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目的:对面部、颈部、上肢及其他部位外伤采用整形美容的方法进行清创缝合,减少瘢痕。方法:本组561例患者均采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方法进行Ⅰ期清创缝合。结果:面部、颈部、上肢及其他部位外伤伤口均Ⅰ期愈合,伤口瘢痕较小。结论:外伤后采用整形美容外科的方法进行清创缝合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治疗急诊儿童面部外伤的应用效果,为面部外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62例面部外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术后6个月瘢痕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及满意度.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分析在面部急诊伤口处理时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临床效果,对临床面部伤口紧急处理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2013年我院的80例子接受面部急诊的患者,使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来对伤口进行处理和治疗,并且跟踪随访半年,对使用该方法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解,及时反馈信息。结果:患者面部伤口均恢复较好,没有出现感染的病例,1周后能拆线的属于甲级愈合,经过半年的跟踪随访,患者面部外观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伤口恢复良好,瘢痕和增生的情况没有出现,整体的外观恢复较好。结论:面部急诊治疗使用整形美容科技能够促进患者的面部功能修复,让患者的面部外观有较好的改善,防止产生瘢痕和增生,影响患者的面部功能和美观,具有医疗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面部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区域,如果损伤后留下畸形或严重瘢痕,将直接影响患儿外貌,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传统的外科处理方法常常会留下畸形和明显瘢痕外观,比如错位愈合、增生性瘢痕、凹陷性瘢痕、蜈蚣脚样瘢痕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修复面部外伤后畸形,使术后伤口疤痕最小化,甚至可以做到社交距离"无瘢痕化".现将整形美...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使外伤患者面部功能与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对46例各类面部外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或皮瓣、植皮修复术,实施美容整形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器官移位,疗效满意.结论:对面部外伤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进行综合修复,使伤后外观得到理想恢复,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急诊面部外伤患者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为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诊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不同程度的面部损伤进行外科整形修复,对患者进行清洗、治疗以及整形修复,总结46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进行治疗46例患者在手术后所有伤口均是一期甲级愈合,患者未出现血肿、感染、皮瓣坏死以及皮片等不良现象,所有患者创面以及伤口均良好愈合。手术后对46例患者3个月至16个月的随访,患者伤口均未出现明显的瘢痕增生,伤口缝合处均未出现明显萎缩及凹陷,所有患者均不需要进行Ⅱ期手术整形,未出现面部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急诊面部外伤患者,采取外科整形手术进行修复,能够有效恢复病人的面部功能,对患者面部形态的正常恢复有很大帮助,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3):220-221
[目的]比较面部外伤急诊清创时采用整形修复与普通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以来,对160例面部外伤患者采用整形修复及普通修复,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显著(P〈0.05)。整形修复除有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经Ⅱ期修复愈合外,所有伤口均获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瘢痕不明显。术后0.5~2年随访,创伤处均无瘢痕增生、萎缩,周边器官移位畸形等情况出现。[结论]在面部外伤急诊清创时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与普通修复相比效果更佳,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容貌,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头面部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为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观察指标。方法: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纳入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23例,并选择21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应用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热敏度为0.05℃)采集头面部远红外热像图,分析同一受检者左、右两侧面颊、内眦、眶上及额等测温区远红外热像的温度差,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面神经炎患者患侧4个测温区的温度明显不同于健侧,温度差值为0.1~2.8℃;正常组4个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值为0.01~0.26。C。面神经炎患者4个测温区的辐射热温差值均高于健康人(P〈0.01)。23例观察组中14例呈充血性改变,7例呈不对称性改变,2例呈缺血性改变。结论: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的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特征以充血性改变为主,远红外热像图能较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炎患者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及鼻再造寻求新的供区.方法:以面动脉为蒂在下颌缘部设计所需大小和形状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到面部缺损处,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临床应用该皮瓣行全鼻再造6例,修复部分鼻缺损2例,面颊部皮肤缺损4例,均获成功,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局部外形佳,再造鼻形态较好,供区无继发性缺陷.结论:该皮瓣血管恒定,血供可靠,位置隐蔽,供受区邻近,肤色、质地一致,手术一次完成,是一种新颖的全鼻再造方法,也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健、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43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所有患者患侧波幅较健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有3例患侧诱发不出运动传导波幅,呈现病理电静息,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并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段无缝式扫描联合数据重组技术较传统法在改进急诊头面部外伤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合肥市滨湖医院60例急诊头面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改进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改进组行分段无缝扫描,常规组行传统扫描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扫描后检查耗时、头颅部及面部剂量长度乘积(DLP)、总剂量长度乘积(TDLP)及总有效剂量(TED)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改进组患者平均检查耗时(89.50±18.56)s、头部平均DLP为(744.48±0.00)mGy×cm、面部DLP为(192.32±16.52)mGy×cm、TDLP为(938.73±16.04)mGy×cm、TED为(1.97±0.03)mSv,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面交界连续性骨折三维显示,改进组较常规组好,改进组可实现头面部一体化重建图像。结论 头面部外伤CT检查中应用分段无缝式扫描合并数据重组技术,可缩短检查耗时,降低头面部辐射剂量,并实现头面部一体化三维影像。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至2009年,包括我们的论文,《柳叶刀》(Lancet)杂志上共有4篇有关异体颜面移植的论著发表。对此4篇论文进行研读后,结合我们的经验,提出目前异体颜面移植临床开展应用面临网个最主要的关键问题,即供受体的选择、外科技术、心理问题及免疫治疗问题。以此为观点,我们撰写的Comment于2009年7月14日发表在《Lancet》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115例颜面部外伤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颜面部外伤的处理体会。方法115颜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术,并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15例患者术后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无明显的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明显凹陷及萎缩。结论在面部损伤中采用美容缝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成功率的相应方法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87例严重肝外伤的伤情、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按AAST对肝脏损伤的分级,Ⅲ级外伤48例,Ⅳ级外伤25例,Ⅴ级外伤14例,腹腔内出血量600~2400mL,平均1700mL。手术治愈66例,死亡21例(失血性休克14例,复合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各5例,严重感染致ARDS2例)。结论 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减少术前时间,合理选择手术救治方法,是提高严重肝外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