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藏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的深入研究,初步制定了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临床路径,填补了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临床路径的空白,为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藏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的深入研究,初步制定了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诊疗方案,填补了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藏医诊疗方案的空白,为凯真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彦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36-13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脱出,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引起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其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占据首要地位,其中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独特,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现将近年来电针及灸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脱出,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引起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深刻的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  相似文献   

5.
学界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肝肾亏虚、风寒湿外邪侵袭方面,治疗也多以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为主,而对气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则关注不足。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失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病理基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应以气血辨证为主,治疗应注重调和气血。为提高人们对气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认识,本文对石氏伤科气血理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难以根治的特点,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好发于20~55岁的人群,随着发病率的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不少负担。本文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张永树教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和经验,以增加其临床应用价值,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研究内容:主要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因病机、"养阳育阴"思想介绍、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关元选穴理论依据、艾灸关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研究结论:张永树教授以"养阳育阴"为法,通过艾灸关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系因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而导致神经根炎症、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因此,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蒙医学对防治"胡央"痹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预防为主.本文旨在探讨蒙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的应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提出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采用腹部针灸和腹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症,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机械性压迫,从腹论治达到机体的前后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扩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辉 《光明中医》2016,(12):1798-179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青壮年人。根据"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等中医理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的关系,认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根据该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运用补肾壮骨法治疗。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止痛为辅、佐以补肾壮骨法治之。中期以调理气血为主、补肾壮骨为辅、佐以舒筋活络治之,后期以补肾壮骨为主、调理气血为辅、佐以舒筋活络治之。经临床验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肾论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家庭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主要是椎间盘在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或压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该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而家庭康复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外伤和劳损等导致腰椎间盘变性、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对应血管、神经根等出现的临床病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由于急性严重的腰腿疼痛及急性腰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众多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中医理论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临床发现中药熏蒸法治疗腰突症急性期,宜辨证采用不同方药熏蒸,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用病例随机对照法,选择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纯中草药熏蒸疗法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认识。方法:回顾用通经汤加减熏蒸外治该疾病230例,均单纯熏蒸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5%,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广东省名中医温乃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笔者跟师于温乃元,学习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理论、针刺选穴方法、刺灸方法的应用,同时收集临证验案。温乃元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通督益肾"法为主,善用温针灸,强调针刺手法。笔者以医案介绍温乃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独特的见解和治法,以期更好地继承名中医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多由于外力损伤及退行性变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纤维环裂片及覆盖在上面的韧带向腰椎管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主要以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1]),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劳动能力丧失及残障。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证"范畴,主要因为风寒湿邪侵入、跌扑闪挫及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2])。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的现状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毕大卫  郑琦 《中医正骨》1998,10(6):53-54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和免疫学等各种医学边缘学科的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已有了全新的发展,各种新的学说和概念使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疼痛的原理和处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回顾研究概况如下。1牵引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藏医外敷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五味甘露药加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于腰部,1次20分钟、接着白脉涂剂散与陈旧猪油调匀后涂于腰部加于PPT烤电20分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结果:临床控制12例(13.95%),显效47例(54.65%),有效25例(29.06%),无效2例(2.32%),总有效率为97.68%。结论:藏医外敷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致[1]。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范畴,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或肝肾阴虚经脉失养。现  相似文献   

18.
沈肖军 《养生月刊》2012,33(5):398-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男性中发病率很高.发病时会导致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腰部局部疼痛,酸胀,臀部疼痛,并可放射至大腿、小腿和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影响是很大的.要预防和养护腰椎间盘突出症,先要来看看哪些因素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2):254-256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辨证分型为:血瘀证型、寒湿证型、湿热证型以及肝肾亏虚型。中医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康复、推拿、针灸与牵引等。笔者收集近六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性资料,总结以针刺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蒙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以及蒙药和西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