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丙酚、依托咪酯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ASA Ⅰ-Ⅲ级,随机将其分为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异丙酚合用依托咪酯组(C组),每组50例.麻醉诱导:A组采用异丙酚2 mg/kg;B组使用依托咪酯0.3 mg/kg;C组是依托咪酯0.1 mg/kg和异丙酚1.0 mg/kg.持续监测和记录麻醉诱导显效时间及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 (1)C组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间(46.6±7.2)s,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1.6±6.2)s,眼球固定时间(60.2±14.1)s,均明显小于B组[分别为(66.2±11.4)s、(70.3±10.6)s、(82.3±11.5)B],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循环系统方面与注药前比较.B组在插管即刻血压和心率(HR)明显上升(P<0.05),A组在诱导后血压和HR明显下降(P<0.05),C组循环变化不明显(P>0.05).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7%~100%.结论 依托咪酯和异丙酚伍用是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异丙酚麻醉,观察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水平对异丙酚镇静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4例(Ⅰ组),行下肢手术患者26例(Ⅱ组)。Ⅰ组注入15.0mg布比卡因,Ⅱ组注入7.5mg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药15min后,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同时开始以100μg/(kg·min)的速度静注异丙酚,直至BIS值低于75(起效时间),术中维持BIS值于65~75,蛛网膜下腔注药45min后,停止注射异丙酚,观察停药后,BIS值恢复为90的时间(恢复时间)。结果Ⅰ组平均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为T4,Ⅱ组平均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为T10Ⅰ组和Ⅱ组:起效时间分别是(224±45)s和(281±52)s,P〈0.01;恢复时间分别为(235±44)s和(199±48)s,P〈0.05;异丙酚维持用量分别为(1.98±0.31)mg/kg和(2.83±0.46)mg/kg,P〈0.01。结论高剂量布比卡因(15.0mg)较低剂量(7.5mg)布比卡因达到相同镇静程度需要异丙酚的剂量为低,异丙酚的镇静作用起效时间缩短,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均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3μg/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依托咪酯0.15mg,/kg、异丙酚1mg/kg。术中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2~5mg.kg^-1·h^-1和吸入七氟醚0.5%~1.5%,并适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量、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麻醉药物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MMSE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h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12h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用于老年患者,与异丙酚全身麻醉类似,术后均会出现短暂性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的变化,探讨异丙酚、依托咪酯和异氟醚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和异氟醚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5min(T1)、麻醉后60min(T2)、手术结束后3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IL-6、皮质醇含量;另选1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D组)。结果胃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前己处于应激状态;三组病人血清IL-6含量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T4时点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T3、T4时点A、C组IL-6低于B组(P〈0.05),T5时点A组IL-6低于B、C组(P〈0.01)。随着麻醉的延长,A、C组皮质醇逐渐升高,在T3时点达到最高峰,B组逐渐下降,在T4时点达到最低;在T2-T4时点B组皮质醇低于A、C组(P〈0.01),T5时点A组皮质醇低于B组(P〈0.01),T2-T5时点A组皮质醇低于C组(P〈0.05)。结论麻醉和手术创伤可加重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导致IL-6、皮质醇分泌增加;依托咪酯较异丙酚和异氟醚更能够抑制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异丙酚较依托咪酯和异氟醚更能抑制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异丙酚全静脉麻醉是胃癌根治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氯胺酮+异丙酚的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105例,ASAⅠ~Ⅱ级,年龄1~7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三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4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HRV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E组总功率(11P)和HRV低频(LF)[(756±535)ms^2/Hz和(316±301)ms^2/Hz],P组LF、HRV高频(HF)、LF/HF及TP[(187±168)ms^2]Hz、(89±48)ms^2/Hz、2.3±1.6和(616±462)ms^2/Hz]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麻醉诱导后,E组LF、HF、LF/HF及11P均显著高于P组(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LF、HF、LF/HF及11P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后两组HRV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对老年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强于依托咪酯;而对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言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药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单小娟 《现代保健》2009,(35):90-91
目的探讨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优点。方法选择100例妊娠45~60d的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施行单纯异丙酚麻醉,B组施行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结果两组年龄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诱导期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A组诱导后2min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P〈0.01)。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且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呼吸、循环抑制轻.术中无知晓.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预输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影响。方法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90例,年龄18—61岁,体质量45—71kg,ASAⅠ~Ⅱ级。分为三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旋美托咪定0.25μg/kg组(B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组(C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0.05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依托咪酯0.2mg/kg、罗库溴铵0.8mg/kg。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12)、插管后1min(T3)、3min(T4)、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插管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更平稳,但C组在插管前后的显著心率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DEX0.25μg/kg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MECT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全身麻醉)、对照A组(依托咪酯诱导全身麻醉)、对照B组(丙泊酚诱导全身麻醉),每组30例。记录不同麻醉方法下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躁动持续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对照A组与对照B组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 <0. 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躁动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试验组(P <0. 05)。对照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B组与试验组(P <0. 05),且对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 <0. 05)。结论对MECT患者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麻醉可以减少患者躁动,缩短躁动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浓度及其变化,探讨它在成人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同时检测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它们与IL-13的相互关系。方法以31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9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诱导痰及外周血标本,制作成涂片进行细胞学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3、TNF-α及IL-10浓度。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88±36.75)ng/L和(27.03±12.19)ng/L,P〈0.01],诱导痰中浓度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14±24.48)ng/L和(18.74±8.87)ng/L,P〈0.01],且血清中的浓度高于诱导痰中的浓度(P〈0.05);激素使用患者诱导痰中浓度比非激素使用患者低(P〈0.05),诱导痰中IL-13浓度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TNF-α及IL-10浓度均较对照组高[TNF-α分别为(66.32±18.74)ng/L和(5.36±6.86)ng/L,P〈0.01;IL-10分别为(118.08±55.17)ng/L和(5.66±8.03)ng/L,P〈0.05]。哮喘组中,发作期诱导痰中IL-10浓度高于稳定期浓度(P〈0.05)。轻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NF-α浓度与重度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是与哮喘发病病理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嗜酸粒细胞的活动关系密切,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哮喘患者在激素治疗后其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住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异住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组(A组)和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对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愈率82.1%,对照组治愈率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20.32&#177;2.14)d、(14.62&#177;1.36)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4%)明显低于A组(35.7%,P〈0.05)。结论: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瓣游离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乳腺癌患者按皮瓣游离方式分为两组,A组(75例)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B组(73例)用电刀游离皮瓣,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5d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6±79.3)ml、(193.7±1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总引流量分别为(178.2±103.1)ml、(307.0±21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19.2%)明显高于A组(6.7%)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用手术刀直接游离皮瓣,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皮瓣游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30),静推异丙酚1.0~2.0mg/kg;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n=30),静脉注射芬太尼0.7~1μ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1.0~2.0mg/kg。在胃镜检查麻醉术中记录患儿麻醉期MAP、HR、SPO2的变化,异丙酚用药量、检查时间、清醒时间、患儿离院时间。结果A、B组患儿MAP、HR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较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检查时间、患儿清醒时间及离院的时间也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SPO2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优于单纯使用的异丙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依托咪酯乳剂在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勇  郭建荣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67-156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全麻诱导时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岁的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和丙泊酚诱导组,观察基础值、注药后、插管时、插管后1、3、5min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后各观测点SBP、DBP及HR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基础值相比,丙泊酚组病人注药后及插管后1、3、5min SBP、DBP均下降,注药后HR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组相比,丙泊酚组注药后及插管后1、3.5min SBP、DBP明显降低,注药后H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对内脏高敏感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直肠对球囊扩张刺激中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了解直肠感觉功能异常在C-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C-IBS患者(C-IBS组)进行直肠感觉阈值检测,经证实有直肠感觉功能障碍的C-IBS患者入选替加色罗治疗组,替加色罗12mg/d治疗8周,再评价直肠感觉阈值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和健康体检者1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C-IBS组初始感觉阈值[(58.9±18.0)m1比(87.8±21.0)ml,P〈0.01]、排便阈值[(87.0±20.2)ml比(135.8±17.1)ml,P〈0.01]和疼痛阈值[(160.8±40.1)ml比(227.1±26.4)ml,P〈0.0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IBS组有23例患者存在直肠感觉功能障碍。替加色罗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63.4±15.5)ml比(40.5±10.1)ml,P〈0.05]、排便阈值[(95.3±16.0)ml比(75.0±17.5)ml,P〈0.05]和疼痛阈值[(165.3±30.2)ml比(132.0±34.0)ml,P〈0.05]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其均值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替加色罗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明显好转(P〈0.0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P〈0.01),且大便形状明显改善(P〈0.05),排便困难指数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C-IBS存在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替加色罗能有效提高C-IBS患者直肠感觉阈值,降低内脏敏感性;同时改善腹痛或腹部不适以及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钟锦秀 《现代医院》2009,9(12):21-22
目的观察对比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全身麻醉快速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Ⅱ级需行气管插管全麻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依托咪酯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异丙酚组(C组)与咪唑安定-异丙酚(D组)。麻醉诱导:静脉全麻药A组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唑安定0.3 mg/kg、C组异丙酚2 mg/kg与D组咪唑安定1 mg/kg+异丙酚1 mg/kg,合用药物均为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5 min行气管插管。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的BP、HR,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各组BP、HR均有下不同程度下降,B、C组BP、HR变化最大,与诱导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插管后各组BP、HR均有所回升,以A组变化最大,与诱导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组插管前、后与基础值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咪唑安定、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但咪唑安定、异丙酚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上的注意,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7.
裴远宾 《现代保健》2011,(19):22-23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5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静脉麻醉(A组,35例)和静吸复合麻醉(B组,20例)两组,采用丙泊酚1~2mg/kg,芬太尼3—5μg/奴和阿曲库铵0.5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诱导后用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1%异丙酚6~10mg/(kg·h),B组诱导后持续吸入1%~2%异氟醚。A、B两组术中均以曲马多4~7μg/(kg·h),按需间断推注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麻醉药。结果A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两组气腹后BP、HR均有所升高(P〈O.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在胃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8月至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与单用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依托咪酯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肌痉挛率、体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镜检查中取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提高安全性,既可防范丙泊酚单用引发的呼吸与循环抑制,而且可以降低依托咪酯单用引起的肌痉挛率,保障检查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病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异丙酚无病人工流产手术的比较。方法:选择妇科就诊ASAⅠ~Ⅱ级拟行无病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者40例,随机分戍两组:异雨酚组A组,瑞芬太尼+异丙酚B组,每组20例。A组:单纯静注异丙酚2.5mg/kg,必要时追加异丙酚5.0mg~1.0mg/kg。B组:瑞芬太尼1.0ug/kg持续静注随后以0.1ug/kg/min持续静注,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异丙酚1.0mg/kg。结果:两组麻醉期间HR无明显变化两组手术中MAP较术前均有小幅度下降。麻醉效果:A组满意率为80%,B组为100%(P〈0.05)。B组异丙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B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离院时间少于A组(P〈0.01)。B组中有11例出现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门诊实施无病人工流产同异丙酚一样安全可行。两者复合应用效果更佳,显著减少异丙酚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Wiste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中毒组24只,SF治疗组24只。对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PQ15mg/kg诱导急性肺损伤,染毒同时、染毒后4、24、48h腹腔注射SF(50mg/kg),分别于染毒后8、24、48、72h各组处死动物6只,测定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内皮素(ET)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鼠染毒后8、24、48、72h血浆及肺组织中的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及ET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毒组比较,SF治疗组血浆24、48、72hSOD活力[(13.63±1.85)、(12.46±1.65)、(11.87±1.83)U/mg]和肺组织8、24、48、72h中的SOD活力[(1.42±0.26)、(1.09±0.21)、(0.89±0.81)、(0.69±0.13)U/mg]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点血浆及肺组织MDA及ET含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SF可使PQ中毒致肺损伤的血浆肺组织SOD活力明显上升,使MDA及ET含量下降,能改善PQ中毒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