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上腹部手术后再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曾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脾切除术7例,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和右半结肠切除术各2例,腹部闭合伤手术1例.原切口类型:上腹正中切口19例,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7例,左侧、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向上过脐)各4例,左上腹横切口3例.手术成功34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48分钟;术后住院平均3.5天全部治愈.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结石患者,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腹部切口裂开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3/2007年腹部切口裂开3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21~76(平均51.2)岁。急症手术29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阑尾炎切除术8例,胆石症手术6例,胃穿孔修补、右半结肠切除、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各4例,腹腔引流、原发性腹膜炎等6例。切口部位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28例,正中切口4例。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口的选择对于成功地完成手术十分重要,腹部外科手术的切口首先要满足对手术区域的充分显露,还要保证切口的良好愈合。胃肠手术切口多为腹部纵形切口,可选择的有:腹部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腹直肌旁切口等。在我院2004—03/2009—02笔者对150例胃肠手术采用腹部正中切口进行手术,该切口利于术中手术操作,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于脐下缘、左肋缘下2 cm腹直肌外缘、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处分别穿刺置入套管针,先探查吸尽腹腔积液后,用3-0无损伤缝线沿胃十二指肠纵轴方向直接或用附近网膜覆盖固定后间断缝合1~3针修补溃疡穿孔。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缩短,均于术后5~7 d出院。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责门血管离断治疗门脉高压症36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年龄15~62岁。25例有黄恒性肝炎,11例乙型肝炎,其中5例酗酒。32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3例于70年代行脾切除术。15例大出血急诊入院急行手术,其中7例有腹水,4例做预防性手术。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随诊均在巨年以上,除1例因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死亡外,其余35例无再发出血。手术方法术前置胃管。全麻下行上腹正中切口或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3例另加左侧横切口。结扎脾动脉行脾切除术,同时自胃网膜左右动脉血管交界处,小弯侧自…  相似文献   

6.
黄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3276-3276
1病例报告女,72岁。7 a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1 a发现切口处有一蚕豆大小包块,未及时诊治,包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在站立、咳嗽及腹压增高时出现,伴有坠胀感,平卧可消失,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查体:上腹正中偏右可见一12 cm×12 cm×5 cm大小的包块(站立位),质软,光滑,无压痛,叩诊鼓音,平卧位时可消失,腹壁缺损约4 cm×4 cm。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常规准备后行聚丙烯绵纶网修补术,术中见切口疝上方与胃及大网膜粘连,小肠突出疝囊内,仔细分离粘连,回纳小肠回腹腔。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后鞘,充分游离腹直肌前鞘,将聚丙烯网片代替腹直肌缝…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自1989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病人42例,年龄大于60岁者28例,占66.7%。现就本组资料,分析影响老年人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1岁,平均71.4岁。原发病为:恶性肿瘤19例,消化道溃疡4例,胆石症、胆道炎3例,食管静脉曲张伴出血2例。手术方式:胃手术10例,胆道手术9例,肠道手术7例,脾切除术2例,其中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20例,均为腹部直切口,均采用4号或7号丝线间断缝合腹膜、腹直肌前后鞘或腹白线。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医疗器材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使原本复杂的手术变得更加简便快捷 ,且手术效果更为满意。本院自1 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1 0月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平片疝修补材料 (Bard补片 )修补腹壁切口疝 36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6例 ,男 1 5例、女 2 1例 ,平均年龄 5 4(30~ 72 )岁。其中胃次全切除术 4例 ,胃癌根治术 2例 ,胆囊切除术 6例 ,结肠癌根治术 5例 ,小肠梗阻肠部分切除术 8例 ,阑尾切除术 8例 ,子宫全切术 3例。上腹正中切口 1 0例 ,右中上腹直肌切…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480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腹部手术患者480例,男268例,女212例;年龄30~7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58例,阑尾切除术13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2例,胃大部切除术4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8例,肠坏死切除术18例,腹部损伤后行肝修补术16例、脾修补术14例、脾切除术5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2~1998年应用开放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0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500例患者年龄20~75岁,男性466例,女性1034例,平均体重60kg,体重90kg以上者5例。有上腹部手术史15例,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脾切除术、脐疝修补术等。有下腹部手术史73例,包括阑尾切除术、子宫附件切除术。有手术史者,其切口下方均有网膜粘连,有1例患者无手术史,脐部亦有网膜粘连,并有肠梗阻既往史。2 方法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持续性硬脊膜外麻醉,取脐部上缘或下缘作10mm弧形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层,沿腹白线纵形切开,切开腹膜进…  相似文献   

11.
自1882年Langenbueh用T形切口行第1例胆囊切除术以来,历经百年,胆囊切除术的腹部手术切口至少有7种之多,但最常用的仍为右上腹经腹直肌与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口长度一般为15cm~30cm,这种切口的主要优点是手术暴露充分,能处理各种类型的胆囊切除术,同时能探查胆道和施行胃肠手术。但腹部大切口的组织损伤大,术后病人疼痛明显,恢复较慢。1982年Dubois和Barthelot采用腹部小切口行胆囊切除术,医生用头灯照明,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用钛夹钳闭,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 ,但均不理想。我院于 1983年~1999年 11月采用病人自身真皮条修补缝合腹壁各种巨大切口疝 16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2例 ,女14例。最小年龄 38岁 ,最大 76岁 ,平均5 7岁。原手术切口为经腹直肌中上腹切口 11例 ,上腹正中切口 2例 ,上腹“T”型切口 1例 ,腹直肌旁切口 2例。疝囊最大 2 1 3cm× 17 5cm ,最小 15cm×10cm ;病史最短 4个月 ,最长 16年。均采用自体真皮条缝合修补术治疗。1 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 ,术中切除原切口瘢痕 ,切取切口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腹部巨大切口疝是腹部术后治疗难题,近年来用聚丙烯和聚四丙烯复合切口疝补片修腹壁巨大切口疝已成为主要方法,临床已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范例.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补片材料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5年13例资料的特点和应用安全性.方法:于2000-01/2005-06收治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1岁.均为初次切口疝,疝环最大径为20 cm,平均16.1 cm.术前治疗合并症,沿原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和松解疝囊周边黏连,显露疝环.游离完毕,回纳疝囊,将适当大小人工补片材料平铺在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游离腹直肌前鞘腹侧至疝环外3 cm,将网片边缘问断缝合固定于前方的肌筋膜层以方便缝合固定补片.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有3例发生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局部压迫等处理后完全吸收,全组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提示人造补片材料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6~1989年腹部手术后在院期间再次急诊剖腹25例,原因各异,为吸取经验教训,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大81岁,最小4月,占同期剖腹手术0.37%(25/6744),死亡9人,死亡率36%。再剖腹术中见内出血7例(其中脾切除术后出血4例,肠梗阻术后黄体破裂1例,切口腹直肌深面出血渗入腹腔及胰腺炎引流术后脾包膜下出血破裂各1例);胆道出血、胰瘘、肠瘘、肠梗阻、胰腺坏死各2例;胆瘘1例;肠修补术后肠破裂、胃大部切除术后急性胆囊炎、腹膜后脓肿引流术后肠系膜淋巴结核破溃、肛门成形术后肠重复畸形致肠梗阻各1例;阴性探查3例。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2年至2004年期间共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1例,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9~55岁。其中腹部创伤性肠破裂8例,肝修补术4例,脾修补术2例,脾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1例,胃大部切除术3例。肠梗阻均发生在术后3~18 d之间。1.2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历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1]。2方法与结果2.1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18例,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放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6.
缝合腹部手术切口总是要在切口内遗留无数的线头。1989年笔者根据组织愈合及腹壁受力原理,设计了一种腹部手术切口不遗留缝线异物的缝合方法,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于后。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0例,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2~47岁。右下腹麦氏切口242例,经腹直肌切口8例,上腹正中切口6例,腹直肌外缘切口2例,剖宫取胎切口22例。274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6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经引流、换药术后15天切口愈合。随访2年治愈率100%,无1例形成窦道。1.2缝合方法:以阑尾切除术为例:(1)关腹时用三角针…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在102例剖富产术中,采用了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现将此术式与同期腹壁纵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术100例作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将近2年的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组(102例)和腹壁纵切口组(100例)两组。两组病例均为单胎初次剖宫产术,一般情况、手术指征条件均相似,具有可比性。方法:取下腹耻骨上3cm处,相当于腹壁自然皱壁作横弧形切口约10~12cm,深达筋膜层,横弧形剪开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筋膜,于切口中点错夹腹直肌前鞘上绿,向脐方向锐性加…  相似文献   

18.
自1974年至1993年,我们采取下腹部横切口加表皮下缝合皮肤,施行妇科手术900例,经临床观察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肥胖者,它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将900例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切口及缝合方法 施行妇科腹部手术时,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缘一指处(约2~3cm)——即Langer氏线(皮肤上的张力线)处做新月形切口,由左横向右,两侧向髂前上棘延伸10~12cm,横行切开皮肤至浅筋膜,腹直肌腱膜及横筋膜,上叶皮肤连同筋膜向上钝性分离,下叶一般不需分离,钝性分离腹直肌,沿后腹直肌鞘,腹膜及横筋膜横行切开(也可纵行切开)。进入腹腔后,其它手术操作方法同下腹部纵切口手术,在关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例1:女,29岁,已婚。剖宫产术后3 a,腹部切口处周期性疼痛、渐进性加重年余于2005-06-01来我院。患者3 a前在院外行剖宫产术,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此后,每次月经过后感腹部切口近右侧处隐痛,并呈渐进性加重,随即发现腹部切口疼痛部位一肿物,逐渐增大,曾在院外抗感染治疗,效差。患者月经规律,16岁初潮,周期30 d,末次月经2005-05-17,经期6~7 d,无痛经。25岁结婚,孕1产1。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手术疤痕愈合好,右侧可触及一直径3 cm大小的结节,触痛,位于肌壁间。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无压痛,未扪及包块。初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于2005-06-03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原手术疤痕右侧下方腹壁间位于肌腱鞘膜外一约3 cm×3 cm×2 cm肿物,质硬,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病理报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6 d痊愈出院。例2:女,37岁,已婚。剖宫产术后7 a,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2 a于2005-06-11入院。患者7 a前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近2 a右侧腹壁切口周...  相似文献   

20.
经腹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宁  徐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170-1170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手术 ,以往常取下腹正中纵切口 ,长度至少 12 cm,基本不考虑美观和创伤。随着微创手术在妇科的开展 ,探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质量高的术式已成热门话题。我院近年来采用经腹小切口筋膜内术式 ,切口 6 cm左右 ,并对手术步骤进行改进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 1999- 0 1~ 2 0 0 0 - 0 1采用本术式的患者 6 5例作为研究组 ,子宫在孕 5 0 d~ 3个月大 ,其中包括子宫肌瘤、功血、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术式的患者6 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