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病例资料【例1】男,43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2天入院。患者因车祸后腹痛,在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但症状未减轻,伴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逐渐出现胸闷、腹胀,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提示膈疝,即急诊行经腹膈疝修补术。术中发现脾脏、胃底部及部分大网膜嵌顿于撕裂的膈肌裂孔中,各脏器复位后拟行膈疝修补时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再次探查发现已复位的脾脏膈面有2处不规则裂伤伴活动性出血,行脾切除加膈疝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例2】男,36岁。因便后突然出现腹痛伴频繁呕吐1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在外院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30例创伤性膈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行手术治疗,当日手术20例,次日手术10例;其中经胸手术17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均行疝内容物还纳膈肌破裂口修补。疝内容物为胃19例,结肠6例,大网膜8例,小肠3例。30例均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引流12例。30例均治愈出院,疗效满意,平均住院日为17天。结论:创伤性膈疝的救治在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赵中伟 《临床医学》2012,32(5):52-53
目的探讨普外科胃肠漏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22例胃肠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胃肠漏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位胃肠漏(胃、胆、胰术后并发的漏)7例,6例行负压引流,治愈4例,死亡2例,1例行常规引流,因多器官衰竭死亡;低位肠漏(空肠、回肠、结肠术后并发的漏)15例,其中行双套管负压引流10例均治愈(包括2例肠漏后二次行修补术均失败,再改为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患者),2例漏口较小者行单纯负压引流治愈,1例再手术行结肠近端造口远端结肠关闭、腹腔引流术治愈,1例腹壁内漏开始行负压吸引、修补漏口失败后行二次造瘘术治愈,1例因切口裂开敞开引流放弃治疗死亡。结论负压引流、双套管负压引流是胃肠漏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向乾荣  王西云  许勇 《华西医学》2002,17(4):566-566
例 1 男 ,46岁 ,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术前胃镜检查 :胃窦部溃疡 1 5×2cm2 ;术后第 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 ,拔管后 1 9小时出现胸闷、气紧 ,胸穿刺抽出混浊胸腔积液 960ml,口服美蓝再次胸穿 ,抽出蓝染胸腔积液 ,初诊“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瘘” ,经原胸腔引流口置管引流 ,术后 3天经原切口进胸见 :吻合口无异常。在原溃疡中心 ,有一直径 0 5cm瘘口 ,剥离邻近瘘口的壁层胸膜约 4× 8cm2 ,蒂端靠近瘘口 ,游离端折叠皱缩填塞覆盖于瘘口表面 ,缝合修补 ,关胸前置放胃肠减压管 ,术后用西咪替丁 1 4天 ,2 2天顺利出…  相似文献   

5.
陈迅  唐才喜  赵志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66-1967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胆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30例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5例提示胆管扩张、胆管结石;6例提示胆囊积气; 2例显示胆道积气.术前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提示小肠梗阻,1例见结石影;8例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2例黄疸病人分别提示肝尾叶或胰头占位,术中探查未见占位,仅发现肝门胆管或胆总管内有结石.术前仅5例考虑到胆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30例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胃瘘行瘘管切除,瘘口修补, 3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5例术后出现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X线、钡餐、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检查对诊断胆内瘘有帮助.治疗时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6.
胃瘘包括胃肠吻合口瘘和胃残端瘘。我院1978年以来施行胃大部切除术214例,发生胃瘘3例,占1.4%。 例1 男,30岁。因胃大弯直径2cm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4日突感上腹剧痛,腹膜炎征,剖腹见残胃小弯缝合处有2.5cm之裂口,周围组织水肿。用肠线间断缝合修补裂口并引流腹腔,切口用钢丝行减张缝合。术后仍有胃内容物大量漏出。于23天后行空肠造瘘灌注营养并禁食,1月后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胆囊内瘘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自发性胆囊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3例胆囊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43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8例,胆囊结肠瘘8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9例,胆囊胃瘘3例,其中同时有两处瘘7例。术前B超检查41例,9例提示胆囊积气;1例提示胆囊壁腹腔面消失,右下腹探得结石影。7例术前行腹部平片检查,4例提示小肠梗阻;6例见结石影;2例显示胆道积气。8例行CT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3例行ERCP,其中1例见十二指肠有异常造影剂溢出。术前仅9例考虑到胆囊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43例均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37例胆囊胃肠瘘行瘘口修补,其中5例因瘘口过大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4例胆囊胆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瘘口较大者亦利用胆囊壁修补。术后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有少量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应警惕合并胆囊内瘘。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胆囊内瘘:(1)B超、CT、腹部平片发现胆道积气。(2)CT、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有下列情况可确诊胆囊内瘘:(1)B超发现胆囊腹腔面消失。(2)B超、CT、腹部平片提示原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消失或在异位出现。(3)ERCP、PTC等发现非胆管开口有胆汁或造影剂溢出。(4)口服造影剂或钡剂灌肠见造影剂进入胆囊。治疗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8.
张毅  潘铁成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60-62,F0003
目的:探讨食管手术后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例食管肌层切开术后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置胸腔引流管造成胃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贲门失弛缓症行食管肌层切开术,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持续引流出消化液,误诊为食管瘘而行胃和空肠造瘘术,术后胸腔引流液持续7个月余,转入我院.行剖胸探查见部分胃体经食管裂孔疝入左胸腔,胸腔引流管经胃壁进入胃内,食管中下段完整无瘘口,证实为留置胸腔引流管时穿破胃壁所致胃瘘.结论:对食管术后并发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忌动作粗暴,对长期存在引流液者应细致查体,完善影像学检查,注意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胃平滑肌瘤是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胃肉瘤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 ,我院收治 1例胃肉平滑肌瘤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布朗氏吻合瘘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998年 5月收治 1例男患者 ,48岁 ,因呕血一次 ,间断性便血五月余 ,贫血消瘦就诊 ,诊断为胃平滑肌瘤 ,行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及空肠侧侧吻合 ,术后并发布朗氏吻合口瘘。经治疗与护理 ,患者术后 5 5天内瘘口自行愈合 ,腹壁引流窦道闭合而痊愈出院。2 护理2 .1 腹腔负压引流 ,间断吸引 装置完备后妥善固定 ,长短适宜、勿牵拉、防止脱出。保…  相似文献   

10.
简化Cogbill改良憩室化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简化Cogbill改良憩室化手术治疗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清创、修补十二指肠破裂处,间断缝合加大网膜覆盖;距幽门3~4 cm胃窦部用可吸收肠线间断交锁缝合;于距蔡氏韧带20 cm和30 cm处分别行空肠造瘘置管;并置硅胶管胃造瘘减压,十二指肠修补处附近置双套管.术后抗感染、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及早期静脉高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3.20±1.05)小时;治愈14例,死亡1例,死于高血压、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分别为腹腔、膈下脓肿2例.肺部感染4例,均治愈.无十二指肠瘘、胆瘘、胰瘘发生.结论:简化Cogbill改良憩室化术治疗重度十二指肠损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3例(男20例,女3例)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经消化道造影证实,其中颈部瘘2例,胸部瘘16例,腹部瘘5例。所有病例均经局部引流,或同时行瘘口修补,深静脉插管,全身营养支持,妥善处理并发症。治愈22例(95.7%),死亡1例(4.3%)。结论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经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对胆囊腹壁瘘1例分析如下。 l 病历摘要 女,71岁。于0.5a前因右上腹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切口迁延不愈。既往20a前有胃大部切除术史。查体见右中E腹一纵形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及评价X线下经鼻放置瘘腔引流在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X线透视下用介入导丝引导,经一侧鼻腔放置引流管至瘘腔最佳位置,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鼻胃管减压、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介入导丝引导,均经瘘口放置瘘腔引流管成功,置管时间10~34分钟,引流管留置时间15~46天,未发生置管并发症,放置及留置导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其中10例患者吻合口瘘获得治愈。结论 X线透视下用介入导丝引导,经鼻放置瘘腔引流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990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肠外瘘患者1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23~70岁,平均42.6岁。其中胃癌切除术后食道空肠(胃)吻合口瘘3例,大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2例,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盲肠瘘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小肠瘘3例。均行局部瘘口的引流、控制感染及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非手术治疗。9例自行愈合,3周~3个月,平均6周。1例小肠唇状瘘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不能自愈,行肠切除吻合术治愈。全组均获随访,1~5年,平均2年,未发生与肠外瘘相关的并发症。2护理2.1心理护理肠瘘患者的病情变…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屡见报道,但发生胃底瘘却极少见,近年来我院遇到3例,均误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现将3例分析如下: 例1:男,51岁。因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第6天出现高烧、寒战、气短等,胸腔闭式引流液中有少许食物残渣,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即行二次开胸探查术,见食管胃吻合口愈合良好,胃底有一约2×1cm之瘘口,予以清创,缝合修补瘘口,反复冲洗后关胸。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胆道手术后拔除T形引流管并发腹膜炎的预防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11例行胆道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术,术后14—21天拔管后出现腹膜炎病例,经以带气囊导尿管经腹腔瘘口插入,引流胆汁,有4例症状明显好转,经保守治疗治愈,有2例腹痛加剧,经手术探察发现均为靠胆总管壁附近瘘管断裂,剩下5例经导尿管行瘘管造影发现为瘘道中段断裂1例,靠腹壁处瘘道断裂4例,行手术修补“裂孔”,缝扎“瘘管”。结果 经上述治疗,全组11例均痊愈出院。讨论 预防胆道手术后拔除T形引流管并发腹膜炎,首先要提高术者缝合技术,避免误缝T形管。其次,拔管时间不宜过份强调2周左右,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或先行带管出院一段时日后再拔管,亦是目前对高危胆道病人手术后处理的趋势。再次,T形管放置时,要注意张力适中,留在腹腔内长臂不宜过长或太短,避免引流管扭曲或张力过大而滑脱。置管后,可利用附近大网膜覆盖管壁周围,以利窦道形成。最后,拔管时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紧张、顾虑的心理,放松腹肌,动作轻柔,用力均匀,用手按住管口附近腹壁以免T形管短臂卡住腹壁而拉断瘘管。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9年2月和1993年9月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食管吻合口留置硅胶胃管于十二指肠,胃管输注高营养流质,分别治愈中段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腔胃瘘和吻合口瘘各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例1,女性,60岁。诊断:贲门癌侵犯胃体和食管下段。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入院行贲门癌根治、主动脉弓下吻合术,因残胃小,26~#管状吻合器一层吻合未加浆肌层包埋。术后第9日进食流质,次日出现高热、大汗、虚脱状,经禁食和对  相似文献   

18.
例1:男2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于右上腹置烟卷式引流。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物,第7天切口拆线,一期愈合。术后第8天,从原引流口处流出乳白色液体,置乳胶管引流。连续3天每日从腹内引出上述性状液体400ml左右,将液体送检,乳縻试验强阳性。诊为腹内淋巴瘘。经补液、抗感染及加强局部引流等治疗10天,瘘愈。  相似文献   

19.
刘兰英  袁敏 《现代护理》1998,4(5):19-20
经腹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常用于治疗胃上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展(以下简称吻合口瘘)是本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遇到2例,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自1986年4月~1996年9月行经腹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0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6天、7天并发吻合口瘘,均瘘入胸腔。经行胸腔闭式引流,分别住院6个月、l年治愈出院。2护理体会2.回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吻合口疾。2.1.互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区分是手术热还是感染导D起的体温异常。手术热一般发生在术后5天之内,体温波动在对.5"C~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闭合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间非手术治疗的71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结果:71例病人全部治愈,出现并发症12例:肝脓肿3例,膈下感染3例,胆瘘2例,右侧胸腔积液4例,经行穿刺或置管引流,加强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绝大多数肝损伤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非手术治疗已成为闭合性肝损伤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