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其机理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生理状态下,VSMCs保持静止并表达一系列与收缩舒张相关蛋白,调节血管张力以维持局部和全身血压;在多种病理因素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即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去分化型VSMC...  相似文献   

3.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  相似文献   

4.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表型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缺氧及炎症等因素作用下,VSMCs由收缩型转变为分泌型,表现为细胞收缩能力减弱,而增殖、迁移和分泌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前期研究表明,VSMCs表型转变受多种因素调控,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生物力等,靶向调控这些分子及信号通路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因此,本文将对VSMCs表型转变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多种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平滑肌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平滑肌细胞与保持血管张力和功能有关,并在病理过程中通过其自身增殖、迁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参与血管壁损伤后修复.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是不均一的、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 lar smooth musc le cells,VSMC)表型转化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 itogen-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 phosphatase-1,MKP-1)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假损伤组(S组)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壁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和MKP-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损伤后1 d中膜腔侧、3 d管腔内表面可见增殖的VSMC,57 d新生内膜(neointim a,NI)形成并逐渐增厚,1435 d NI进行性增厚;各组中膜均有增殖的VSMC向腔面集聚。②S组中膜VSMC及内皮细胞PCNA为阴性;中膜于损伤后114d,NI于514 d 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多,14 d达高峰,28 d后开始逐渐减少,但NI阳性率多于中膜。③S组中膜SMα-actin表达为阳性,内皮为阴性;中膜阳性面积于损伤后1 d开始减少,3 d最为明显,5 d后开始逐渐增加,NI阳性表达弱于中膜。④S组中膜MKP-1呈弱阳性或阳性表达,损伤后1d即开始下降,57 d达最低,14 d稍有回升,至35 d仍未回到假损伤组水平;NI阳性表达弱于中膜。MKP-1表达变化与PCNA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VSMC增殖能力与其表型转化密切相关,MKP-1参与了损伤后VSMC表型转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换、迁移、增殖,进入血管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就当前关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转VEGF基因对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pAdTrack CMV-VEGF165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变的影响。方法:9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I组(30只)单纯拉伤腹主动脉;Ⅱ组(30只)拉伤后局部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AdTrack CMV;Ⅲ组(30只)拉伤后局部转染pAdTrack CMV-VEGF165;每组按实验终点(术后3d、1周、2周、4周和8周)分为5个亚组,术前1周开始予高脂饮食至实验终点,取拉伤段血管用于^3H-TdR掺入实验、病理学检测和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结果:^3H-TdR掺入实验结果显示,I组和Ⅱ组在血管拉伤后3d ^3H-TdR掺入量增加(P<0.05),2周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8周时恢复至正常,而Ⅲ组血管组织术后3d同样出现^3H-TdR掺入增加(P<0.05),术后1周时^3H-TdR掺入值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P<0.01),术后4周时^3H-TdR掺入量接近正常;透射电镜观察显示I组和Ⅱ组从术后3d开始出现合成型VSMC,2周时达到高峰,80%以上为合成型,至4周时,仍以合成型平滑肌细胞为主(60%),而Ⅲ组血管组织术后3d时可见少量合成型平滑肌细胞(10%),1周时合成型VSMC约占30%,术后2周时90%为收缩型平滑肌细胞,4周时已无合成型平滑肌细胞。结论:局部转染VEGF165基因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缩短修复时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共培养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VSMCs直接种植于培养板表面,VECs则种植于与VSMCs相对的浮胶底面。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和鉴定VECs和VSMCs,RT-PCR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大鼠VECs呈铺路石样形态,vWF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s免疫荧光染色α-SMA呈阳性。RT-PCR检测结果表明,48h共培养组VSMCs的合成表型相关基因CRBP-1、Smem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分别为1.4倍、1.5倍;72h达到峰值,分别为1.7倍、2.1倍,96h开始下降;共培养组中收缩表型标记物Smoothelin-B和SM-MHC的基因表达水平在48h、72h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组,96hSmoothelin-B却高于单独培养组。单独培养组上述各基因的变化趋势不变或保持稳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M-MHC蛋白表达在共培养组中96h后从下降转为升高(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向合成型转化,96h后促进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是否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换.方法 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来源于人体的主动脉VSMCs.通过CCK-8检测CPFX干预最佳浓度和时间.随后将VSMCs分为4组:对照组、CPFX组、血管...  相似文献   

11.
林芳  刘越  傅羽  尹新华 《心脏杂志》2015,27(5):617-620
血管钙化是一种由细胞所介导、主动的生物矿化过程,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及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ing)在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VSMC的表型转化,向骨/软骨化表型转化不同时期的标志蛋白分子,并探讨其表型转化的调控因素,进而深入认识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两种分离方法体外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比较细胞表型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精确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倒置显微镜、结晶紫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MTT比色法及TransweU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分析细胞增殖与迁移活性;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VSMCs并测定分析收缩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以及合成型标记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原肌球蛋白-4(TPM-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细胞SM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95%,细胞呈现谷峰状结构生长.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两组细胞长径径值分别为(95.10±16.23)μm和(114.67±15.92)μm.与酶消化组相比,组织块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分别增加23.04%和1.54倍(P<0.05),S+G2期所占比例增加49.68%(P<0.05),SM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Memb及TPM-4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组织块法获取细胞多以合成表型为主,酶消化法则主要呈收缩表型.伴随细胞形态学、增殖及迁移活性、表型特异性蛋白表达等不同改变,两种细胞获取方法可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RF和Myocardin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和凝胶迁滞分析(EMSA)的方法检测不同表型的VSMC中SRF和Myocardin的相互作用以及SRF与其顺式元件相互结合的能力.结果 与传代培养处于去分化状态的VSMC相比,原代培养处于分化状态的 VSMC中SRF和Myocardin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而且SRF与其顺式元件结合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SRF通过与Myocardin相互作用形成多蛋白复合体,即可有效地提高SRF与DNA调控元件即CArG-box的结合能力,启动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VSMC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并由多种因素诱导的慢性疾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迁移对As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促进斑块的生成及诱发斑块的不稳定等。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换是其增殖和迁移的基础,维持VSMC的收缩表型,抑制其合成表型的形成有助于抑制其异常增殖和As斑块的形成。心肌素作为VSMC收缩标志基因的关键转录因子,能与血清反应因子结合来激活VSMC收缩标志基因的表达。多种功能因子,如雌激素受体α、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croRNA等,都可以与心肌素联合作用调节血管的功能并抑制VSMC的表型转换;多种作用途径,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等信号通路,可增加心肌素表达,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因此,心肌素在As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调控心肌素影响VSMC的表型转换可能成为未来治疗As乃至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yocardin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转染的方法使外源性Myocardin和SRF在培养的VSMC中过表达,应用RT-PCR、Western印迹及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等方法检测转染后VSMC收缩型特异性标志基因的表达及细胞骨架的结构变化。结果当含有SRF和Myocardin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共同转染培养的VSMC时,收缩型VSMC的标志基因SM22α和SM-α-ac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且促进VSMC细胞骨架的重构。而培养的VSMC单独转染SRF或Myocardin的表达质粒后,相关指标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Myocardin和SRF的强制表达可以促进VSMC特异性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骨架的重构,从而诱导处于增殖状态的VSMC进入静止期,并向收缩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血管钙化普遍存在于衰老、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理过程中,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近期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高度调控的过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和分泌细胞外囊泡作为磷酸钙沉积位点在血管钙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炎症、细胞衰老、自噬、钙化抑制剂、钙磷代谢等一系列因素调控VSMCs的钙化。本文主要综述了VSMCs在血管钙化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血管钙化是血管壁中钙盐沉积的过程,导致血管硬化和失去弹性。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疾病患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其中平滑肌细胞的成骨转换是重要事件之一。这些细胞在钙化过程中释放钙离子,导致钙盐的沉积,形成钙化斑块。血管钙化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高磷、高钙水平及氧化应激、机械应力等。此外,中医药研究在减轻血管钙化方面显示出潜力,例如灵芝孢子粉和其衍生物,三七、黄芩素、根皮素、雷公藤甲素等。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和干预血管钙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并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未来治疗血管钙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使用α1「Ⅰ」,α1「Ⅲ」人胶原cDNA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技术,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膜损伤后血管前胶原α1「Ⅰ」,α1「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bFGF加入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可以促促使前胶原α1「Ⅰ」,α1「Ⅲ」mRNA的表达。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四组;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bFGF,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nbFGF抗体,颈动脉球囊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自噬的影响以及自噬对细胞表型转换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VSMC,用10~(-6)mol/L AngⅡ作用VSMC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以观察AngⅡ对VSMC自噬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AngⅡ组的自噬小体。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抑制剂3-MA和Baf-A1干预后对AngⅡ诱导自噬及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使用siRNA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qRT-PCR检测转染后Atg7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iRNA Atg7后对LC3-Ⅱ及细胞表型蛋白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AngⅡ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LC3-Ⅱ表达,自噬抑制剂3-MA抑制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而Baf-A1则增强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两种自噬抑制剂均可抑制AngⅡ促VSMC表型转换作用。转染siRNA Atg7后显著抑制AngⅡ促LC3-Ⅱ的表达作用,并可抑制AngⅡ促细胞表型转换作用。结论 AngⅡ促进VSMC从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可能是自噬依赖性的,抑制自噬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  相似文献   

20.
再狭窄 (RS)是限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远期疗效的主要障碍 ,其机制十分复杂 ,至今仍不清楚。近年研究报道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 PTCA后 RS的发生〔1 ,2〕 ,提示氧化还原作用可能是影响 R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PTCA后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 ,活性氧与细胞内信号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le cells,VSMC)凋亡与增殖的影响作一综述 ,以探讨氧化还原机制在血管损伤后 RS形成中的信号调控作用以及应用抗氧化剂防治 RS的潜在治疗价值。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