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自杀危险因素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自杀危险因素,为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精神科开放病房169名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占58%,其中极危险11例(30~40分),很危险20例(20~30分),危险67例(10~20分),较安全(10分以下)的71例,占42%。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存在自杀风险,量化评估可为住院患者安全提供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病人自杀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式精神科病房预防病人自杀自伤是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开放式住院病人的自杀危险因素调查,发现抑郁症占开放式病房住院总数的48.2%,开放式病人自杀危险评分为14.33±8.08,中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29.5%,高度自杀危险性病人占15.8%。男女病人之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总自杀危险在51~60岁和21~30岁段评分最高,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各类自杀危险因素中,病人的自杀观念的评分最高2.33±2.06,有63.6%的病人存在自杀观念,其次是自杀企图(1.18±1.89,32.7%的病人存在)和无助、无望、自我评价低。在第二类危险因素中,病人的焦虑情绪评分较高0.87±0.67,而且70.9%的病人存在焦虑情绪。另外,自杀危险因素与年龄、诊断、职业、病程和婚姻有关,P<0.05或P<0.01。其中,第二类危险因素与年龄有关,P<0.01,第三类危险因素与诊断、住院次数和职业有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开放式精神科病房应高度重视病人的自杀危险,根据病人自杀危险的高危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危险评估量表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开放病房住院的1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存在自杀危险的41例,占33.33%,其中极危险5例(30~41分),很危险9例(20~29分),危险27例(12~19分)。存在攻击危险的患者58例,占47.15%,其中攻击危险Ⅳ级3例,Ⅲ级23例,Ⅱ级32例。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自杀、攻击行为的危险,量化评估可为住院患者护理提供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自杀患者的特征及潜在的自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的81例自杀或自杀未遂患者(研究组),并与同期505例无自杀倾向患者(对照组)对比,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特征及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回归模型优劣。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无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抑郁(OR=5.371)、精神分裂症(OR=2.812)、慢性疼痛(OR=3.278)、负性生活事件(OR=2.439)、高风险自杀量表得分(OR=2.133)和药物依赖(OR=2.518)为自杀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抑郁、精神分裂症、慢性疼痛、负性生活事件、高风险自杀量表得分和药物依赖为精神科患者自杀高危因素,得出的回归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方法:对38例有自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再将可能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症状因素列为观察指标进行危险度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有自杀史占84.2%,年龄偏小(30.1±14.5)岁,无职业者占65.8%,内向性格者占63.1%;妄想、睡眠紊乱自杀危险度分别增加2.303 1倍、1.878 2倍。结论: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可以预防,有自杀史、妄想、睡眠紊乱是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70年1月~1999年12月32例住院精神病患自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自杀危险因素有自杀前的前驱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季节,气候变化,提出对有自杀前驱症状患安置于监护病房,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服药情况,保证服药效果,密切巡视和观察病情况变化,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加强对患的护理,熟悉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提高对自杀患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精神科护士职业侵害情况及其侵害相关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精神科封闭病房工作的执业护士400名(其中男100名,女300名)完成自制的精神科护士职业侵害登记表,进行既往3年受伤害事件时间、地点、性别、职称分布特征的比较,并分析实施伤害患者的主要症状、伤害发生原因.[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妇科肿瘤病房住院病历共5446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排除合并2种及以上肿瘤患者的病历24份,共5422份病历纳入分析。其中报告发生医院感染24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3%;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泌尿道、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切口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执行侵袭性操作的无菌规范、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减少妇科肿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薇  蒋琼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72-8673
目的 总结精神科病房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体会.方法 经分析精神医学人性化管理的发展、精神科病房人性化管理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实施人性化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人性化管理的措施,阐明精神科病房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结果 通过人性化管理,提高了病员住院及服药的依从性,增进了医患沟通,大大提高了病员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结论 精神科病房的人性化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晓璇 《护理研究》2008,22(5):1246-1247
[目的]重新评估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5年300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调查,对自杀的30例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其自杀原因或主要隐患。[结果]自杀危险因素或安全隐患:精神症状严重21例,护士因素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1例,安全设施有隐患3例,家属陪护监护不力及探视不当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自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精神疾病本身。做好自杀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加强监管是防范自杀事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石伟兰 《全科护理》2013,(18):1698-1699
新生儿病房是新生患儿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一个特定区域。由于新生儿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医院感染,有的甚至威胁生命。更有甚者医院感染由一个孩子波及多个,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发生的高危病房,也成为医院感染监测与检查的重点病房。为了减少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本院于年月改建成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0-11月,采用贝克绝望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对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自杀倾向总检出率为14.9%,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低年级、成绩差、来自县城、独生子女、非班干部、父母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我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S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原始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31%,例次发病率为12.42%,与全院同期平均感染率3.07%,3.5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等;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生素等.结论 掌握侵入性诊疗操作的适应症,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叶丹萍 《全科护理》2021,19(7):977-9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8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入选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特点。根据病原学检测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6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例(5.56%),其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29.63%),血液感染6例(22.22%),皮肤感染6例(22.22%),口腔感染5例(18.52%),结膜感染2例(7.41%);在27例医院感染患儿中共检测出7种病原菌共计3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6%),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4%),铜绿假单胞菌5株(14.29%),鲍曼不动杆菌5株(14.29%),肺炎链球菌3株(8.57%),大肠埃希菌5株(14.29%),酵母菌3株(8.57%)。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根据新生儿细菌敏感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各类侵入性操作,增加胃肠道营养,缩减住院时间,及时进行早预防、早处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23-925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9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感染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无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气管切开、身体抵抗力差、深静脉导管、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特点显著,且独立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R)收集221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71例(32.1%),自杀与绝望(相对危险度RR=9.312)、负性生活事件(RR=3.843)、自杀家族史(RR=3.625)、妄想(RR=3.567)及自责(RR=2.982)呈正相关(P均&;lt;0.01)。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赵鹏  杨海龙  沈迪文  张宇哲  曹秋云 《临床荟萃》2013,28(10):1081-1082,1086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的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就诊目的、所患疾病及就诊方式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9 55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女比例1∶1.2;年龄3~93岁,19~40岁患者比例达到61.1%;学历主要分布在高中(29.4%)和大学(48.0%);已婚患者占大多数(58.5%);健康心理咨询占18.6%,精神障碍患者占81.4%,以神经症(40.1%)、心境障碍(34.5%)和精神分裂症(8.5%)为主;78.2%的患者主动就诊,被动就诊人数占3.5%,临床科室转诊18.3%,转诊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来源于神经内科(18.1%)、心血管内科(17.6%)和消化内科(14.0%)。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分布广泛,要加强普及精神疾病知识以及非精神专科临床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精神科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策略.方法 对精神科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实施.结果 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论 认识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针对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策略,可预防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士遭受患者或家属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参照国际研究问卷内容,征询专家意见后自制调查问卷,对137名精神科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躯体伤害、言语漫骂、威胁恐吓或聚众闹事、性骚扰等暴力行为,采用人年计算方法表示暴力行为总发生率及不同类型的暴力行为发生率,采用泊松回归方法计算不同类型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粗比值比及校正比值比来表示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 随访1年中,暴力行为发生1123次,总发生率为8.36/人年.其中躯体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07/人年,言语漫骂发生率为5.06/人年,威胁恐吓或聚众闹事发生率为1.15/人年,性骚扰发生率为0.07/人年.泊松回归显示,男性护士、护龄短、对暴力行为的预期焦虑水平偏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程短、既往对家属存在暴力行为;男性家属、年龄<45岁及高中以下文化是多数类型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科护士遭遇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对护士进行预防暴力行为技巧的培训,根据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性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有助于提高暴力行为防范技巧,减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行为,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