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产格列吡嗪片剂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国产格列吡嗪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片剂1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吡嗪的浓度,并用3P97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国产及进口格列吡嗪片剂的C  相似文献   

2.
格列吡嗪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种格列吡嗪片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2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标准两周期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法,单剂量口服进口和国产格列吡嗪片10mg,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经时浓度,以双单侧t检验统计法比较两种格列吡嗪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单室模型,国产格列吡嗪片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和AUC(0-17)分别为(2.6±0.5)h,(609.7±112.9)ng·ml-1和(4499.8±969.0)ng·h-1·ml-1;进口格列吡嗪片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和AUC(0-17)分别为(2.6±0.5)h,(568.8±101.9)ng·ml-1和(4108.3±724.9)ng·h·  相似文献   

3.
格列吡嗪片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 (glipizide,Gli)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2 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Gli片10 mg后 ,在规定时间取血 ,HPL 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统计矩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口服 Gli试验药和参比药后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AU C0~∞ :(5 76 3± 16 13)、(5 5 5 4± 136 5 ) h· ng/ ml;Tmax:(3.0 0± 1.18)、(3.6 0± 1.72 ) h;cmax:(939.5± 2 33.3)、(819.8± 2 13.8) ng/ ml;MRT:(8.0 9± 1.6 6 )、(8.74± 2 .2 8) h;t1 /2 :(4.82 7± 1.2 2 6 )、(5 .12 3± 1.4 2 1)h;相对生物利用度 F0~ 2 4 =(10 4 .8± 15 .4 ) %。 结论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其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并且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供试制剂格列吡嗪胶囊与参比制剂格列吡嗪胶囊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血样处理采用固相萃取方法,萃取小柱用甲醇活化后加入血浆1.0 mL,过柱后用含20%甲醇的水溶液1.0 mL洗涤,弃去洗涤液,再用1.0 mL甲醇洗脱收集,收集液于60 ℃水浴挥干,最后用100 μL甲醇溶解,取20 μL进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DS C18柱(5 μm,4.6 mm×150 mm );流动相为纯化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3.65)-乙腈(51∶49);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75 nm。人体药动学试验采用双周期交叉设计方案,将18名志愿受试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口服格列吡嗪供试胶囊和参比胶囊10 mg。结果格列吡嗪的线性范围为20~960 ng· mL-1,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20 ng· mL-1,方法回收率为98.2%~105.7%,日内、日间RSD均<10%,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格列吡嗪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供试与参比制剂格列吡嗪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两种格列喹酮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60 mg,清洗期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喹酮浓度。结果:受试者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4.78±1.87),(4.19±1.57)h,tmax分别为(3.06±1.08),(3.28±1.49)h,Cmax分别为(0.87±0.35),(0.90±0.33)μg.mL-1,AUC0-t分别为(4.35±1.66),(4.62±1.23)μg.h.mL-1,AUC0-∞分别为(4.98±1.72),(5.19±1.42)μ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AUC0-t为(95.8±34.1)%,AUC0-∞为(97.7±29.4)%。结论:两种格列喹酮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降血糖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24名)、连续(22名)口服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均每天5mg,共7天。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吡嗪的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进口和国产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单次给药:t1/2β分别为((9.12±2.73)和(8.60±4.43)h,tmax分别为(10.67±5.13)和(9.08±2.76)h,Cmax分别为(135.9±41.1)和(157.9±25.3)ng·mL-1;AUC0-48分别为(2852.0±946.6)和(3021.5±899.9)ng.h.mL-1;2种制剂AUC0-48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2±28.9)%。连续给药:t1/2β分别为(11.31±3.37)和(10.97±3.49)h,tmax分别为(6.8±3.5)和(6.6±3.7)h,Cssmax分别为(187.4±54.5)和(176.0±72.3)ng·mL-1,Cssmin分别为(61.3±28.1)和(69.1±41.2)ng·mL-1,AUC0-48分别为(3495.0±1110.6)和(3488.2±1554.9)ng.h.mL-1,DF为(56.2±19.9)%和(49.7±22.5)%。2种制剂AUC0-48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0±32.1)%。结论2种格列吡嗪控释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格列吡嗪口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格列吡嗪口崩片和格列吡嗪片,剂量均为10 mg。分别于服药后24 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浓度。用DAS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格列吡嗪的ρmax分别为(930.16±171.63)和(915.12±126.11)μg.L-1;tmax分别为(3.05±0.94)和(3.85±1.39)h;AUC0→24分别为(8 220.93±1 162.94)和(7 927.13±1 158.82)μg.h.L-1;AUC0→∞分别为(8 821.76±1 323.28)和(8 303.96±1 239.24)μg.h.L-1。ρmax、AUC0→24和AUC0→∞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94.82%~107.46%、99.76%~108.10%和101.93%~110.84%。结论试验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5±12.0)%,两制剂具有生物学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复方制剂与两种单方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吡嗪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片加格列吡嗪片,并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分别测定血浆中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中二甲双胍的Cmax分别为(1 470.75±441.55)和(1 618.63±554.58)μg.L-1,tmax分别为(2.79±1.37)和(2.63±1.24)h,t1/2分别为(5.80±1.38)和(6.24±1.14)h;AUC0-tn分别为(9 699.83±2 619.73)和(10 180.88±2 559.62)μg.h.L-1,AUC0-∞分别为(10 095.41±2 681.73)和(10 616.67±2 616.83)μg.h.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97.18±23.26)%和(96.83±22.43)%;格列吡嗪的Cmax分别为(251.25±61.94)和(240.13±52.43)μg.L-1,tmax分别为(3.35±1.22)和(3.38±1.35)h,t1/2分别为(4.85±1.39)和(5.08±1.76)h;AUC0-tn分别为(1 561.44±475.73)和(1 588.82±507.40)μg.h.L-1,AUC0-∞分别为(1 664.13±580.08)和(1 704.93±647.89)μg.h.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100.73±19.66)%和(100.59±19.70)%。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格列喹酮片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娟  陈勇川  戴青  夏培元 《中国药房》2006,17(17):1318-1320
目的:研究2种格列喹酮片在健康男性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60mg,清洗期为1wk。服药后12h内采集血样,血浆中格列喹酮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541±0·597)、(1·510±0·505)μg/ml;tmax分别为(3·000±1·051)、(2·700±0·696)h;AUC0~Tn分别为(7·237±2·446)、(6·924±2·208)(μg·h)/ml。统计分析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8±30·0)%。结论:2种格列喹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格列吡嗪分散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分散片与普通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受试者交叉口服单剂量 (10mg)分散片与普通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人血清内格列吡嗪的浓度。结果 :格列吡嗪分散片与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Cmax分别为 (1375 .3± 2 0 1.7)和 (1330 .9± 2 5 3.1) μg·L-1,Tmax分别为 (2 .5± 0 .7)和 (2 .6± 0 .9)h ,AUC0 -16h分别为(80 96 .1± 170 0 .1)和 (7971.7± 192 8.9) μg·L-1·h。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3.1± 12 .0 ) %。结论 :两种剂型的各药动学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经双单侧t检验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口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氟比洛芬的血药浓度,以交叉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家兔注射剂和口服混悬剂并且对其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结果:氟比洛芬在家兔体内药动学静脉注射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口服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氟比洛芬口服混悬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1.9%。结论:在进行氟比洛芬剂型研究时应注重提高其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国产舒他西林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在8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了国产舒他西林片和对照片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受试者交叉口服单剂量(750mg)国产片和进口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国产片和对照片中两种成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舒巴克坦C  相似文献   

13.
高越  杨凌  邬蓉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3):197-20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口腔崩解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比较其与市售尼莫地平片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交叉单剂量口服尼莫地平口腔崩解片A和市售片B各60 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尼莫地平的浓度。结果口服尼莫地平口腔崩解片A和市售片B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256.23±54.64)g/ml、(102.415±36.96)g/ml;Tmax分别为(0.7049±0.035)h、(1.3317±0.123)h;T1/2分别为(0.2734±0.031)h、(1.1958±0.141)h;AUC0-t分别为(622.77±98.03)g/(ml.h)、(354.63±96.24)g/(ml.h)。尼莫地平口腔崩解片A相对于市售片B的人体生物利用度为177.27%。结论自制尼莫地平口崩片速释效果明显,并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国产格列美脲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 10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研究了国产格列美脲片和进口对照片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受试者交叉自身对照分别口服单剂量受试片或参比片各 4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国产片和对照片主要药动学参数 :Cmax分别为 (4 15 .6± 10 7.3)和 (4 0 6 .3± 15 0 .1) μg·L-1;Tmax分别为 (3.1± 0 .5 )和 (3.2± 0 .7)h ;T1/2 分别为 (7.3± 1.5 )和 (7.5± 1.7)h;AUC0→t分别为 (2 4 39.8± 5 98.5 )和 (2 2 2 6 .1± 4 5 8.9) μg·L-1·h ;AUC0→∞ 分别为 (2 6 35 .4± 6 5 5 .8)和 (2 4 0 2 .4± 4 6 3.9) μg·L-1·h。受试片与参比片比较 ,生物利用度F为 (110 .8± 18.1) %。结论 :统计学结果显示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美洛昔康片、胶囊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人口服美洛昔康片、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按照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口服国产美洛昔康(试验片、试验胶囊)及进口美洛昔康(参比片)各15mg,采用RP-HPLC紫外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口服试验片、试验胶囊及参比片Cmax分别为(2.28±0.29),(2.01±0.33)和(2.04±0.47)μg·L-1,Tmax分别为(4.67±2.85),(4.78±3.21)和(5.78±2.96)h;t1/2分别为(26.11±12.21),(25.77±11.22)和(28.27±12.99)h;AUC0~∞分别为(87.09±38.76),(82.10±29.56)和(83.60±33.09)μg·h·L-1.试验片、试验胶囊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6.2±21.1)%和(102.6±22.8)%.结论:试验片、试验胶囊与参比片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萘普生(Naproxen,甲氧萘丙酸)是常用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各种类型的风湿肌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1].萘普生口服混悬液是萘普生新剂型,我们对萘普生口服混悬液和片剂进行了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痛定片剂与滴丸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心痛定片剂与滴丸的人体血药浓度。流动相:甲醇(色谱纯)─磷酸盐缓冲液(60:40),紫外检测波长235nm,以片剂为标准制剂,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2.0%。对片剂与滴丸的AUC、Cmax、Tmax作t检验,结果二者之间Cmax、T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AUC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滴丸较片剂优良。  相似文献   

18.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及其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物动力学。方法 :HPLC法测定 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单剂量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药 时数值 ,以PKBP N1程序拟合其药动学参数 ,采用梯形面积法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其等效性。结果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片剂和胶囊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为 (1.0 8± 0 .31)h和 (0 .78± 0 .14)h ,Cmax为 (2 .0 7± 0 .30 ) μg·ml-1和 (2 .16± 0 .18) μg·ml-1,T1/ 2 为 (7.8± 0 .7)h和 (7.6± 0 .4)h ,AUC0 ∞ 为 (13.4± 2 .1) μg·h·ml-1和 (13.5± 2 .9) μg·h·ml-1。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其Tmax,Cmax,T1/ 2 和AUC ,除Tmax(P <0 .0 5 )外 ,其它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两种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0 .8± 13.1) % ,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 ,结果为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齐墩果酸磷酸酯二钠盐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齐墩果酸磷酸酯二钠盐 (disodiumoleanolicacidphosphate,以下简称为OLANa2 )进行了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大鼠静脉注射 3种不同剂量 ( 4 0、5 0、6 0mg/kg)的OLANa2 注射液后 ,其药物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特征 ,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其药时过程为线性动力学。大鼠灌胃及肝门静脉给药后 ,其药时过程符合单室开放一级吸收模型特征。大鼠经灌胃、肝门静脉、颈静脉交叉给药后 ,灌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2 2 0 3% ,肝门静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88 89% ,胃肠道代谢或未吸收部分共为 6 6 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不同生产厂家的头孢氨苄胶囊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头孢氨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max为 (1.14± 0 .31)、(0 .83± 0 .2 3) h,cmax为 (18.81± 5 .16 )、(2 1.2 4± 4 .71)μg/ m l,t1 /2β为 (1.95±0 .11)、(1.89± 0 .11) h,AUC为 (47.85± 7.33)、(46 .91± 7.15 )μg· h· m l- 1 。 结论 :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