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保证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4~9月的10 13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 10 138份血标本中有23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3%,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准确、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溶血等.结论 通过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完善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与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学实验室近年来特别强调全面质量管理,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1]。本文对我院10 614份凝血常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不合格标本对凝血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分析前质量控制意见。1对象和方法对我院2006-01-01~2007-01-01血凝常规不合格标本分别按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血液凝固、采血部位不当、乳糜血、溶血、申请单与血标本姓名不符、抗凝剂种类使用不当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2结果(1)共收到10 614份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201份,占共收标本1.89%。(2)在201份不合格标本中,依次对抗凝剂比例不当、血液凝固、采…  相似文献   

3.
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平小娟 《护理学报》2006,13(1):86-87
目的探讨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影响。方法根据送检标本接收时发现质量不合格及质量有缺陷的标本,计算其不合格率或缺陷率,找出终末质量控制中,血标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结果环节质量控制较终末质量控制在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未写科室姓名、血量不符、标本溶血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缺陷率由4.896%下降到0.629%,P<0.001。结论重视血标本在采集前的准备、采集、保存与运送方面等的环节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血标本质量,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的质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按卫计委《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关于输血申请单及配血标本采集的质量要求,对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1 768份输血申请单及对应的配血标本进行核查。结果1 768份申请单中,合格1 661份,占93.95%,不合格107份,占6.05%,共计139处不合格;1 768份配血标本中,合格1 718份,占97.18%,不合格50份,占2.82%,共计83处不合格。结论输血申请单和配血标本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有必要采用各种措施保证输血治疗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血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2年1岁以内的788例患儿的2 364份血标本,对其中84份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不合格率为3.5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血细胞分析和出凝血时间;不合格原因主要为凝血和溶血;不合格血标本患儿两次采血耗时、禁食水时间及最后一次进食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采血技能,合理选择血管,采血前最后一次患儿足量进食,避免延长禁食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加强团体体检静脉采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血标本送检合格率.方法 分析影响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提出质控措施,统计质量控制前、后不合格标本数,计算其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质量控制后血标本送检合格率为99.91%,质量控制前后血标本送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团体体检静脉血标本的管理中,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立规范的查对和审核制度,其中做好标本送检前的及时复核对降低标本不合格数、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科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科37份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经分析认为造成儿科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不顺利、真空试管负压效果不佳和采用5号半注射针头采血.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对策: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采血时固定好患儿,避免反复穿刺;弃除血标本内泡沫部分;排除真空试管内负压;尽量避免采用5号半注射针头采血.通过在儿科临床的实践,该对策可有效降低儿科标本溶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983例婴幼儿,获取家属同意后,抽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标本,分析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两组,即合格组(6847例)和不合格组(136例),比较两组采血部位、最后一次进食量、采血时间、禁饮食时间。结果:6983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标本率为1.95%,其中33.09%因标本溶血、脂血不合格,25.00%因送检延迟不合格,18.38%因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量不符合要求不合格,11.76%因抗凝管使用错误不合格,7.35%因条码贴错不合格。不合格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临床检验标本(3.92%),其次为生化标本(1.86%)、免疫标本(1.57%)。合格组最后一次进食量高于不合格组(P<0.01),禁饮食时间、采血时间短于不合格组(P<0.01)。结论: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溶血、脂血、送检延迟等,针对诱导因素进行相应改进策略,可更好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依据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我院检验科共有448893份血液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为867份,选择448893份不合格的标本实施研究,以本研究目的深入分析448893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整理相应的检验过程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经对448893份中的867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采血位置不当、标本不足、标签错误、血液凝固、乳糜血、容器不合理、标本溶血等,其中,血液凝固为主要的原因。结论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易受标本含量不足、采血位置不当、凝血、容器不合理等影响而发生不合格情况,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临床应加强对于检验不合格原因的干预,通过优化措施尽可能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总结32份小儿血标本凝血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标本凝血与患儿血管细和不配合、护士操作过程不当、采血器具不合格有关。护理对策为提高患儿静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规范采血操作,把好采血器具的合格关,及时送检血标本,提高护士的素质。通过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血标本凝血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静脉采血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方法: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护理组和检验科对静脉采血标本进行调查,了解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情况,针对不合格率较高的情况,成立静脉采血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规范采血操作程序及多管采血试管使用顺序等,改变不规范的工作习惯,不定期现场督导检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将对策实施前后的采血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对策实施,静脉采血不合格率从2.23%降到了1.47%,服务对象满意度从87.08%提高到了92.61%,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制定标准化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和静脉采血考核评分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定期现场督导,加强与检验人员进行沟通,能降低静脉采血不合格率,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临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69-2370
目的 调查和分析护士静脉采血标本的不合格原因.方法 按照检验科登记的186份不合格血标本信息,运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自制“不合格静脉采血标本原因追踪调查表”,对相关的186名护士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溶血、凝血和抽血量少与护±的工作年限和患者的年龄具有负相关;标本含乳糜微粒与护士采血前的宣教和采血2h内患者滴入脂肪乳有关.标本血钾值高于实际与采血时患者静脉滴入钾盐有关.结论 护士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与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标本采集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规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强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对降低静脉采血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对静脉采血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质控措施,比较质控前后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质量控制后,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23%降至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静脉采血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与采血人员工作年限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不同采血工作年限人员共采集患者111 894例标本,将釆血人员工作时间分为0~1年、1~2年、2年,对采集的不合格标本进行评价。结果 0~1年、1~2年、2年采集的不合格标本的比例分别为2.09%、1.50%、0.5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结论采血人员工作年限越短,不合格标本的概率越高。应加强采血人员的继续教育,并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提高血液标本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质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从人员、方法、环境等方面对我院2015年1~6月不合格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专案改善目标,并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比较改善前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专案改善前的0.98%降低到0.48%,护士采血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护士采血知识,有利于静脉血标本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7.
周凯  罗琳  侯晓敏  姚艳 《护理学报》2022,29(14):76-78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采血试管支架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8月采血送检35例次、106份血标本作为对照组,9—12月采血送检34例次、110份血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采血试管支架,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采血试管支架,比较2组的采血支架对试管的稳定有效率以及采血护士对2种试管架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试管放置稳定、未有移位或者倾斜方面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护士在试管牢固性、摆放是否便捷、试管架摆放量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自行研制的采血试管支架,使试管固定更稳定,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探讨解决与克服的措施.方法由质量控制小组随机对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全过程进行逐项调查,各项结果主要采用统计描述和对影响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标本取材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前因后果不甚了懈,9%的护理人员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影响血液标本取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取材试管有水雾占2.88%,注射器漏气占2.93%,机械性损伤占4.05%,血标本延长送检时间占5.04%,抗凝剂标本凝固占1.17%,药物因素占0.32%,采血部位不当占1.94%,住院部血标本取材存在问题较普遍.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血标本取材技术知识培训考核,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取材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静脉血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1月检验科登记在案并退回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不合格静脉血标本408份,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并拟定护理对策。结果 2017年1—11月住院病人共采集静脉血标本154 157份,其中登记不合格标本408份,不合格率为0.26%,不合格标本主要表现为:标本溶血110例,标本凝固87例,试管应用不当52例,未扫码记录24例,送检不及时44例,标本脂血36例,其他55例。结论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重视临床工作的质量控制培训,工作责任心培训,规范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