L,  相似文献   

3.
1病例 患者,男,44岁。主诉:摔伤右前臂术后8d,切口外溢分泌物4d,于2007年6月7日入院。患者8d前不慎摔伤右前臂,即肿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为“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4d切口外溢分泌物来院治疗。检查:T36.7℃,WBC7.67×10^9/L,N4.42×10^9/L;右前臂有夹板固定,中段尺背侧有长约5cm手术切口,未愈合,有黄白色分泌物溢出,局部肿胀、压痛,手指活动及血运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采用AGA方案化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总完全缓解率为75.9%,感染发生率为47%,3例严重感染。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1×10^9/L-2.5×10^9/L,血小板最低值为1×10^9/L-35×10^9/L。结论 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可以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3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抗生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单例抗生素使用种数发热组高于无发热组(P〈0.05)。②白细胞数为(10—17)×10^9/L组分别与〈10×10^9/L、〉17×10^9/L组比较,抗生素使用率及平均单例使用抗生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率高于60%,联合使用率达13.7%。结论目前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滥用仍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6.
181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5个纬度对湖北省随州市181例艾滋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79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描述,用EpiData双人录入数据,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体质量下降、皮疹、真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39%、85.00%、84.62%、81.89%、82.86%、66.07%和45.45%。用药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3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0^6/ml(65×10^6/ml~824×10^6/ml),上升129×10^6/ml。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94×10^6/ml(102×10^6/ml~750×10^6/ml)。用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停药者中死亡人数14例,病死率29.79%;未停药者死亡人数3例,病死率2.24%。结论HAART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提高临床依从性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报告采用中剂量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ITP的疗效。方法12例ITP病人,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6-45岁,均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针剂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e中,于2小时滴完,1次/d,连用3d,继之根据体重,口服强的松片30~60mg/d连用5周。结果7例显效,占58.3%,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数上升到100×10^9/L。持续3个月以上;4例有效,占33.3%,出血症状明显好转,血小板数上升到50×10^9/L。持续1个月以上;1例无效占8.3%,出血症状无改善,血小板数上升达不到进步,总有效率占91.6%。结论中剂量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ITP,能迅速提高血小板及迅速改善出血症状,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健康必读》2009,(8):15-15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的一类病变。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血红蛋白量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红细胞数男性低于4.5×10^12/L、女性低于4.0×10^12/L,红细胞压积男性HCT〈0.42,女性〈0.37,均可认为贫血。  相似文献   

9.
邱萍 《健康天地》2010,4(1):129-12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维持性血透4年,咳嗽、咳痰3天”入院。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14.1×10^9,中性粒细胞80.75%”,C反应蛋白39mg/L,胸部CT示“两肺炎症”,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慢性肾脏病病史7年,已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4年。考虑诊断:①两肺肺炎;②慢性肾脏病CKD5期糖尿病肾病;3.2型糖尿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12岁,因咳嗽3天,发热、头痛1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神智清晰,咽红,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0.8×10^9/L,N80%,L18%;胸透:双肺纹理增多,未见实质性病变;脑电图:轻度异常。入院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3岁6个月,反复发热15d,呈弛张热型,最高体温达40.2℃,发热前伴畏寒,四肢末端冰凉,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面色苍白。入院查体:T39.2℃,P172次/minR50次/min,体重13kg。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淤斑。两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啰音。肝肋下7.0cm,脾肋下3cm。辅助检查:WBC0.9×10^9/L、Hb69v4L、Pt56×10^9/L,凝血酶原时间15.9s,凝血酶时间19.1s,纤维蛋白原≤1.3g/L。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27d”于2003年1月7日人院。病初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咯黄痰,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以晚间为著,伴夜间多汗,自服感冒药无效。血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800,血红蛋白93g/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网格状致密影,静脉点滴(静点)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等药物治疗3d无好转,后又静点利复星0.4g/d、异烟肼0.3g/d及丁胺卡那霉素0.2g/d治疗3d,症状仍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7.7℃,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轻度贫血貌,眼睑无浮肿,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20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847,血红蛋白79g/L。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0.3g/L,尿相对密度1.010。  相似文献   

13.
例1 女,26岁,以“孕8个月,腹痛、腹胀、呕吐1d”入院。体检: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宫高脐上30cm,胎心正常,白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0.83,入院2d后腹痛加剧,抽血呈奶酪样,三酰甘油(TG)10.0mmol/L,胎心180次/min,血淀粉酶1280U,尿淀粉酶256U,B超示胰腺轻度肿大,急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胎儿已死亡,行剖宫产术,入院第13天,经各种抢救无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总结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以来,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常规非手术监测治疗的同时。随机行经内镜置放鼻胰管引流30例。其中明确合并胆结石16例。观察每天胰管引流量和入院后第5天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动脉氧分压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并与第1天比较。记录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并进行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结果经鼻胰管引流时间为(6.9±3.1)d,前5天的胰液引流量分别为168.6±38.1、210.7±56.3、268.1±71.9、391.6±63.9ml和306.0±73.8mL。入院后第1天和第5天的体温为38.6±1.3和37.0±1.1℃(P〈0.05=、心率为108±16和87±13次/min(P〈0.05=,白细胞计数为15.8±3.1和9.7±2.6×109/L(P〈0.05=,血糖为13.3±3.9和7.3±2.7mmol/L(P〈0.05=,血淀粉酶为739±68和103±39u/L(P〈0.05=,尿淀粉酶为3361±677和373±136u/L(P〈0.05=,血钙为2.0±0.7和2.1±0.6mmol/L(P〉0.05).30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6.0±9.1天。结论经内镜鼻胰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胰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对比总结。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对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8岁,以乙肝标志物阳性13年、发热20d、伴腹胀及皮肤黄染1周于2006年4月3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发现HBsAg、HBeAg、抗-HBe阳性,1998年以后出现转氨酶反复升高现象,2002年出现腹水,诊断为肝硬化,间断保肝治疗。2006年3月上旬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0℃,伴流涕、咳嗽、咯白痰,头孢哌酮治疗效果不佳,体温波动于37.5—38.5℃,3月27日起体温高达39.0℃,腹胀渐明显,并出现面黄、眼黄,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感染,血常规WBC7×10^9/L,Hb137以,PLT22×10^9/L,中性粒细胞0.8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3U/L,总胆红素(TBIL)80μ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种内植物材料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表皮葡萄球菌培养、分离纯化、药敏试验及生物被膜形成鉴定,将钛合金、钴铬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国产骨水泥(PMMA)制成圆片状试样,分别与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共同培养5d;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定量接种培养及菌落计数,观察4种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真空干燥法制备试样,扫描电镜(SEM)观察4种试样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此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可形成生物被膜;细菌计数显示UHMWPE试样表面细菌数量最多,为(24.96±1.459)×10^5/CFU;其次为国产PMMA,为(17.44±1.883)×10^5/CFU;金属合金表面细菌数量较少,钛合金为(0.424±0.065)×10^5/CFU,钴铬钼为(0.382±0.075)×10^5/CFU;UHMWPE、国产PMMA与其他各组比较,均P值〈0.05;SEM观察发现UHMwPE试样表面有较多生物被膜形成,钛合金及钴铬钼表面细菌聚集成团,国产PMMA表面黏附许多单个细菌菌落。结论4种内植物材料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形成生物被膜有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容易在UHMWPE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17.
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性,29岁。G3P1^+1,平素月经规则,LMP2006年8月20日,月经量、性状、周期、持续时间正常。因不规律下腹痛半年,加重10^+ d,阴道流血5^+ d,于2006年9月6日入院。患者1年前安避孕环,半年后取出,之后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隐痛。8^+ d前来本院就治,诊断为“盆腔炎”。5^+ d前,超声提示:左附件区查见囊性占位5.9cm×4.8cm×3.1cm,部分囊壁内可见宽约3cm稍弱回声,内有较多网絮状回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高用过氧化物酶试验检测精液中的白细胞时所得的圆形细胞数量的精确度。精液样本的圆形细胞浓度在(0.6~6)×10^6/mL之间,降低精液的稀释度,增加被测悬浮液的体积。1+5(1:6)的稀释度适合于测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并能为细胞检测提供足够清晰的背景。在该稀释度下,测定Neubauer-改良精子计数板两边所有18个网格中的细胞数量,额定细胞浓度为(1.9~3.3)×10^6/mL的10个样本中只有3个样本的圆形细胞数/〉400个。由于更低浓度的精子稀释液不适合测定圆形细胞或其过氧化物酶反应产物,所以无法精确测量(抽样误差5%)参考下限值(1×10^6/mL)。结果表明,正是由于测定精液中的10个样本中圆形细胞很难精确到1×10^6/mL,所以白细胞精液症临界值的确定一直存在诸多分歧。因此需要建立一些统计学上合理的参考限。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发烧、咳嗽和吸气时胸痛3d,全身倦怠,体重下降2个月余”于2006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因发烧,咳嗽后胸痛,吸气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胸部X线和CT检查后考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4/86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元肿大,两肺底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胸部CT为两肺下叶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毛糙,左侧后胸壁可见条带状水样密度影,纵隔内可见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检查:李氏反应阳性,pH值6.8,细胞总数4.00×10^9/L,有核细胞3.05×10^9/L,红细胞0.95×10^9/L,有核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32,巨噬细胞0.10,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7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d、加重4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肌肉注射止痛药(用药不详)后疼痛无缓解。4h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畏寒、呼吸困难、心悸,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常有关节疼痛,半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AP)已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59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2/101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中下肺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哆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肌张力增高,左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RBC3.94×10^12/L,WBC4.70×10^9/L,PLT68×10^9/L,Hb119g/L,N0.77。生化检查:淀粉酶(AMY)177U/L,脂肪酶(UP)573U/L,血糖13.7mmol/L,白蛋白(ALB)24.9g/L,球蛋白(GLB)35.9g/L,尿素氮(BUN)7.60mmol/L,肌酐90.8μmol/L,钙离子1.76mmol/L。入院诊断考虑:AP。予以抑制胰液分泌、预防感染、稳定内环境、降压及中药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多关节游走性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出现脸颊红斑,皮肤瘙痒。考虑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行CT检查示:胰腺略增大;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肠壁广泛肿胀,以小肠为甚;双侧胸腔积液伴双下肺部分不张;肝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