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报道从生存率、术后工作能力、主观效应和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对1963~1970年的26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主动脉瓣替换术99例,二尖瓣替换术118例,双瓣膜替换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或二尖瓣与三尖瓣)17例,直视二尖瓣成形术23例,联合性手术(包括瓣膜替换同时作主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疾病手术)10例。除5例外,均为男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7.8岁。术前心功能Ⅳ级者21%,Ⅲ级75%,Ⅰ~Ⅱ级4%。结果:(1)生存率:全组患者的住院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患者,行三瓣膜联合修复手术的近、中期预后及手术技术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到2022年8月,93例风湿性三瓣膜病变患者于本中心行三瓣膜联合修复手术。平均年龄54.7岁,其中女性61(65.6%)例,每位患者均有明显风湿性瓣膜病症状及体征。术前超声评估每位患者的3个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关闭不全病变,其中二尖瓣狭窄达到重度的患者有54(58.1%)例、关闭不全达到重度者有35(37.6%)例;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达重度者分别为2(2.2%)例和4(4.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达重度的患者有19(20.4%)例。结果:术后随访4~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98.9%患者完成了随访。住院期间无瓣膜相关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期间全因死亡3例,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97.8%,5年免于重度瓣膜病变发生率约为94.6%,5年免于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约为95.3%。结论:RHD三瓣膜病变行联合修复手术在经验丰富的心脏中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术后短中期死亡率及瓣膜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1983年5月至1986年4月,作者应用Bjork-Sh-iley单柱瓣为318名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平均年龄52岁(11至69岁);男性168人(52%);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者119人(69%),43人有心脏瓣膜手术史(26例为闭式二尖瓣分离术、17例直视二尖瓣手术)。主动脉瓣替换(AVR)组136例: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及狭窄伴关闭不全(混合型)者分别为84例、41例及11例;二尖瓣替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大心脏(心胸比≥0.70)瓣膜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替换(MVR),主动脉根部横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替换(AVR)。本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15-64岁,平均39.42±12.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病变44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5例),Ebstein畸形1例。其中对25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进行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对9例巨大左心房进行左心房折叠术,有10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 病历统计发现,巨大心脏各型中以左心房型发生率较高(71.7%),其次为左心室型(21.7%),全心型(5%)和右心型(1.7%)。其中手术效果以左心房型最好。手术死亡3例(5%),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结论 根据瓣膜病变性质以及各房、室腔扩大的程度进行分型,能较全面反映患者瓣膜病变类型,临床特征,术后早期及晚期效果,同时对手术方法的设计及围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老年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病变特点 ,探讨不同病因所导致的瓣膜改变 ,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而准确的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我院 1990~ 2 0 0 2年 1月住院及门诊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 ,共 3 840例 ,男 1940例 ,女 190 0例 ,年龄60~ 90岁 (平均 75岁 )。均做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化验检查(其中包括血脂、血沉、抗“O”、部分患者做康氏反应 )。冠心病及高血压病 (A组 ) 2 980例 ;风心病 (B组 ) 85 0例 ;梅毒性心脏病(C组 ) 10例。其中 42 0例手术 ,二尖瓣替换术 2 80例、主动脉瓣替…  相似文献   

6.
1975年1月至1988年6月,连续275例患者施行二尖瓣修复术。其中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8例,二尖瓣双病变(关闭不全+狭窄)127例,单纯二尖瓣狭窄已剔除。瓣膜病变原因:风湿性180例(65.5%),年龄  相似文献   

7.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8.
施行双瓣膜替换术5例临床体会栖霞市人民医院(265300)娄德剑,林雪维,衣涛源,于佳生,孙绍军我院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患者,应用侧倾蝶瓣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4~48岁。术前NYHA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的进步,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手术疗效明显提高〔1〕。现报道我们的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8月~2006年12月老年瓣膜病瓣膜替换术患者43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证实诊断,近8年的21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男29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5.41±3.25)岁,体重42~81kg。1.2术前情况病因诊断:(1)风湿性瓣膜病38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10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5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0例,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继发性改变11例,二尖瓣、主动…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病率高,据国内统计资料,风湿性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病中的比较发病率约为40%,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尸检资料中,二尖瓣病变为100%、主动脉瓣为48.5%、三尖瓣为12.2%、肺动脉瓣为6.5%,各瓣膜受损的比较及发病率的差别,可能与瓣膜受的压力负荷不同有关。临床分析表明,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扩大的常规检查仍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本文对39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3年11月至1988年4月,应用北京BN型牛心包瓣膜为23例风心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替换术。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替换术2例,二尖瓣替换术并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术后近期效果较好。临床资科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0~46岁,平均35岁。均为风心病,病史1~20年,平均7年。术前心功能(按NYHA分级):Ⅲ级21例,Ⅳ级2例。房颤19例。心胸比率0.50~0.71,平均0.62。均无动脉栓塞史。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45例,IV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 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中 ,二尖瓣病变发病率最高。需外科手术的二尖瓣病变患者约 80 %伴有心房纤颤(atrialfibrillation ,AF)。即使手术成功 ,术后大多数患者的AF仍持续存在。但至今二尖瓣病变所伴随AF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同样是中 重度二尖瓣狭窄 (MS) ,虽多数患者伴AF ,却有少数患者仍为窦性心律 (sinusrhythm ,SR)。这种差异是否与左房流体力学环境、特别是左房机械应力 (简称应力 )有关尚不清楚 ,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为我院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MS患者。除外…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施行手术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冠心病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20例,双支12例,多支8例,施行二尖瓣替换29例,主动脉瓣替换7例,二尖瓣替换+主动脉替换4例,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10例,左心房血栓清除6例,室壁瘤切除3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早期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衰竭3例,脑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除1例术后5年死于肝癌外,其余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年龄40-76(62.9±10.4)岁。其中缺血性瓣膜病变2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26例,术中发现冠脉严重病变4例。全组共移植血管133支(平均4.43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双瓣膜手术7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3.3%),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术后心功能Ⅰ级22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冠心病与心脏瓣膜病同时存在明显加重了心肌损害,完善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严格的术中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围术期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右心室功能不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49例风心病择期行瓣膜替换术患者,根据不同瓣膜病变情况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病变(AO)组、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二尖瓣狭窄(MS)组和联合瓣膜病变(DV)组,运用多腔漂浮导管及REF-1~(TM)右心功能监测仪,观测患者围术期RVEF的变化规律。结果AO组患者围术期RVEF无显著性改变(P>0.05)。其他各组患者,术前RVEF均显著性下降低于正常(P<0.05),其中以DV组下降最明显(P<0.01),MS组又比MI组明显(P<0.05);麻醉诱导后RVEF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体外循环停机即刻各组RVEF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但术后早期(2~4h)RVEF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12h以后,MI组虽逐渐回升,但仍较术前有所改善,MS组和DV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低于正常水平。结论风心病围术期RVEF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RHD)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常损害心内膜、心包、心肌。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至少95%以上累及二尖瓣,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占75%~90%,其中狭窄者占二尖瓣病半数以上。风心病迄今仍是主动脉关闭不全最主要病因,在我国约占主动脉关闭不全的60%~80%,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19.
贾崧淏  韩杰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11):1193-1195+1200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约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0万以上,位列全球第二[1-2]。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中约有70%以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其病变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3]。目前最新国际指南均推荐风湿性二尖瓣瓣口面积<1.5cm2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mitral balloon commissurotomy, PMBC)或者外科手术[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