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与传统疗法相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 2组 ,降纤酶组 (治疗组 ,35例 ) :降纤酶 5U静滴每日 1次 ,加常规治疗 ;硝酸甘油组 (对照组 35例 )单纯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心绞痛发作总次数、心电图ST段、T波改变、肌酸磷酸激酶 (CPK)峰值、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下移的ST段或倒置的T波均比对照组明显恢复 (P <0 .0 1) ,CPK峰值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降纤酶能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50%(或冠状动脉腔切面积>70%),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近三年来,我院选择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UAP病人60例,UAP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缺皿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且无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及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刘焕生 《中原医刊》2004,31(11):21-21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降纤酶于1999年-2002年共治疗92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注射液。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治疗组显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可以做为UAP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周建  王洪铎 《河北医学》2001,7(5):398-399
目的:观察小剂量降纤酶溶栓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随将36例UAP分为A,B两组,A组919例)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加小剂量降纤酶溶栓疗法,B组(17例)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结果:A组72小时内临床疗铲显效率66.67%明显高丁B组2=.5%(P<025),A组72小时内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5.56%明显低于B组37.50%(P<0.025),随访一年间A组心脏猝死及AMI例数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该疗法高效,安全,能改善UAP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猝死之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治疗及预后均较差。我们对其使用龙津降纤酶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为 1997~ 1998年间住院病人 ,男45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6 5 .3± 7.1)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1) ,并除外①近 3个月有颅内出血史 ;②近 2年有消化道出血史 ;③近 2个月内手术、外伤史 ,或 2周内有不可压迫的血管穿刺史 ;④有凝血障碍 ;⑤严重肝肾功能低下 ;⑥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  相似文献   

9.
10.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将 5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 (治疗组 ) ,疗程 1周。结果显示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2 .3 1% ,对照组为 65 .3 8%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 ,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1.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文坚 《医学文选》2003,22(6):847-848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4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给予降纤酶治疗 ,第 1天 1 0 U,第 3、5、7、1 0天各用 5U,每次加入生理盐水 1 0 0 ml中 ,60 min内静脉滴注 ,1 0 d为 1个疗程。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0 0 ml加丹参注射液 2 0 ml静滴 ,1次 / d,1 0 d为 1个疗程。两组同时服用相同剂量的消心痛、小剂量肠溶型阿斯匹林、倍他乐克 ,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1 1 % ,心电图总有效为 83.3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学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降纤酶治疗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 《海南医学》2005,16(3):48-48,39
目的 评价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5u/日连用6日。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62.50%,对照组分别为66.67%和39.58%,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很大改善(P<0.01)。结论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是伴有高血粘、高纤维蛋白原患者效果尤其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向征  宿博  宋毅 《四川医学》2002,23(3):248-249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抗心绞痛常规药物基础上,治疗组(19例)用降纤酶5U(首剂10U)加入N.S1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6次;对照组(21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右旋糖酐-40,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10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及71.43%,二组电图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61.90%,组间Ridit分析前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并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疗效,并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成为心肌梗塞(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重要。在基层医院,为寻求一种有效、简便、安全地的治疗UAP的方法,解决抗凝治疗UAP化验繁复病人不易接受的困难,我科自1999.2~5月期间应用齐鲁降纤酶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60例UAP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胸彩色多普勒冠状血流显像技术检测CFR,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CFR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用降纤酶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1),CFR由治疗前1.92±0.41升至2.97±0.6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降纤酶可以改善UAP患者的冠脉微循环,提高CFR。  相似文献   

18.
李绍太  郑孟坚 《广东医学》2001,22(7):639-63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病情复杂 ,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我院自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1月对UAP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自 1997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我院收治的UAP患者 42例 ,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并且无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溶栓治疗禁忌证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3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2 1例 ,自发型心绞痛 8例。 42例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 (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UAP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及血流交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液粘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及降低血液粘庹,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LC3 g/d,静滴,疗程15d;疗程结束后比较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改善程度,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CCS心绞痛分级改善,症状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ECG)中NST和∑S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UAP短期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